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7章(第3页)

这不是她们的错,是我们这个民族来不及愈合的伤口。

他们大多出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不是战争动荡就是粮荒肆虐,饿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或许是小时候看着锅里的稀粥被分完,自己只能舔碗底;或许是青黄不接时,挖野菜、啃树皮才能勉强果腹;又或许是听着长辈说有口吃的就能多活一天,把不浪费当成了活下去的本能。

对他们而言,存起来的粮食是熬过饥饿的安全感,是苦日子里的救命稻草。

他们不是有苦硬吃,是童年的饥饿教会他们能省就省,万一哪天又没饭吃了呢?不是不懂享受,是曾经空过的肚子,让他们不敢轻易挥霍。

抠门节俭,不过是他们对抗童年饥饿阴影的方式,是用一生的舍不得,弥补当年没吃饱的遗憾。

存起来的粮食,是他们活下去的底气。

老一辈的人总念叨,到啥时候有口吃的有件衣裳穿,就能活下去……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

“大爷大娘,你们回屋歇着吧,等会饭做好了,我叫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