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 集新的希望(第2页)

 李逸尘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挪开石头,下面果然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入口。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顺着台阶往下走,地下室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有些昏暗,好在他提前准备了火折子,借着火光,能看到周围摆放着一些旧箱子之类的物件。

 再往前走,便看到了一道石门,石门上有着一些奇怪的机关装置,李逸尘回想着老仆说的破解之法,手微微颤抖着开始摆弄那些机关。一次、两次,失败了好几次后,终于,随着一阵轻微的“咔咔”声,石门缓缓打开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朴的匣子,李逸尘轻轻打开匣子,那幅令他魂牵梦绕的《清明上河图》就静静地躺在里面。他伸出手,缓缓拿起画卷,缓缓展开,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画上的市井百态、山河风光依旧栩栩如生,仿佛带着他穿越回了曾经的岁月,那些过往的故事,钱万贯的嘱托,一一浮现在他的心头,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幅画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磨难,在乱世中几近流离失所,又差点埋没于尘埃之中,如今,终于又回到了人们的手中。李逸尘捧着画走出地下室,阳光照在画上,那画卷仿佛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李逸尘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将《清明上河图》献给朝廷。他觉得,如此珍贵的传世名画,只有放在朝廷,才能让更多的文人墨客、普通百姓有机会欣赏到它的风采,让它的价值真正地被更多人所知晓、所认可。

 于是,李逸尘带着《清明上河图》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小心地呵护着画卷,历经了数十日的奔波,终于抵达了京城。

 他先是通过一些相熟的文人朋友,辗转联系上了朝廷中负责管理书画珍宝的官员。当他将《清明上河图》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在场的人无不被这幅画的精妙所震撼。那细腻的笔触、宏大的场景、丰富的人物描绘,仿佛是将一个鲜活的北宋市井呈现在了眼前。

 朝廷得知李逸尘献出了如此珍贵的《清明上河图》,十分高兴,当即对他进行了重重赏赐。不仅赏赐了金银财宝,还赐予了他一块象征着荣耀的匾额,表彰他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瑰宝所做出的贡献。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无论是宫廷内的画师、学者,还是民间的书画爱好者,都对《清明上河图》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一时间,《清明上河图》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宫廷中专门组织了品鉴会,邀请各方的大家来一同欣赏、研究这幅画,关于它的精妙之处、艺术价值的讨论不绝于耳。

 民间也有不少画师临摹这幅画,虽然难以达到原作的神韵,但也让更多的人得以一窥其风貌。一些文人墨客更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写下了诸多诗词文章,称赞其为绝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李逸尘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自豪。他知道,自己完成了钱万贯的嘱托,为《清明上河图》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每当回想起过往寻找这幅画的艰辛历程,他都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他自己,也因为这次献画之举,在文化界声名远扬,不少年轻的学子慕名而来,向他请教书画之道以及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李逸尘并未因这些荣耀而骄傲自满,他反而更加用心地投身到对书画艺术的传播与传承之中。他在京城开办了书画学堂,免费教导那些家境贫寒却对书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将自己所知晓的关于《清明上河图》以及诸多书画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