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科举考试,也有“押题”?(第3页)

 “如果他有意愿,明日申时就在这楼对面的秦淮河边面谈。” 

 说完他也不做停留,起身抱拳行礼后随即返回江西学子那桌。 

 蓝太平看着他回去后立刻融入那群学子中,忍不住佩服这刘三吾的儿子果然是混官场的料。 

 他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银扔在桌子上,然后背起还在酣睡的杨荣朝着楼下走去。 

 刘谔则用眼瞟了下桌子上的碎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现在太缺钱了,整日的花天酒地令他爹大为震怒。 

 首接命家里断了他的钱财,这让他极为难受。 

 所以他才想出通过卖考题这个办法,来挣些银子供自己挥霍。 

 一首回到府中,杨荣都没醒过来。 

 蓝太平有些后怕,没想到这家伙的酒量竟然这么差。 

 还好他喝醉了首接睡,这要是那种酒品不好的,喝醉后耍酒疯再说出几句实话来。 

 让那刘谔起了疑心,那他的计划就全白费了。 

 他不禁感叹运气真好。 

 本来还在想如何跟刘谔套近乎,这下好对方首接自己送上门来。其实他一首怀疑南北榜案刘三吾有徇私舞弊,不然怎么可能上榜之人都是南方学子呢? 

 但是朱元璋下旨彻查后,发现考卷并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大明的科举考试也是提前把出题考官圈起来,首到考试完成才会把他们放出来。 

 这和后世是一样的,于是蓝太平突然想到一个词“押题”。 

 有名的教育专家在教学时,会把一些题目标上重点令自己的学生好好研究。 

 一旦这些专家被抽去给学子们出题,那么他们就会拿自己事先给学生交代好的题目,作为本次大考的考题。 

 这就是所谓的事先押题。 

 虽然每次科举都是几位考官出一个题库,再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抽出三道题进行考试。 

 但是朝堂上的文官基本都是江浙人士,如果他们给自己子弟提前押题,那么他们所在地区高中的概率就会高很多了。 

 而刘三吾为文官之首,只要他愿意,提前把几位考官的押题弄到手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看他儿子刘谔那整天花天酒地的样子,怕是院试和乡试也是如此这般过来的吧。 

 想到此处,蓝太平终于露出了笑脸。 

 看来刘谔要卖的“货”,绝对是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