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必须扩招更多员工(第2页)
考虑到买电扇也不现实,张小林考虑改用蒸汽机驱动大型风叶。
经过一夜的设计,他将图纸交付王伟,指示大家开始制造这个新的降温系统。
改造的蒸汽机更小巧但也更有效,配上首径近三米的三叶片风扇,效果出奇地好。
第一次成功试运行后,大风扇吹起强劲的风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员工们纷纷对张小林表示感谢,承诺加倍努力。
次日午间休息时,关于车间装了风扇的消息传遍整个工厂,许多人都挤在新风装置旁享受凉意。
张小林正在餐厅吃饭时,遇到几位其他车间的主任抱怨不公平。
为了解决争端,杨小林决定加快风扇的生产进度,让更多车间受益。
最后几个车间通过抽签决定先后顺序,解决了纠纷。
随着几台风扇陆续安装成功,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三天就额外增加了两台产品的日产量。
这一小小的改变显著改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体效率。
第二天,又一名仓库负责人找上门来,诉说仓库的困境。
于是张小林又加班加点制造更多的风装置。
虽然他的计划一度被打乱,但终于成功缓解了各个部门的问题。
后勤主任刚离开,物料部的负责人就上门来了。
李文博深知车间物料调度离不开他的支持,更何况搬运物资也是个累活,所以二话不说便答应了请求。
不久,车队的同事们也来找他,理由十分简单:装卸货物时实在太热了,急需降温设备。
接着,保安科也派人来了,
声称大门岗亭内酷热难耐,希望能配备风扇解暑。
紧接着,食堂管理员找上门来,提出厨房过于闷热,担心影响烹饪效果,想安装一台小型电扇。
面对层出不穷的要求,李文博差点气晕过去——难道大家都忘了工厂是生产拖拉机的吗?但抱怨无用,需求不断增加,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正当李文博准备外出与陈向东商量对策时,后者火急火燎地冲进来,一进门就告知纺织厂急需十台风扇,并且当天就必须送达。
听到这消息,李文博几乎崩溃了。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陈向东不好意思地道出了原因:原来是邻居翟静向厂长提起此事,并迅速反映到上级领导处。
为显示企业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必须尽快响应对方的需求。
虽然内心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特别是纺织厂这类备受关注的企业,李文博只能先放下车队等其他单位的申请,优先处理纺织厂的需求,并承诺当日务必装好。
纺织厂也不失风度,在接受援助后表示愿意回赠一些次品布料作为回报。
李文博随即部署人员立即开始制造风扇。
起初负责此项目的赵海峰还略有不满,听说是为赚外快才勉强同意;得知有额外收益时则立刻热情高涨地投入工作。
同样受到鼓舞的还有曾跟随参与过暖炉安装工作的王建辉等人。
不到中午时分,由赵海峰带队携带成品赶往纺织厂,而留在厂房内的其他人则继续并行生产拖拉机和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