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井口出水(第2页)

 李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况且现在农科院也开始重视咱们的打井机,不久应该会有指示下来。” 

 “这样一来,原来的任务自然会减少,我们正好可以调配出一批精干的力量专注于拖拉机项目。” 

 杨文杰见大家同意,满意地点头。 

 统一意见果然有它的好处,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工厂和共同的理想。 

 如果这里有人像王大志那样喜欢捣乱的话,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老赵,你觉得人手方面该怎么安排?” 

 “这个好办,杨强领头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吧?” 

 几个人纷纷表示同意,他们对开发拖拉机并没有太多经验,还是由专业人士来主导,而他们负责统筹就好。 

 “可以,由杨强带领是合适的。” 

 “但我认为研发组的人手还是太少,应该扩充。” 

 赵怀远提出了这点,其他人如刘师傅、张师傅点头表示赞同。 

 他认为一些技术工人也应该被纳入进来。 

 徐大庆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尤其是老钳工这样宝贵的技术工人不应该埋没在生产一线,更需要参与到新项目中去。“我们可以让老工程师陈斌也加入团队,这将大大增强我们实力。” 

 讨论之后,人数从两三人迅速增加到二十几人。 

 杨文杰考虑了一下说道,“也许我们需要正式申请设立一个新的部门。” 

 “这会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李光明补充道,并提议给这个新部门专门配备一个办公场所。 

 然而现实情况不允许立即做出这样

的改动,因此他们先让几个核心成员在杨强办公室展开初步设计,其他人则留在原岗位待命。 

 随着讨论深入,他们意识到如果真搞出了成果,当前的生产车间可能都会不堪重负。 

 于是商定分阶段抽调人力资源并准备应对措施以保证效率。 

 经过一夜加班,所有人都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工厂,对未来的进展满怀信心。 

 第二天早晨,杨强看到妻子秦秋雨忙碌着准备早饭时便起身抱住了她。 

 两人简单交流后,杨强大笑着说要去洗漱。 

 随后,他完成了日常家务,前往村里帮助高玉峰组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规划。 

 在大队部内,杨强提出了许多实用建议,显著加快了工作的进度。 

 他还打算悄悄使用小薇加速玉米生长速度,在不引起他人注意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年内成功播种的目标。 

 轧钢厂的宣传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主管要求通讯员余秀琴尽快完成宣传材料,尽管对于这次的任务她起初有些犹豫。 

 当余秀琴在撰写文章时听到许国涛的质疑声,“不就个破机器嘛?” 

 但她深知这是领导亲自布置的任务,必须认真对待并且完成得很好。 

 同一时间,易长河作为高级技工,在得知即将面临的挑战后深感忧虑。 

 他知道,虽然一车间获得了此次机会,但缺乏关键的技术人员将使项目面临失败风险,特别是蒸汽机部分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间主任孙立东向其他部门求助八级技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