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页)

 这可能吗? 

 根本不可能! 

 一座城池的修建,耗时几年之久! 

 而且那些草原蛮夷又不是傻子,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在草原插上一颗钉子? 

 几年铸城时间,足以让他们将这不该出现的城池,给彻底抹去了! 

 但是,难道这仗就不打了吗? 

 不打也不行啊! 

 就大明王朝目前的局势而言,近在咫尺的北元汗廷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威胁,必须要出兵北征将其抹除,否则迟早会成为巨大隐患! 

 而且大明总不能一直被动地防守,抵御蒙古蛮夷的劫掠骚扰。 

 长此以往下去,盘踞在漠北的草原势力只会越来越强,迟早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所以,这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行,那应当如何? 

 众人纷纷看向了李祺,带着满腹疑惑,带着满脸茫然。 

 李祺笑着解释道:“战争不只有浴血搏杀,还有经济资源!” 

 “所以这就是你策论中的中策,经济贸易控制草原?” 

 朱元璋接过话茬,神情也变得郑重了些。 

 “没错,就是经济手段!” 

 李祺迎着众人的目光,嘴角挂着似笑非笑。 

 “草原贫瘠,不适耕种,不事生产,一切基本生活物资,比如铁器、茶叶、盐巴、布匹等等都需要从中原进口!” 

 “草原唯有适合放牧豢养牛羊马匹,所以其畜牧业兴旺发达,牛羊马匹以及其皮革奶制品成为特产。” 

 “我大明可以在长城边镇开设互市,用我中原特产之布匹、茶叶、瓷器等物,交换草原蛮夷的牛羊马匹,从而形成贸易链,一如前宋王朝制衡乌斯藏的茶马互市那般。” 

 “如此一来,蒙古人通过互市交易得到生活所需,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那他们何必再南下劫掠袭扰大明呢?” 

 李祺这中策,基本上与朱棣策论主旨一致。 

 那就是先把草原蛮夷给打服,让他们对大明心存敬畏,让他们不敢轻启战端,随后再辅以安抚笼络措施,比如册封比如互市等等,从而确保边境安宁。 

 因此朱棣不由高看了李祺一眼,这个“不孝子”定有大才,竟与我见识一样长远! 

 但常茂却是嗤笑道:“说的好听!这些蒙古人就是些暴虐成性的蛮夷畜生,他们岂会老老实实地与大明进行互市贸易?劫掠厮杀那是刻进他们骨子里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