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 集:谜团初现
在繁华的汴京城里,《清明上河图》的名声愈发响亮,张择端也因此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画家。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张择端却总是心神不宁,他感觉这幅画似乎隐藏着一些他未曾察觉的秘密。
一日,张择端在城中的茶馆里喝茶,偶然听到了几个文人在谈论《清明上河图》。其中一人说道:“此画虽描绘了汴京的繁华,但我总觉得其中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张择端心中一动,上前询问详情。那文人却只是摇头,说只是一种感觉,具体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张择端回到家中,再次仔细端详起《清明上河图》。他从画的左端开始,一点点地查看每一个人物、每一处建筑、每一艘船只。突然,他在画中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标记。这个标记非常小,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张择端心中疑惑,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画中?
他决定去请教一位好友,这位好友是汴京城里有名的学者,对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化遗迹都有深入的研究。好友听了张择端的描述后,也感到十分好奇。他仔细查看了那个标记,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个标记我从未见过,但从其形状和位置来看,似乎与某种秘密组织或神秘事件有关。”张择端大惊,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画中竟然会出现这样的谜团。
深入探究
张择端皱着眉头,看着那小小的标记,心里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他实在难以想象,自己用心绘就的展现汴京盛景的画作,怎会和秘密组织牵扯上关系。
“兄台,你可莫要胡乱猜测呀,这说不定只是个偶然留下的印记罢了。”张择端怀着一丝侥幸说道。
那学者好友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端兄,我观诸多字画多年,这等标记绝非无心之举。你且想想,你作画之时,可曾有什么异样之人接近或是发生过特别之事?”
张择端陷入了回忆,那段作画的日子里,他每日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观察着市井百态,力求将每一处细节都精准地呈现在画卷之上。可细细想来,倒也没发觉有什么特别异常的情况,只是偶尔会有路人好奇地驻足观望他作画,不过那也是常有的事呀。
“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了,只是一心扑在作画上,想把咱汴京的繁华如实描绘出来。”张择端无奈地叹道。
“也罢,咱们不能光凭这一点就妄下定论,我帮你去查查古籍,看看有无类似标记的记载,你也再仔细回忆回忆,若有什么新发现,随时来告知我。”学者好友拍了拍张择端的肩膀,眼神中透着认真。
接下来的几日,张择端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那个神秘标记。他又多次对着《清明上河图》反复查看,甚至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研究画中那标记周边的人物形态、景物布置,可依旧没什么新的头绪。
而学者好友那边,也在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整日在那满是书卷的屋子里翻阅查找,弄得灰头土脸,却依旧一无所获。
一日午后,张择端又来到了好友的住处,刚一进门,就看到屋子里一片凌乱,书卷散落得到处都是。
“唉,端兄啊,我翻遍了能找到的各种资料,却丝毫不见关于这标记的记载,实在是棘手啊。”好友揉着发红的眼睛,满脸疲惫地说道。
张择端心中的忧虑更甚了,他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喃喃自语道:“这汴京城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啊,难道这画真的卷入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当中?”
意外线索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时,张择端家中的一个小厮前来找他,说是有个陌生人在府外求见,声称知晓《清明上河图》中标记的事。
张择端和好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期待,赶忙往家中赶去。
到了府外,只见一个身着灰袍,头戴斗笠的男子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不清面容。
“阁下便是张择端张大人吧,在下知晓你正在为画中那标记烦恼,特来告知一二。”男子的声音低沉沙哑,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还请阁下明示,那标记究竟是何意?”张择端急切地问道。
灰袍男子微微抬起头,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可否借一步说话?”
张择端犹豫了一下,还是将男子请进了家中的偏厅,屏退了左右。
“张大人,你这幅《清明上河图》可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汴京风貌之作,它实则牵扯到了多年前的一桩旧案,而那标记,正是当年相关之人留下的记号。”男子缓缓说道。
“旧案?什么旧案?还望阁下详细说来。”张择端心跳陡然加快,隐隐觉得自己即将触碰到一个惊人的真相。
“多年前,汴京城里有一个神秘组织,他们妄图掌控城中的商业命脉,暗中操纵物价、垄断交易,做了诸多不法之事。朝廷也曾派人追查,可那组织极为隐秘,每次都能逃脱。后来,不知为何,他们销声匿迹了,而你这幅画里的标记,便是他们当初用来互相联络的暗号之一,具体有何深意,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男子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那你又是如何知晓这些的?”学者好友在一旁问道。
灰袍男子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我家中先辈曾无意间卷入过那组织的一些事,留下了些许记录,我也是偶然发现,得知与这《清明上河图》有关,念及此事重大,特来告知张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