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 集:真假之辩(第3页)

 就在众人慌乱之时,黑衣人已经冲进了屋子,他们二话不说,便开始四处搜寻那幅画。陈宇见状,鼓起勇气,抄起身边的凳子就朝黑衣人砸去,其他年轻画师们也纷纷拿起身边能当作武器的物件,与黑衣人搏斗起来。李老夫子虽年事已高,可也不肯退缩,大声呼喊着让仆人去报官。

 一时间,宅院里喊杀声、打斗声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年轻画师们毕竟平日里只是钻研画艺,哪有什么打斗的本事,没几下就被黑衣人打得节节败退,有几个还受了伤。好在这时,附近巡逻的官兵听到动静赶了过来,黑衣人见势不妙,不敢恋战,丢下几句狠话,便趁着夜色逃窜而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老夫子等人惊魂未定,看着受伤的年轻画师们,李老夫子心中满是愧疚,觉得都是因为这幅画,才让大家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陈宇却安慰道:“夫子,这不怪您,都是那些歹人贪心作祟,咱们做的本就是为了守护画艺的纯正,问心无愧就好。”

 可经过这一遭,汴京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了。各方势力得知有江湖人去抢夺那幅摹本后,有的担心自身安危,加强了防备;有的则想着趁机浑水摸鱼,谋取私利。而皇宫之中,皇帝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觉得这小小的一幅画竟然搅得汴京如此不安宁,下令彻查此事,务必将那些妄图扰乱治安、抢夺名画的势力一网打尽。

 李老夫子和陈宇等人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本想就此远离这是非之地,可他们深知,只要《清明上河图》的真品一日未现世,这围绕着它的真假纷争就不会停止,而他们作为画界之人,又怎能眼睁睁看着这乱象继续下去呢。于是,他们决定继续探寻《清明上河图》的下落,同时也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让这因画而起的风波早日平息,还汴京一个安宁的画艺环境。

 在后续的日子里,李老夫子和陈宇等人一边继续留意着市面上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消息,一边整理着之前鉴定过程中的种种发现,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分辨出真品与摹本之间那些细微却关键的差别,以便日后若是再遇到声称是原作的画,能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他们走访了汴京的许多画坊、古玩店,向那些老掌柜、老师傅们打听多年来关于《清明上河图》流传的蛛丝马迹。有的老掌柜回忆起曾经见过一幅画,那画的神韵似乎与传闻中的真品极为相似,可当时没太在意,也不知道那画如今流落到了何处;还有的老师傅说起早年听闻有人曾在城郊的一处老宅子里见过类似的画,只是那宅子后来荒废了,也不知道那画还在不在。

 李老夫子等人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分析、排查,试图拼凑出一个有用的线索链。陈宇更是不辞辛劳,每日穿梭在大街小巷,只要听闻一点和《清明上河图》有关的事儿,就赶忙跑去查看。

 而在这探寻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不少声称手中有真品的人,有的是普通百姓,偶然间得到一幅古画,觉得可能是《清明上河图》;有的则是别有用心之人,拿着摹本想鱼目混珠,谋取不义之财。李老夫子等人只能一次次耐心地鉴定,向人们解释真品与摹本的区别,可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依旧坚信自己手中的就是真品,不肯相信鉴定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围绕着《清明上河图》的真假之辩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汴京了,周边的一些城池也听闻了此事,陆续有消息传来,说在他们那儿也出现了自称是《清明上河图》原作的画。李老夫子等人无奈,只能扩大探寻的范围,踏上了去往周边城池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可心中对于找到真品、平息纷争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每到一处城池,他们便先去拜访当地的画界名人、古玩行家,了解情况后再去查看那些声称是真品的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摹本,有的摹本粗糙不堪,一眼就能看出是假;有的却仿得极为精妙,若不是仔细甄别,很容易就被蒙骗过去。

 就这样,李老夫子和陈宇等人在这漫长的寻找与鉴定之路上不断前行着,他们不知道最终能否找到那幅真正的《清明上河图》,也不知道这场因画而起的风波何时才能彻底结束,但他们始终怀揣着对画艺的敬畏之心,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为那一份艺术的纯粹努力着,期盼着有朝一日,真相能大白于天下,《清明上河图》能以它原本的模样,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们领略到它真正的魅力,不再被那些虚假的摹本所迷惑,也让这因它而起的动荡,彻底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