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页)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存义父子就是这样逐渐走入官场的。 

 比如李存义寸功未立,就被擢升为太仆寺丞,就是靠着李善长的荫庇。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为谋反被诛杀,朝中因此而牵连致死者达三万余人,但是当时李善长却并没有受到牵连,仍理朝廷事务如故。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曾参与胡惟庸的谋逆行径,老朱陛下因为李善长的缘故没有追究此事,毕竟如果李存义谋反,必定株连九族,李善长一家便在其中。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老朱也没有对李善长动过杀心。 

 直到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仆人丁斌案,丁斌招供了李善长帮助他脱罪,期间更是透露了很多李存义与胡惟庸交往的细节,老朱陛下因此勃然大怒,便将李存义抓了起来,对他进行了详细的审讯。 

 结果李存义这个蠢货,声称胡惟庸曾经派李善长故人杨文裕前去劝说李善长一起谋反,李善长有了些心动,之后胡惟庸再次让李存义加了一把火,李善长没有同意,也没有不同意,意思是默许了。 

 因为李存义这离谱的出卖,老朱彻底愤怒了,直接诛杀李善长满门,连同李存义父子在内,一个都没能跑得掉! 

 这就是李存义! 

 一个不知轻重、毫无政治智慧的无脑蠢货! 

 越是身居高位,越要如履薄冰,一如汉初名相萧何那般,夹起尾巴做人。 

 而李善长摊上了李存义这么个弟弟,还一门心思地跟着胡惟庸一起吸血寄生,真是八辈子修来的好福气! 

 李祺走出诏狱,正好撞见毛骧他们回来。 

 毛骧主动解释了一遍案情,然后提醒道:“王弼已经入宫汇报了,只怕陛下那边……” 

 “无妨!”李祺笑了笑,随后看向了李存义和李祐父子二人。 

 李存义一见到了李祺,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似的,高声呼喊道:“李祺!大侄子!快救救二叔啊!” 

 “这件事情跟二叔无关,真的跟二叔无关啊!” 

 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李二爷,此刻卑微到了极点。 

 说起来,这一次他还真是无辜的,但架不住卷入此案之人可是他亲儿子李祐,这又怎么说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