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权谋漩涡中的医馆情劫(第3页)

 沈书瑶心中满是愤怒与失望,眼眶泛红,大声说道:“你们闹够了没有!这场义诊是为了帮助贫困百姓,不是让你们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你们把百姓的苦难当成什么了?把我又置于何地?”说罢,她转身就要离开。萧烬羽见状,急忙伸手阻拦:“书瑶,你听我解释……”燕王也上前一步,却被沈书瑶抬手制止:“都别过来,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书瑶回到医馆,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心中乱作一团。她深知自己对萧烬羽的感情坚如磐石,可燕王和萧烬羽的纠缠,让她疲惫不堪。她望着窗外的夜色,内心纠结万分:“我该如何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心只属于烬羽,也让医馆能顺利为百姓造福?难道真的是我给了他们错觉,才让事情发展成这样?”辗转反侧间,她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尽快做个了断,让一切回归正轨。

 不久后,大宁突发一场罕见的疫病,之前沈书瑶察觉到的那些零散病症迅速蔓延开来,百姓们纷纷染病,医馆被挤得水泄不通。沈书瑶顾不上个人的情感纠葛,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中。萧烬羽和燕王也意识到事态严重,暂时放下恩怨,全力协助沈书瑶。

 萧烬羽召集自己府中的幕僚和城中的医者,日夜研究疫病的治疗方法。他们尝试了各种药方,却始终效果不佳。幕僚们围坐在摆满医书的桌前,眉头紧锁,气氛凝重。一位老郎中皱着眉头说:“这疫病来势汹汹,寻常药方根本不起作用,可特殊药材又极为稀缺,这可如何是好?”萧烬羽心急如焚,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尽快找到治疗之法,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了!大宁是我的封地,我绝不能让百姓陷入绝境 。”然而,服用新药方的患者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症状,呕吐、高热不止,情况危急。一时间,整个医馆笼罩在绝望的阴云之下,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萧烬羽满脸焦虑,不停地自责:“都怪我,贸然使用这个药方,害了这些百姓!我怎么这么糊涂,没有考虑周全。”他回想起自己这段时间为了在沈书瑶面前表现,总是冲动行事,忽略了实际情况,心中满是懊悔。

 燕王这边,动用王府所有资源,从各地搜罗特效药材。但疫病来势汹汹,药材需求巨大,即便他竭尽全力,也难以满足。望着堆积如山却仍显不足的药材,燕王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他找到负责采买药材的亲信赵武,焦急地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再这样下去,百姓撑不住了!”赵武满头大汗:“殿下,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实在是供不应求啊。”燕王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你再去周边城镇看看,多带些人手和银子,务必买到足够的药材。哪怕高价收购,也绝不能让百姓断了药。”

 可赵武带着车队在返程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强盗们手持利刃,眼神凶狠,将车队团团围住。赵武心中一紧,他深知这些药材关乎大宁百姓的生死,绝不能有失。他一边暗中让手下人去搬救兵,一边强装镇定与强盗周旋:“各位好汉,我们这车上装的都是救命的药材,是为了救治大宁疫病患者的,还望各位高抬贵手。”强盗头子却不屑地冷笑:“少废话,老子可不管你救不救人,今天这车东西,我们要定了!”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燕王安排的援军及时赶到,经过一番激烈搏斗,终于击退了强盗,保住了药材。

 沈书瑶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安慰着患者和家属。她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沙哑,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她走到一位病重的老者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老人家,您别害怕,我们一定会治好您的,您要坚持住。”老者虚弱地点点头:“姑娘,辛苦你了……”

 在一次商讨救治方案的会议上,萧烬羽和燕王再次因意见不合而争吵起来。萧烬羽主张加大药方中某种珍稀药材的用量,他激动地拍着桌子说:“现在情况紧急,只有加大剂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再不用猛药,百姓都要撑不下去了!”燕王却坚决反对,他眉头紧皱,大声反驳:“这种药材本身就毒性不小,贸然加大剂量,只会让患者雪上加霜!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寻找更稳妥的办法。你这是拿百姓的命在冒险!”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声越来越大。

 争吵间,燕王不经意间瞥见沈书瑶疲惫的面容,她的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无奈。刹那间,燕王心中一痛,意识到自己的固执正将她置于两难之境。他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一心只想着在沈书瑶面前证明自己,却忽略了她的感受和百姓的痛苦。多年的争强好胜与对沈书瑶复杂的情感,让他难以轻易妥协,但此刻,看着沈书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他不禁问自己,一直以来执着追求的,到底是真正的爱情,还是自己的虚荣心?

 萧烬羽这边,在激烈的争论中,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沈书瑶平日里温柔善良的模样,以及她为医馆、为百姓付出的心血。他想到自己因为嫉妒和不甘,给沈书瑶带来了那么多困扰,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愧疚。看着沈书瑶那满是疲惫和失望的双眼,他嚣张的气焰顿时弱了几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没有真正为沈书瑶和百姓着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书瑶心力交瘁,她看着眼前争吵的两人,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疫病当前,百姓受苦,你们却还在为一己之见争论不休,到底有没有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吵架的!你们就不能为百姓想想,放下成见,一起努力吗?”

 两人被沈书瑶的话震住,看着她疲惫而愤怒的面容,心中都有些愧疚。燕王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诚恳:“沈姑娘,是我失了分寸,一心只想着压过晋王,却忘了我们的初衷是救助百姓。我……我向你道歉。”萧烬羽也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书瑶,我也错了,不该在这时候还和燕王置气,耽误救治大事。”

 在沈书瑶的调解下,他们终于决定放下成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此后,三人日夜守在医馆,燕王凭借王府的人脉,不断从各地调配药材;萧烬羽和他的幕僚们则一头扎进医书和病例中,反复研究、尝试新的药方。沈书瑶更是不眠不休,亲自照顾重症患者,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住了疫病的蔓延。原来,他们从一位隐居山林的老医者留下的医书中获得灵感,结合大宁当地的药材和疫病症状,调配出了一种独特的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大宁的百姓们欢呼雀跃,对他们感恩戴德。一位康复的年轻人拉着沈书瑶的手,激动地说:“沈姑娘,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大宁有您,是我们的福气!”一位大妈拿着自家做的点心,非要塞给萧烬羽和燕王:“两位殿下,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们可怎么办啊!”

 经历这场疫病后,沈书瑶对燕王和萧烬羽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感激他们在疫病中的付出,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萧烬羽的感情。

 她找到燕王和萧烬羽,诚恳地说:“多谢二位殿下在疫病中的帮助,但我心中只有萧烬羽,也希望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你们都是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未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人生。”燕王和萧烬羽虽心中失落,但也尊重沈书瑶的选择。

 燕王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封地、造福百姓上。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兴修水利、鼓励农桑。他常常穿着朴素的衣服,与百姓们一同劳作,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他的治理下,大宁的民生逐渐改善,商业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沈书瑶的医馆,成为了各民族交流的重要场所,不仅为百姓治病,还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患者相互交流,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文化,友善与包容的氛围日益浓厚,沈书瑶深切地感受到,善良和爱能跨越一切隔阂。

 萧烬羽则在经历这场感情波折后,性情有所转变,不再执着于儿女情长,开始投身于朝堂事务。他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政策。他与燕王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偶尔碰面,他们也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大宁变得更加美好。

 而沈书瑶和萧烬羽,在经历种种风雨后,感情愈发深厚。他们携手经营医馆,为大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沈书瑶精湛的医术和萧烬羽的支持,让医馆声名远扬,不仅大宁的百姓,就连周边城镇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大宁在众人的努力下,愈发繁荣昌盛。曾经的那些纷争与纠葛,都化作了岁月长河中的一段回忆。集市上依旧热闹非凡,各族百姓和谐共处,医馆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沈书瑶和萧烬羽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它让人们看到,善良能凝聚人心,爱情能跨越重重阻碍,责任能驱使人们不断前行,只要心怀美好,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生活也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