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在去省畜牧站

 国家高层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不会重新恢复高考。\c¢u?i~w_e·i^j+u!.^i`n~f?o~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国家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了,没有人才,是真的发展不起来。

 国家如此,胡家湾生产队也是如此。

 想让大队发展的更好,那么教育也必须重视起来。

 和陆晓雪聊了一通,林子阳发现,胡家湾生产队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明明大队已经建了小学了,但是读书的孩子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家都不送孩子去念书。

 不光是胡家湾生产队这样,周边大队同样如此。

 而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一是大家的教育意识不强,二是老百姓太穷了,舍不得花钱送孩子去上学。

 现在家家户户孩子都多,和后世不一样,这年代两口子生五六个,七八个,都是很正常的。

 当初陆晓雪说给他生八个儿子,也不是开玩笑的。

 这年代生八个孩子不是什么稀罕事,搁在后世就觉得太吓人了。

 虽然一个孩子读书,一学期只要一两块学费,再加上各种学杂费,也要个三四块钱。

 家里孩子多的,都送去上学,那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第^一*看~书+枉~ ′哽+新!蕞·快¨

 而且上学的孩子就不能干多少农活了,耽误挣工分。

 虽然孩子们一年下来挣到的工分不是很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去读书了,那就是一点都没,而且还要花钱,这一进一出,很多人家就负担不起了。

 林子阳虽然觉得大家应该重视教育,要尽量送孩子去学校上学,但不能空讲大道理。

 讲那么多大道理,在队员们看来,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想要更多的孩子去学校,最好的方法就是带胡家湾的队员们多搞钱。

 只要搞的钱足够多,队员们脱贫致富了,自然不在乎孩子们的那点学费,不在乎孩子们挣的那点儿工分。

 和陆晓雪聊完学校的事,林子阳冲这妮子道,“明天一早我就要走了,你一个人在家,多注意照顾自己,知道吗?”

 陆晓雪应声道,“好,阳哥,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