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实至名归(第2页)

 “你说的上等铁观音,一斤得七八百呢,两者可没法比。”

 孟思瑶闻言,差点惊掉了下巴,不可置信地看向季卫东:“才三十多块一斤?这么便宜?可我喝着,口感上竟没觉出太大差别。”

 “按理说,这么好喝的茶叶,早该声名远扬了。只要乡委领导稍稍用心,大力推广,肯定能火起来。”

 “我在荆州市待了这么久,竟从未听闻良田乡有这般物美价廉的好茶!”

 孟思瑶说到这儿,不禁连连摇头。身为孟氏集团的千金,她一眼便看穿了这茶叶背后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

 那些有钱人喝茶,喝的是面子,即便知道这良田乡茶叶与上等铁观音口感相近,也不会选它。

 只因价格低廉,彰显不出身份,更没法拿来招待贵客。

 可在偌大的国内市场,占比最大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他们追求的就是实惠,若在此基础上,茶叶口感还佳,那这款产品注定大受欢迎,其中蕴含的商机不可估量。

 孟思瑶喝过不少价格亲民的茶叶,虽说其中也有几款口感尚可,但与良田乡这三十块一斤的茶叶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眼前这茶,竟能和上等铁观音在口感上掰掰手腕,关键价格还如此亲民,“性价比”这三个字,被它展现得淋漓尽致。

 “孟小姐,跟您说实话,前任乡委书记熊三炮,那心思全歪到了邪路上。!”

 “他一门心思就想攥紧贫困乡的帽子,好把手伸向国家下拨的扶贫基金,肆意捞取好处。”

 “整天就捣鼓些表面光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满脑子算计着怎么把公家的钱揣进自己腰包。”

 “对于咱们良田乡那些极具潜力的特色产品,他压根儿就没往推广发展这方面想过。”

 “实际上,咱们良田乡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要是能在党的正确引领下,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特色经济。”

 “摘掉贫困乡的帽子,打造出一番大事业,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可全被熊三炮这号人给搅和了,大好机遇白白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