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暗流涌动:北元骚扰下的大宁局势(第3页)
萧烬羽连忙说道:“王爷过奖,此乃卑职分内之事。”
朱权看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场战争虽胜,但大宁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还需加强城防,巩固防御力量,以应对北元可能的再次进犯。
回到大宁后,朱权立刻前往王府,看望王妃张氏和沈书瑶。
“王爷,您回来了!”沈书瑶见到朱权,眼中满是喜悦与关切,“此次出征,可还顺利?”
朱权微笑着点头,“一切顺利,我军烧毁了北元粮草辎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王妃的病可好些了?”
这时,张氏从内室走出,脸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许多,“王爷,我已无大碍。听闻王爷打了胜仗,我心中甚是欢喜。”
朱权看着张氏,心中一阵愧疚,“王妃,皆是本王疏忽,让你操心了。此次胜利,全赖将士们奋勇作战。”
张氏微微一笑,“王爷不必自责,您为大宁日夜操劳,我都看在眼里。如今大宁暂时安全,王爷也该好好休息了。”
朱权点了点头,“王妃所言极是。不过,北元虽遭重创,却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需加强城防,以防其再次进犯。”
沈书瑶在一旁说道:“王爷,我虽无法直接参与军事,但可在后方为将士们筹备物资,鼓舞士气。如今大宁百姓历经战火,人心惶惶,我也可组织府中女眷,为百姓送去食物和衣物,让他们感受到王府的关怀。”
朱权看着沈书瑶,眼中满是赞赏,“书瑶,你心思缜密,此事就劳烦你了。有你在,本王安心许多。”
沈书瑶微微欠身,“王爷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
就在这时,王府管家匆匆走进来,行礼道:“王爷,萧指挥使求见。”
朱权微微一怔,随即说道:“快请他进来。”
萧烬羽走进房间,先向朱权、张氏和沈书瑶行礼,然后说道:“王爷,卑职已将俘虏押回大宁,关在锦衣卫大牢。王爷是否现在审问?”
朱权点了点头,“好,本王这就去。书瑶,你先去安排安抚百姓和筹备物资之事,王妃,你也好好休息。”
张氏和沈书瑶应了一声。朱权便与萧烬羽一同前往锦衣卫大牢。
大牢内阴暗潮湿,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朱权走进牢房,目光如刀,扫过那些被关押的俘虏,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你们谁是领头的?”朱权声音冰冷,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俘虏们低着头,无人应答。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的北元士兵站了出来,“我是百夫长,要杀要剐随你便,别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消息。”
朱权看着他,神色冷峻,“你们此次进犯大宁,究竟所为何事?还有多少兵力?”
那百夫长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朱权微微皱眉,看向萧烬羽。萧烬羽会意,上前一步,和声说道:“兄弟,你也看到如今局势,北元已然兵败。如实交代,不仅能免你皮肉之苦,说不定宁王殿下还能网开一面,饶你性命,为家人留条活路。”
那百夫长脸色微变,但依旧强硬:“少废话。”
这时,另一个俘虏突然喊道:“别白费力气了,我说,我全说!”
朱权看向那个俘虏,神色威严:“你说吧,只要如实交代,本王可饶你不死。”
那俘虏连忙说道:“我们此次进犯大宁,是奉了北元大汗之命。大汗妄图夺回大宁,重建元朝。但如今北元内部四分五裂,各部落心怀鬼胎,大汗的命令也并非都能听从。此次我们带来两万兵马,后续虽还有些零散部队,可人数寥寥无几。”
朱权听后,神色凝重,“后续部队还有多少人?何时能到?”
那俘虏说道:“后续也就几千人,大概七八日后能到。而且北元内部矛盾重重,许多部落不愿出兵相助,都在观望局势。”
朱权点了点头,“你们粮草辎重已被焚毁,后续部队来了又能如何?”
那俘虏苦笑着说:“我们还有一些隐秘补给点,可也支撑不了多久。大汗虽想联合其他部落,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朱权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切断北元补给和可能的联盟。“好了,你下去吧。”朱权对那俘虏说道,“记住,你若敢说谎,本王定不轻饶。”
那俘虏连忙点头,被锦衣卫士兵带了下去。
朱权看着萧烬羽,“萧指挥使,你怎么看?”
萧烬羽沉思片刻,说道:“王爷,北元虽已衰败,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咱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城防,另一方面派出精锐探寻并捣毁他们的补给点,同时密切留意那些可能与北元勾结的部落动向。如今北元内部权力分散,各部落利益诉求不同,我们或许可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他们。”
朱权点了点头,“你所言极是。此事刻不容缓,本王这就召集幕僚商议对策。萧指挥使,你也一同前来。”
萧烬羽应道:“是,王爷。”
朱权和萧烬羽离开大牢,前往王府议事厅。一路上,朱权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大宁的危机远未解除,未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过往积累的战斗经验,他坚信定能带领大宁军民保卫这片土地,守护大明边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