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朱权谋断:大宁危机与朝局暗涌(第2页)
最近,朝廷中确实有一些关于藩王的议论。朱元璋回想起,有次与几位亲近老臣议事时,有人隐晦提到燕王在北平势力渐大。他当时虽未表态,但已暗自留意。加之大宁战后,各方局势微妙,让他对藩王问题更为警惕。不仅如此,其他藩王也开始蠢蠢欲动。周王朱橚在自己的封地内频繁召集门客,行为举止颇为神秘,虽未发现直接的不轨之举,但也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密报送到了朝廷。齐王朱榑则在封地上肆意妄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其种种恶行也传至应天,使得朝廷上下对藩王的问题更加重视。
朱元璋陷入沉思,他深知藩王势力若不加以制衡,必成大患。但如何妥善处理,既保证江山稳固,又不寒了父子亲情,着实让他头疼。他想起朱允炆曾问他:“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他当时沉默良久,如今这个问题仍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退朝后,朱元璋独自在殿内踱步。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们,那些在各地为王的藩王。朱棣,他的四子,就藩北平,在大宁之战中表现出色,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决断力。但朱元璋也知道,朱棣野心勃勃,绝非甘居人下之辈。他对朱棣的能力既欣赏又忌惮,在嘉奖朱棣的同时,也暗中加强了对北平的监视,通过增设眼线、定期汇报北平军政情况等方式,时刻掌握朱棣的动向。
朱权,十七子,就藩大宁。朱元璋看着这个儿子成长,看到朱权在大宁的种种作为,心中满是欣慰。朱权不仅把大宁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军事防御上做得十分到位,训练士兵、加固城防,让朱元璋对他镇守北疆的能力深信不疑。在朱元璋心中,朱权是大明北疆的可靠屏障,是能为皇室分忧的得力藩王。
至于其他儿子,朱元璋也各有考量。他想起了秦王朱樉,这个儿子多有过失,他多次严厉训责,只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做一个称职的藩王。还有太子朱标,温文儒雅,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悉心培养,为他配备名儒,教导他治国之道,希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守住大明江山。可惜朱标早逝,让朱元璋痛心不已 ,也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
在教育儿子们这件事上,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他在宫中设立大本堂,贮藏古今图籍,征召四方名儒,让他们轮流给皇子们讲授学问,还挑选才俊青年伴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他对皇子们的学业和行为监督极为严格,一旦发现有懈怠或犯错,绝不姑息。
他还记得李希颜教导皇子时,手持戒尺,对开小差的皇子毫不留情地敲打。他心疼儿子,可马皇后的劝解让他明白,严师出高徒,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们学到真本事。他不仅重视学问,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德行,挑选有德行的端人正士,陪伴在皇子身边,向他们讲述帝王之道、民间疾苦,希望他们成为有仁有义的藩王。
为了让儿子们了解民生,他还曾带着太子朱标和其他皇子,指着宫中一块空地说:“这块地本要建亭馆台榭供游玩,如今我让人种上蔬菜,就是要让你们体谅百姓日常劳作的艰辛。”他期望儿子们能懂得百姓不易,将来治理地方时,能心怀百姓。
朱元璋深知,藩王们手握重兵,若不加以制衡,必成大患。他规定藩王的军队数量,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在地方上设置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民政、军事和司法,与藩王相互制约。他还严禁藩王之间私自往来,入朝也需错开时间,防止他们串联谋反 。
回到大宁的朱权,在处理完政务后,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他深知,朝廷对藩王的管控日益严格,这是维护大明江山稳定的必要举措。为了进一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朱权除了积极配合朝廷的各项调查和指令外,还主动在大宁推行朝廷的新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定期向朝廷汇报大宁的情况,从民生到军事,巨细无遗,让朝廷对大宁的状况了如指掌。
朱权的这一举措,很快传到了应天。朱元璋得知后,心中对朱权的信任愈发深厚。他认为,朱权此举不仅体现了对朝廷的忠诚,更展现了出色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有一些小臣在私下议论,认为朱权此举或许暗藏心机,但这些言论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朝廷对藩王之事保持微妙平衡时,大宁城中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一名士兵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个可疑的黑衣人。黑衣人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士兵当场擒获。
士兵将黑衣人押送到王府,朱权亲自审问。黑衣人起初拒不交代,但在朱权的严厉逼问下,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他是北元派来的奸细,此次潜入大宁,是为了刺探明军的军情。
朱权得知此事后,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虽然大宁之战已经胜利,但北元并未放弃对大宁的觊觎。他立即加强了大宁的戒备,增设岗哨、严查往来人员,同时将此事上报朝廷。他详细描述了奸细被擒经过、奸细所供信息,以及大宁接下来的防御计划,为朝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朱元璋得知大宁发现北元奸细后,对朱权的警惕性表示赞赏。他下令,加强对边境的巡查,防止北元再次派奸细潜入。同时,他也意识到,北疆的防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藩王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此时,北元的阴谋进一步深化。他们故意散布谣言,称燕王朱棣与北元暗中勾结,意图谋反,还伪造了一些所谓的往来信件作为“证据”,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朝廷。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怒,立即派朝中得力官员前往北平彻查此事。朱棣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他深知这是北元的阴谋,但要自证清白却困难重重。他一面积极配合朝廷调查,展示自己的军事部署和日常活动记录,证明自己一心防御北元,并无谋反之意;一面暗中派人调查谣言的源头,试图找出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