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第2页)
回想起这一幕幕,朱雄英就觉得愈发不可能。
“教父,这天津漕运码头,单是每日过闸的商船就有成百上千艘。”朱雄英比划着天津海河上排成长龙的船队,“听说光是关税收入,就抵得上江南三府的赋税。”
他转身看向李祺,目光中带着笃定,“淞沪不过是片滩涂,就算开埠通商,又怎能与天津相比?”
李祺却望着东南方向,眼中泛起意味深长的笑意。
“太子可知,天津港虽通渤海,但商船北上需绕山东半岛,南下又要避开苏北浅滩。可淞沪不同——”他加重语气,“长江航道能直抵湖广腹地,往西连通川蜀,往东辐射整个东海。假以时日,当有万船竞发之景。”
朱雄英不自觉凑近,舆图上的墨迹仿佛突然鲜活起来。
李祺的声音低沉有力:“长江如巨龙横卧,上通川蜀天府之国,中连湖广鱼米之乡,下接江南丝绸锦绣。自重庆顺流而下,商船旬月可抵淞沪,这是天津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天然航道。”
“可……可天津已先一步繁荣。”朱雄英仍有些不服气。
“那是因为海禁初开时,天津占了东海贸易的红利。”李祺笑着展开第二幅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大明各地物产,“但论根基,江南才是真正的聚宝盆。单苏杭二州的丝绸产量,便占天下七成;江西景德镇的窑火,日夜不息烧制千万件瓷器。这些货物若要出海,从天津转运需多耗两月,成本徒增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