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陈今朝所指的方向,太远,太前瞻了(第3页)

 因此,可想而知这项技术的先进程度,也可以一窥而知马院士的牛哔。


 也是,如若不是其两项技术过于重磅,马院士怎么会被称为国宝级院士?


 更是凭什么能在行业内被人们比肩乾老?


 所以,


 叫马院士来,是有原因的。


 陈今朝能说出口的话,也从来不是无的放矢。


 “你们随便找个位置坐,先听。”


 一路奔波,风尘仆仆的马院士一行人赶到。


 陈今朝随手招呼道,倒也是不急着向所有人介绍。


 “哎。”


 马院士和今朝军工自研基地的人,安静坐下。


 陈今朝从泵推技术切入,也终于徐徐展开自己对核潜艇未来发展方向和大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项目建设的宏大设 想。


 没错,仅仅一个泵推技术的点拎出来,都能让所有人沉默,就让在座众人不敢听的先进技术,还只是个开始。


 “同志们,从泵推技术为例子,大家应该能理解一些我所说的“北风之神”核潜(cabg)艇技术不够先进的意思了吧?” “而和泵推技术的性质差不多的,还有双壳体结构,单壳体结构的选择问题。”


 “核潜艇的双壳体结构,固然有它的好处在,就比如,两层的耐压层,就能提供更大的浮力储备,水面上行驶的稳 定性会更好一点,低航速的情况下,噪音的控制也会更好一点,撞击事故中的安全性也更强一点 …… ”


 “但是,同志们,我们如果和刚才的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技术一样,跟着大毛的“北风之神”核潜艇走双壳体的技术路 线,也是错的。”


 “我知道,单壳体的技术研发难度,高出双壳体数倍,但咱们不能走双壳体路线的捷径,得转向单壳体!”


 “最简单的例子,大毛家高达4.6万吨的台风级潜艇,战斗力却比不上老漂亮不到2万吨的俄亥俄级核潜艇。”


 “偌大的台风级核潜艇,只能携带20枚潜射导弹,可俄亥俄级核潜艇能携带多少?”


 “24枚!”


 继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技术,又一个技术方面被陈今朝否定了。


 能看得出来,陈今朝所图甚大。


 也能看出会议室里众人一副麻了的神情。


 可先别麻,


 转向单壳体结构的设计路线,和无轴泵推的高科技术研发,还没结束。


 “哎,刚才有一位同志的问题,问的很好。”


 “那位同志刚才悄咪咪地问过我一个问题,说,我心目中的大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是什么样的?”


 “那我现在回答一下,得是跨时代的!”


 “而这个跨时代,就得是未来的模样,是能佑国百年的模样。”


 “所以,我就在想,这个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是不是也有更好的技术路线?”


 “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马院士身后的这两位,是我先前研发出的钍基核能技术的项目负责人!”


 陈今朝的话音落,被点名的两位军工研究员站起来给大家打招呼。


 可这一刻,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包括黄老,只感觉一股电流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内心,在无声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