第234章 先知陈小狗(第2页)
几人一合计,拍板决定,明日就去陈家探个究竟。
张世平捋着山羊胡,沉吟道:“无量天尊。安南县这地界儿,隔三差五便出这等先知异人,此事透着股邪性劲儿。若有闲暇,也当细细查究一番,看看是哪路神仙在背后捣鬼。”
陈家乃是古宁镇一等一的大族。
受岭南王杨家影响,这岭南郡广大府地面上,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把持地方那是家常便饭。
古宁镇的民事权柄,十成里有八成是握在陈家手里的。
全镇的产业铺面,三成归了陈家,是地地道道的乡绅望族,跺跺脚整个镇子都得颤三颤。
族大人多,古宁镇姓陈的人家足有上千户,枝繁叶茂。
陈小狗家是嫡系正根儿,饶是玄镜司这过江龙上门,也得客客气气,礼数周全——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这道理放哪儿都灵验。
陈小狗每次“醒”来,时辰都卡得贼准,都在午时。
这不,一大清早,陈家那气派的大宅院外头便挤满了人,乌泱泱一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人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来看热闹的,多是替家中病弱老人来打探消息、求个“死亡预告”的。
李正峰听他们口音相近,随口道:“来的多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啊?”
杨德彪笑道:“正是正是!因那宝先知每次点出的名姓,多是本县土生土长之人……” 他话说到一半。
这话像把小锤,不轻不重地敲在李正峰心尖上。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都是本县的?那胡明和牧方也是安南县土生土长的人?”
杨德彪被他看得一哆嗦,忙不迭补充:“他二位不是!卑职方才嘴瓢了没说全!主要是本县人家居多。”
李正峰紧追不舍:“除了胡明、牧方,他可曾点过其他外乡人的名字?一个半个也算!”
杨德彪尴尬地搓着手,脑门冒汗。
张世平一挥袖,没好气道:“磨蹭什么!还不快去打听清楚!”
消息很快传回。
杨德彪抹了把汗:“回李大人,这事以前也没人特意拿本子记过,谁也说不准,问了一圈都跟猜谜似的。”
“不过早先倒真有外乡人不远百里跑来沾仙气,可蹲守好些天,也没从宝先知嘴里听到自家亲朋故旧的名字,久而久之,外乡人觉得没意思,也就不来了。”
“那照此看来,是否可以推断,这小先知所知将死之人,皆是安南县本地所属?”
李正峰眉头紧锁,像在解一道难题,
“如此,他怎会说出胡明和牧方这两个外地人的名讳?这不合理。”
杨德彪一拍大腿:“但是卑职话还没完!卑职还打听到一桩奇事!今年七夕前后,宝先知那小嘴儿里,曾蹦出过‘吴敏’这个名字。”
“但是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久,安北县的上一任知县吴大人,嘿,还真就一病呜呼了!巧得邪门!那位知县大人,名讳正是吴敏!”
李正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下次说话利索点!一段话里塞两个‘但是’,你是想说书吊人胃口还是怎地?”
杨德彪讪讪赔笑,缩了缩脖子。
李正峰略一思索,道:“那便修正一下猜测。这位先知所知,或许仅限于本地寻常百姓的将死之讯,以及……周边州府一些有头有脸的官吏或名人的死期?”
林胡奇道:“那胡明不过一介穷酸书生,既非官吏老爷,也算不得什么名动四方的风云人物吧?他凭啥上榜?”
李正峰道:“胡明乃岭南郡广大府府城人士,自幼便有神童之名,三岁能诗五岁能文,颇负文采,家族对他寄予厚望,指望他光宗耀祖。”
“可惜,正如那伤仲永的故事,他十四五岁中了秀才后,便好似江郎才尽,蹉跎了十四五年寒窗,屡试不第,始终未能中举,成了个老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