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任在肩(第2页)
可以推荐元宵留校,先担任助教等工作,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这个方案实在太好了,李骁知道他自己是要听学校以及上级安排的,但目前肯定是留在首都。
如果元宵可以留校,对于她来说压力也小很多。
做助教还有寒暑假,也不影响家庭。>-卡?卡?ˉ3小%?说x¤网d? `]追¨\·最±新?章¨?节ˉ
得了李骁肯定的答复,元宵就再没什么顾虑了,准备这就跟学校这边定下来。
如今本科毕业生含金量极高,是稀缺人才,留校担任助教或者辅导员,本科学历完全足够的。
而且元宵本科念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孙教授又额外看好她,她做了助教后也可以辅修心理学,跟留校任教的要求完全匹配。
至于系里的编制名额,一来元宵成绩优异,教授愿意推荐,二来其实还沾了李骁的光。
两人说好后,元宵就先解决自己的事情,让李骁去忙。
等李骁忙过了,有时间就去小叔那边找她。
李骁等元宵进了校门,才又蹬着自行车回了自己学校。
这边因为他的回归,物理系教授都没走,全在研究李骁带回的那五大箱子的笔记。
他一回去,就被拉着去开会,是物理系关于高能物理实验室筹建的紧急会议。
这次的会议规格之高超出了李骁的预料。
不仅有系里领导、资深教授,还有科学院和部委的相关负责人。
会议的主题也很明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筹建我们自己的高能物理实验室。
而李骁,作为唯一深度接触过伯克利最新实验技术的人,被寄予厚望,直接被任命为项目筹备组的核心成员。
至于他自己的本科学历则暂时无人去提,因为那对于李骁和学校来说,毕业只是一句话的事。
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华灯初上,连饭都在会议室简单的凑合了一顿。
茶缸里的水续了一遍又一遍,讨论异常激烈。
李骁带回的那些资料,给了这些人太多的惊喜。
经费、场地、技术路线、人才引进等等,每一个都是难题。
李骁凭借着在伯克利的所见所学,以及闹钟超越时代的宏观视野,提出了数条关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