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 集历史的见证(第2页)

 在流亡的数年里,张择端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的奔波劳累、风餐露宿,让他染上了各种疾病,可他心中始终有一股执念,就是要把《清明上河图》完成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让它成为一部真正完整的历史见证。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江南小镇,张择端停下了他漂泊的脚步。这个小镇四面环山,绿水环绕,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消息也相对闭塞,倒也躲过了不少战乱的波及。

 张择端在小镇的边缘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每日除了勉强打理自己的生活,其余的时间都花在了对《清明上河图》的最后润色上。他的身体愈发虚弱,有时握笔的手都会因为无力而颤抖,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

 小镇上的人们偶尔会看到这位形容枯槁却气质不凡的老者,总是对着一幅长长的画卷专注地涂抹着,他们不知道那画卷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只觉得这位老者身上有着一种别样的深沉与执着。

 有几个好心的邻居曾试着去关心张择端,给他送去些自家做的饭菜,张择端总是会感激地收下,然后和他们简单地聊上几句。当邻居们问起他手中的画卷时,张择端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也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我希望它能一直流传下去啊。”

 然而,命运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张择端如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坐在窗前,准备再看看那幅几乎耗尽他生命的《清明上河图》。当他颤抖着双手打开画卷,目光缓缓扫过那上面的每一处画面时,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汴京曾经的繁华,看到了一路走来的那些悲欢离合,那些他用画笔记录下的点点滴滴,都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慢慢地,张择端的眼神开始变得黯淡,手中却依旧紧紧地握着那幅《清明上河图》,就好像害怕它会突然消失一般。最终,他的头轻轻地垂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世界,但他的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在那幅画卷中得到了延续。

 小镇的人们发现张择端离世后,都纷纷赶来帮忙料理后事。大家看着那幅被他视若珍宝的《清明上河图》,虽然不太明白它的价值所在,但都能感受到它对于这位老者的重要性,于是便妥善地将它保存了起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转,天下局势渐渐稳定,南北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传闻开始在一些文人墨客、收藏家之间流传开来。有人听闻在那个江南小镇上藏着这样一幅神奇的画卷,它不仅展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更记录了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间百态。

 很快,便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幅画的真容。小镇的人们一开始还很警惕,毕竟这是张择端老人留下的珍贵遗物,但在见识到那些来访者对于这幅画的真诚与敬重后,便也同意让他们小心地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