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首创的双卫星定位(第2页)

 对地震灾害中信号基站被毁后的指挥通讯,海洋、沙漠、戈壁、高山等无人区的通信救援,保密通讯、野外作业等 多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你这能收发几个汉字?” 

 “当时做得比较粗糙,只能发10个汉字。” 陈 院 士 : ? ? ? ! ! ! 

 “快,给我看看,咱们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让这项功能更强大,北斗也该向你这个功能学习!” 

 迫不及待接过手机看短报文的陈院士,看着从遥远太空报回来的消息,像是在看自己的孙子,笑得可和蔼了。 

 6月10日。 “大白。” 

 “在。” 

 “你现在在哪儿?” 

 “滴滴,我又绕了地球一”,“圈。” 

 6月11日。 

 大白:“滴滴,最近没人聊天。” 6月12日。 

 大白:“滴滴,想你。” 

 “重型大推力发动机技术?你们去找发动机实验室交流一下,他们手里有几项独创的技术 ….. ” “火箭的二次点火技术?你们去找卫士火箭炮项目组的钟显超,他那有详细的基础资料。” 

 “做事儿都聪明点啊,只要是‘陈今朝国防科研自研工作组’的资源,都可以用起来。”。 “大家互相帮助,技术互通有无,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哈工大,大园区,卫星实验室。 

 陈今朝每天忙得团团转,忙碌中还得抽空调教崭新的实验室做事的方法。 毕竟,实验室里新人多,很多都是‘国防七子’中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 不像航天科技集团这样的单位里,都是精兵老将。 

 陈今朝不是没想过去成熟的企事业单位挖人,但思虑了良久,最后还是算了。 因为那边的项目,也是国家未来的重点项目、重要支柱。 

 他们辛苦培养出一个人才,也不容易。 他们坚持的事业和大国梦,更不容易。 

 而在陈今朝的忙碌生活中,除了‘天眼’项目中繁杂冗长的工作,还有不少事儿自己找上门来。 “今朝同志,我代表空军指挥部、装备部的首长们来看看你。” 

 当空军装备处的常处长‘谄媚'地笑着,提着脑白金、毛台和水果篮出现在陈今朝的办公室。 陈今朝就知道,完了,本就做不完的工作,又得往上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