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武威侯,蓝太平(第2页)
所以傅友德挺满意,更满意的是对他儿子的封赏。
其子傅让北伐时表现英勇,封忠勇侯,金吾后卫指挥使,岁禄三千石。
他的军功其实不够封侯,主要还是看他爹的功劳太大,又封无可封才给他的爵位。
定远侯王弼,因为丢了正阳门所以未给予封赏。
他的儿子王政,在北伐时表现也不错。升其为金吾前卫指挥使,授昭远将军。
景川侯曹震之子曹炳,北伐之战时英勇战死,追封忠义侯,镇国将军,谥号勇烈。
还有一人被封侯,那就是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他因为跟随蓝太平血战罕东,危急时刻点燃了炸膛的重炮“破晓”导致身受重伤。
现在伤势虽然好了,但是他永远失去了左眼。
朱允熥破格封其为“勇烈侯”,但没有授其官职。
锦衣卫同知伍用,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
并规定上首十二亲卫,包括锦衣卫在内皆有由武威侯节制。
在这次事变中,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接下来最头痛的事,就是如何处置有罪之人。
朱允熥年纪尚幼,还未成年。
所以这群文臣就想通过这件事,来左右这个小皇帝。
朝会之上,一众文臣武将开始唇枪舌剑。 文臣强调要以孝治天下,君王要施仁政,按照《皇明祖训》规定不能残害同胞兄弟等。
而淮西武将则强调依大明律,一众叛逆之徒应当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沉默不语的蓝太平说话了。
“新帝登基既要有仁政,也要有雷霆手段。”
“这样才能恩泽天下,又威服一众藩王。”
蓝太平的话,让文武双方都盯着他,一言不发的等着下文。
承天帝朱允熥开心的说道,“舅舅,你就说怎么办吧。”
“秦王擅离封地,带兵进京,攻打东宫,持兵刃逼迫太上皇禅位于他。实乃罪大恶极,罪无可恕,按律削其爵,并处以极刑。”
“啊…”一众文臣大惊失色。
本以为武威侯蓝太平会讲情,至少留下秦王的性命。
谁曾想,他竟然丝毫不留情面。
“嗯,舅舅说的有道理。”
朱允熥点头称是。
“就照舅舅说的办,拟旨吧。”
朱允熥也是不带一点犹豫的。
“遵旨”,新一任掌印太监王钺忙应声道。
一众文臣傻眼了,这么快就决定了?
这岂不是武威侯的话,就等同于“圣旨”?
凉国公蓝玉在一旁,虽然未说话,但是脸上那份得意之色,就不用说了。
自从李善长,胡惟庸被诛杀后。
这淮西勋贵们,在官场上就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
主要原因,是没有能主事的带头大哥了。
蓝玉虽然后来者居上,但是他行事张狂又资历尚浅,很难把所有的淮西勋贵都团结起来。
现在好了,蓝太平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他出身尊贵又身居高位,心机深沉又出手狠辣。
最关键的是,圣眷正隆,无人能敌。
所有人都看向蓝太平,有欣赏,有钦佩,有嫉妒,还有畏惧。
文官们默契的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这家伙在说完话,先不管他说啥立刻反对再说。
这大明的朝堂,不能成了他武威侯的一言堂吧。
蓝太平见状随即接着说,“吴王朱允炆虽然也带兵进京,但其主要是受曹国公李景和伴读黄子澄隆蛊惑。”
“所以其情可谅,但其罪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