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风生水起(第3页)
并且正式投产了。
正如伍文德预测的那般,新设备的生产速度远胜之前的生产线。
开工之后产能立刻翻番。
而随着东风镇罐头厂产品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口碑的叠加。
产品销量已经结结攀升。
就算生产量翻倍,也并不犯愁销路。
除了龙江省意外,华北地区的市场也彻底打开了。
每天都会有数量大卡车运载着新鲜生产出的罐头,从东风镇罐头厂出发,目的华北地区市场。
产能销量的增加,就代表着利润的增加。
东风镇罐头厂现在每天的纯利润至少在一万四千元左右。
而随着产能的增加,数量还在问故上升着。
杨成志看到了希望。
随手拍板,一次性购买了五条生产线。
并且出资扩建了厂房。
厂房落成后,东风镇罐头厂的产能可以立即再翻几番。
与此同时,他再次加大了对东风镇罐头厂的推广力度。
华北地区市场打开后,他就准备进军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作为祖国开放的前沿。
其消费水平在80年代就已经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只不过,华南地区由于距离槟城较为遥远。
想要真正将产品推广过去,并不那么容易。
杨成志准备效仿槟城地区的推广模式。
也就是说,电台加发传单的模式。
那个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不是很高。
等收音机却是家家必备的。
所以在电台做广告的推广力度,几乎相当于后市的网络。
由于那个年代私营企业的数量不多,广告业也并没达到井喷式的发展。
因此那个年代的人们,往往对许多产品的广告记忆犹新。
就比如冰城地区地区有名的一款鞋油,名叫黑又亮。
就是凭借在电台以及电视机上的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家喻户晓。
以至于,那个年代的人们一想到鞋油,就会想到黑又亮这个品牌。
杨成志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产品做到这种程度。
除了罐头厂以外,北境品牌像华南地区,江浙地区的推广也迫在眉睫。
因此,这也让杨成志有了前往华南地区,将这地区的想法。
无论是那个年代还是后世,跑市场都是企业发展的常态。
杨成志的各大产业虽然发展的都无比健康。
可以说在冰城地区做的风生水起。
但始终没有走向全国市场。
这样以来,就很难说真正的做大做强。
一旦改革开放的政策进一步落实,试营企业井喷式发展。
想要继续向其他地区拓展业务,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样以来,就很容易把企业定格为区域性企业。
想要走向全国,就会面临一道天然的屏障。
于是,他就购买了前往华南地区的火车票。
第一站,他选择了粤省花都市。
三天后,火车正式到达花都市火车站。
这也是他重生归来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儿。
如今,冰城已经接近11月份了,天气逐渐转冷。
甚至昨晚都开始结冰了。
而花都市这边,依旧是零上30几度的天气。
所有人都穿的非常轻薄。
我车刚刚到站,他就感觉有热浪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