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从钢厂大院开始李想想ly
		第四百三十四章 1984(第2页)
				
				
				
			
			
			四周人家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光,欢声笑语隐约传来,更衬得他形单影只,像个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可怜虫。
刘钢想象着李家人此刻正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电视,有说有笑。
而他的亲儿子大毛,恐怕早就把他这个亲爹给忘到脑后了。
一股强烈的嫉妒和不甘涌上心头。
“行,李凤、李有贵、李骁.你们给我等着!”
刘钢对着黑漆漆的通往钢厂大院的胡同咬牙切齿的低吼。
“等老子在南方发了财,开着小轿车回来,看你们还笑不笑得出来!到时候大毛肯定哭着求着认我这个爹!”
他发着狠,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衣锦还乡、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这虚妄的幻想暂时驱散了些许眼前的狼狈和寒意。
刘钢紧了紧破棉袄,转身融入了除夕的夜色里,去找那个等在家里的狱友。
准备一起踏上那条那自以为能通往“金山”,却实则吉凶未卜的南下之路。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姥爷家的李凤,正把一个虾仁放到大毛碗里。
大毛抬头冲她憨憨一笑,夹起虾仁,先塞进了旁边伸着脖子等着吃的妹妹嘴里。
“妈,你也吃。”大毛又夹起一个饺子,要喂给李凤。
李凤张嘴接了,儿子喂的饺子,格外的香。
看着懂事不少的儿子,可爱乖巧的女儿,还有正跟老丈人推杯换盏的男人。
李凤的心里暖洋洋的,早把那个不堪的刘钢抛到了九霄云外。
春节过完,正式进入了1984年。
这一年,李骁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首都大学和整个中国物理学界漾开层层涟漪。
他带回来的那些不仅仅是几大箱笔记,更是一整套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科研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技术理念。
他的内部报告《伯克利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综述与相关领域发展浅见》在极小范围内传阅后,引起了远超预期的重视。
报告里,李骁不仅详细解析了技术细节,更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指出来国内现有条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