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经济有限(第2页)
一句轻快的问候中带有真诚的喜悦。
“嗯,工作完成得很好吧?”
宋晓峰微笑回应道。
动荡后的时光沉淀下来,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彼此
在乡下住了半个多月,回来差点连笔都不会拿!“看你黑了不少。”
王莉拿起热水瓶走到张华面前,给他倒了一杯水。
“晒黑了有好处,健康嘛。”
张华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你看,这是劳动的印记。”
“感觉整个人像是滚过泥潭,脱了一层皮,但确实轻松了许多。”
“我建议你也去乡下锻炼一下,增强体质嘛。”
张华喝了口水,王莉翻了个白眼:“你怎么没晒黑?难不成脸上套着袋子了?”
“你不懂,这就是天生丽质。”
“少来了。
谁像你,脸不怕晒。”
张华摸了摸脸颊,虽然他的皮肤并不算特别白,但由于这几年和晓燕的努力,身体素质明显改善,肤色看起来也还算不错。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条件。”
“臭美!”
王莉说罢,两人都笑了起来。
心情放松之后,两人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一边看书,另一边张华继
续研究图纸。
他对拖拉机的研究己经深入许多,但大多是针对大型拖拉机,也就是带方向盘的那些。
这类机器对发动机要求较高,国内使用的很多是进口发动机,主要以苏联的产品为主,所以发动机普遍笨重且毛病不少。
虽然有一些仿制品出现,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问题:一是动力不足,只有3-4马力;二是机械故障频繁;三是油耗过高,油箱小,经常需要加油;操作难度大,如转向困难等。
即便有这些不足,在农村和农场依然非常抢手。
需求量大,订单逐年增加,而工厂也因发动机供应有限而犯愁。
这也让夏教授得知蒸汽机能用时感到振奋不己,杨明与刘怀民对此也十分关注。
了解现状后,张华对自己设计的手扶拖拉机更有了信心,即便不能完全达到后来的水平,至少比现行的产品强得多,足够用了。
他开始着手设计铁犁。
不到中午,图纸完成,并得到系统的评价与学分奖励,心里盘算着继续设计更多配件,进一步提升设备功能。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一片明亮,两人愉快地谈论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
食堂里,老张正忙着剁菜,笑容挂在脸上。
旁边的小李问道:“师傅今天怎么了?半天笑西次了。”
马强低声道:“听说贾东旭的妻子生了个女儿。”
“秦淮茹生女儿了?”
小李心中一阵高兴,“女儿好啊。”
马强点点头:“不过跟您有啥关系呢?”
“咱师傅就是热心人。”
“算了,问下肉怎么还不来。”
老张听后吆喝道:“你们倒是快点,肉怎么还没到!”
马强赶紧回应:“我去看看。”
不一会儿,马强回来了,手中拎着一小块猪肉。“师傅,这是所有的肉了,因为二食堂今天请客,剩下的不多了。”
老张一拍桌子:“这些人真是太可恶,还喝工人的血吗!”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以前这种好事都是他们干的。
自从二食堂换了新主厨后,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