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绝望来信》(第3页)

校园里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时常引起他们这些热血同学的激烈讨论。

尤其今年的五月份,《青年》第5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绝望来信”,引起了无数青年人的讨论。

李骁身边的同学全部写信寄给报刊,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这场讨论持续了半年,李骁没有参与,因为他看过之后,再听身边同学每天提起,便知道这样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

是改革开放初期必然要经历的价值观转型过程。

不过有讨论就有争议,就连学校都因为这件事,由教授们发起了一次“人生意义”研讨会。

当时无数人报名,还有上千人去旁听,几乎挤爆了学校礼堂。

一直以来,李骁都经常用后世思维来看这个时代的事,因为他明白后面的走向,知道了结果,所以内心一开始并不感兴趣。

但学生们太激烈了,那种强烈的共鸣感,让李骁也不由得被气氛感染。

学校大部分是青年学子,他们思想激进,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被唤醒思想碰撞,开始高呼改革,高呼个人利益。

学校的老师们几乎是一半一半,保守派,改革派每天争论的如火如荼。

人性自私轮以及对机体注意的幻灭,经历过上山下乡,如今依旧处于返城潮中的知青们高喊:“我们不是迷惘的一代,而是被现实撞碎的一代。”

李骁深处其中,也不得不陷入其中。

那篇文章传播的能量让人咋舌,写出那篇的文章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首都青年的合体笔名。

其中一个作者,因家庭成分被分为“黑五类”子女,在社会上遭受冷遇。

得知了这些信息,李骁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许久不曾去想的身影。

有了这件事的催化,想必她现在,也能自信出现在人前,应该会过的比从前轻松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