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甲前三(第2页)
这陈忠涵身世显赫,乃是齐国公陈翼之后,他的父亲乃是先袭爵三品威镇将军的陈瑞文。
出身世家大族,又以才学见长,如今高中一甲第二,众人心中皆道此人以后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他也正是此前心中嘲讽苏旭的那位勋贵之家的公子。
他清楚自己的身份背景与旁人不同,在这殿试中便更显稳重,既不轻易突出,也不随意附和,始终不卑不亢。
而当太监高声宣布他的名次时,这个一向谨慎的人还是难掩眉宇间的几分得意。
作为勋贵之子,陈忠涵早明白做人做事当知分寸,
故方才殿试时,他所列的政策建议模棱两可、不偏不倚,
既保住了勋贵集团的利益,又让皇帝觉得尚有可用之才,
再加上他那不着痕迹却尽显礼法的举止,无疑赢得了圣上的欣赏。
然而,尽管赢得了榜眼,他的眼神仍不免瞥向一侧的苏旭。
回想苏旭先前于殿中侃侃而谈、论天下大势、陈减税策略,竟无半点顾虑这是否会冲撞权贵的铁律,那大无畏的胆色让他自忖也无法模仿。
更令陈忠涵不适的是,那番大胆直言竟未惹怒皇帝,反倒让苏旭替自己争得了与天子直接交谈的良机,而他们这些人自始至终只能被晾在一旁,无人问津。
彼时,苏旭锋芒毕露,让陈忠涵一时暗怀揣测,似乎这状元之位,恐怕要花落他家。
但此刻,陈忠涵稍一收敛心思,垂袖作揖,掩住微微上扬的唇角。
皇帝虽看似对苏旭赞赏有加,可现在看来那从南书房召见众学子至殿试的怜才之举,其实仅是那圣上一贯衷情于人臣谦抑、政策谨慎的治学理念罢了,
反观适才被点为状元的吴沣,才是恰好全然符合天子对文臣气质的期待,
至于这些大胆敢言而又无视规则的愣头青年轻学子,皇帝怎会允许过分重用?
回过神来,他心中暗自嘲弄,也不免涌起几分快慰:
如此看来,这苏旭果然不过是哗众取宠之辈,皇帝心思缜密,又如何会当真亲近这般激进之人?
此刻的苏旭倒是心如止水,未显丝毫波澜。
他清楚自己此前在皇帝面前的激进表现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势而为之策。
只因他在会试后,无数次在心底反复盘算过自身在殿试上的处境和优势。
若以现代考试的视角来看待这科举考试,殿试环节无非考察三个方面:文章、书法以及至关重要的皇帝面试。
他之所以敢于在皇帝面前提及削减皇室开支这样的敏感话题,正是因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在面试中突破的可能性,这无疑是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