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县学(第3页)

 “见过师叔!”学子们齐声喊道,声音洪亮整齐,仿佛在这一瞬间,他们的心境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我有些哭笑不得,这王院正可真是会给人“惊喜”啊。我连忙还礼道:“不敢当,大家平辈论交就好,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哈哈,小兄弟,来来来……我继续给你介绍我们县学,不要理他们了!你们这些都回去做功课,看看我小兄弟才多大就说出如此圣人之言,你们还差得远了!”王院正一边拉着我,一边调侃着那些学子,语气中既有调侃,又透着严肃。

 “山长,师叔,我等告退!”一群学子低着头匆匆散去,看样子是被打击得不轻。不过我觉得这也许会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王院正带着我来到学院后部,一座造型优美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小兄弟,你来看,这是尊经阁。”他指着那座建筑说道,“楼内藏书丰富,儒家经典、历史文献、诗词文集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学子们凭借券证就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钻研学问。小兄弟你以后也可以随时出入这尊经阁。”

 我看着这座尊经阁,它的下层为砖石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飞檐翘角,就像一只即将展翅高飞的大鸟。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阁楼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让它看起来既庄重又神秘。

 “王老,这尊经阁的藏书,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好奇地问道。

 “这可就多了,有些是朝廷拨发的,有些是地方士绅捐赠的,还有些是历任院正收集的。这些书本,都是无数先辈心血的结晶,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王院正的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自豪,仿佛这些书籍就是他的孩子一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县学还有不少附属设施。在举行乡试等考试期间,专门辟出的号舍为学子们提供了临时的居住和休息场所。虽然号舍空间狭小,设施简陋,但承载着学子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膳堂则为学子们提供饮食保障,虽然食物简单,但能满足他们学习期间的基本营养需求。库房里存放着学院的各种物资,从教学用具到祭祀用品,一应俱全,为学院的日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所县学,不仅是培养地方人才的摇篮,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也见证了这片土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王院正的声音在春雨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我们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脚下的石板传出清脆的声响。县学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它的历史。我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就是知识的殿堂,文化的圣地。在这里,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心向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老,今天真是长见识了,不愧是读书人的地方,虽经历历史变迁,但依然保留着那份荣光,反倒更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我由衷地说道。

 “哈哈,小兄弟,你这话说到老夫心坎里去了。读书人,就是要传承这份文脉,让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今天就到这儿吧,我都到家了,今天就在我家吃饭,我们好好畅聊一番!”王院正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