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从钢厂大院开始李想想ly
第三百五十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2页)
想到师傅,李骁记起孙师傅当初教他看工件图纸时说过。
“最不起眼的毛刺儿,往往能告诉你刀具哪里出了问题,或者是材料本身有暗伤,要是忽略了,整个件儿就废了。”
这些“毛刺”就是他要找的金线。
李骁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实验台,推开键盘,拿出了最原始的工具。
绘图纸、铅笔、比例尺和一副国内带来的,镜腿都用胶布缠着的计算尺。
计算机终端上繁琐的拟合程序让他与数据隔了一层,他需要最直接的方式跟数据对话。
将打印纸上的数据点一个一个的誊写到绘图纸上,放大比例,在每个异常点附近仔细标注时间、能量读数和环境参数。
李骁全身心的投入,逐渐忘记了时间。
慢慢的,一个模式开始显现,那些异常抖动并非完全随机,它们似乎与冷却系统周期性工作的轻微震动存在着某种时间上的关联性。
李骁立刻翻出实验室的运行日志,逐条核对。
果然,几次异常出现时,日志的备注栏里都有不起眼的记录。
“冷却泵周期性维护测试”“水源压力波动,已调整”
李骁脑子飞速旋转,一个疯狂的念头击中了他。
这不是噪声,这是信号!
是外部环境的微小扰动,与实验粒子流产生了某种极弱的,违背预设模型考虑的耦合效应!
他猛地冲向终端,顾不上那繁琐的unix命令,用最快的速度输入指令,重新调用原始数据。
将环境参数作为一个新的变量加入分析模型。
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滚动,机器在轰鸣运算。
终于,结果出来了。
屏幕上,一条崭新平滑的曲线完美的穿过了所有数据点,包括那些“异常点”。
拟合度达到了竟然的99.7%。
更重要的是,模型给出了一个极其微小却物理意义明确的耦合系数。
李骁怔怔地看着屏幕,随后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肩膀上传来的酸痛此时才被感觉到,但他依旧忍不住扯开嘴角无声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