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无尊道人

 “那年……是庚子鼠年,鼠年历来不祥,不是有大疫,便是大涝。 

 当年肃国公上朝,因被参军中吃空饷与人争执,气怒攻心,倒下中了风……不多日便驾鹤西去。 

 太子八月被废,太子妃生产一尸两命,小国舅离奇溺死在自家池塘…… 

 都是在这一年发生的。” 

 傅伯明叹息道。 

 梅久啃了一口地瓜下肚,心里则在想:鲜花织锦,烈火烹油的权势,家里这么倒霉一般都是后台要倒。 

 绝非偶然。 

 “当时两家只是口头定亲,定亲议程没有走完,母亲不管不顾要守约,与牌位成亲,完成亲事,嫁入公府—— 

 被爱女心切的外祖扇了耳光,将她送去了家庙……” 

 “祖父不喜我母亲的第一件事,便是她的亲事,至于第二件——” 

 “当时因肃国公案子,朝中彻查军中。 

 祖父大字不识多少,也被参吃空饷。当年外祖在御史台任职,参祖父的奏本,也有他迫于无奈的落款签名。 

 于是,在祖父眼里,外祖家虽是高门,实乃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之流,平日里嘘寒问暖,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朝出事,只图自保。 

 旁人若是挖坑,外祖继而落井下石…… 

 两家因此结下了梁子。” 

 “所谓军中空饷,便是名单上徒有其名,没有其人。历朝历代,这其实都不是什么罕见之事。朝廷军饷经常欠发…… 

 战死倒好,一了百了,重伤重残,朝廷的区区几两慰问银,杯水车薪…… 

 祖父为人义气,哪里舍得出生入死兄弟下半辈子遭罪…… 

 空饷的钱,大多送到了这些伤兵的手里。 

 事发之后,祖父被牵连险些下大狱。 

 当时出事的将领很多,法不责众,陛下下了旨,只要把亏空补了,钱还回户部,朝廷既往不咎。” 

 “这笔钱若是没错,是大哥母家掌管两淮盐饮的谢家平了这笔帐。 

 而且谢氏嫁入侯府,带了丰厚的陪嫁。 

 同样的儿媳,若我是祖父,也喜谢氏。” 

 有些事,为人子女不便说,当时侯府已经娶了谢氏,可得知佟氏被送到了家庙,要出家为尼。 

 忠勇侯屡次三番去家庙探望,虽然被赶走,但也有风言风语…… 

 谁知会不会传入到谢氏耳中。 

 傅伯明叹息,实在没办法揭自家老子的短。 

 梅久叹了一口气,她曾在方嬷嬷口中听过,侯爷对已故的谢氏不好,成日外出沾花惹草…… 

 所谓良人,对旁人可能是良人,对你可能就是负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