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宁危局:和谈前夕的风云变幻(第2页)
处理完军事部署,朱权想到地方行政的协作。他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大宁知府衙门,邀请知府前来王府商议应对之策。
不多时,大宁知府赵康匆匆赶到。朱权迎上前去,说道:“赵大人,如今福余卫和泰宁卫冲突,朵颜卫又有异动,边境局势紧张,还需你我携手应对。”
赵康连忙说道:“王爷放心,卑职定当全力配合。只是这其中诸多事宜,还望王爷明示。”
朱权将目前的局势和应对计划大致说明,强调道:“此次和谈,关系重大,还需赵大人协调地方,做好百姓安抚工作,同时协助军队做好物资调配和情报收集。”
赵康领命,表示会即刻安排人手,配合王府和军队行动。
王妃张氏这边,她正在房间里与贴身丫鬟桃夭和心腹嬷嬷殷念商议着王府的安保事宜。“如今大宁局势紧张,王府的安保不容有失。殷嬷嬷,你安排下,让护卫们加强巡逻,尤其是夜间,要格外小心。桃夭,你去把王府的门禁制度再梳理一遍,严格把控进出人员,决不能让可疑之人混进来。另外,所有进出人员的记录都要妥善保存,以备朝廷查验。”王妃明白,在这敏感时期,王府的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详细的记录也是向朝廷表明王府行事光明磊落的方式。
殷嬷嬷和桃夭齐声应道:“是,王妃,奴婢们这就去办。”
王妃又想起了即将到来的集市节,她对桃夭说道:“桃夭,你去把常总管叫来,我有话问他。”
不多时,王府总管常晏来到王妃房间。王妃问道:“常总管,集市节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如何了?如今局势特殊,这集市节关系着大宁的稳定和百姓的生计,可千万不能出乱子。另外,要提前向朝廷报备集市节的规模、参与人员等详细信息,确保我们的活动符合朝廷规定。”王妃清楚,集市节不仅是大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展示大宁稳定繁荣的窗口,在当前局势下,更要确保万无一失,且符合朝廷规范。
常晏恭敬地回答:“王妃放心,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已经和城中的商户、草原的牧民们沟通好了,他们都表示会遵守集市的规矩。只是这安保方面,还需王妃多多指示。”
王妃思索片刻后说道:“你去和楚毅将军商量一下,从王府护卫中抽调一部分人手,配合城中的守军维持集市的秩序。另外,准备一些应急物资,以防万一。所有的安保安排和物资调配都要记录在案,随时接受朝廷检查。同时,与赵知府衙门沟通,让地方衙门派员参与安保和秩序维护。”王妃的安排,既考虑到了集市节的安全保障,也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了准备,同时满足朝廷的监管要求。
常晏领命而去,王妃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默默祈祷着大宁能早日恢复往日的安宁。她知道,朱权在外面的世界里奋力周旋,自己则要在王府内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等待着他平安归来,同时应对朝廷随时可能的检查。
朱权在书房中忙碌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起身来到庭院中呼吸新鲜空气。这时,王府典簿苏致和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王爷,这是朝廷传来的加急文书。”
朱权心中一紧,连忙接过书信,展开一看,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原来,朝廷虽然肯定了朱权派遣使者调解福余卫和泰宁卫冲突的做法,但也提醒他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度偏袒任何一方,以免引起其他部落的不满。同时,朝廷还询问了大宁地区的旱灾情况,要求朱权妥善处理,确保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信中言辞虽温和,但朱权能感受到朱元璋对大宁局势的密切关注和对自己的隐隐警告。
朱权将书信递给周怀瑾,说道:“周长史,你看看,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必须更加谨慎。另外,你去调查一下大宁地区的旱灾情况,看看哪些地方受灾严重,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我们要尽快拿出应对之策。记住,每一个决策都要考虑到朝廷的态度,及时向朝廷汇报我们的救灾举措。同时,与赵知府协同,共同统计受灾情况和拟定救灾方案。”朱权深知,旱灾不仅关乎百姓的生计,也可能影响到大宁的稳定,而朝廷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周怀瑾接过书信,仔细看了看,说道:“王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办。只是这旱灾情况,恐怕不容乐观,春季本就降水稀少,再加上今年风大,不少农田都出现了干裂的情况,百姓们的春耕也受到了影响。”
朱权微微皱眉,心中暗自焦急。回想起这两年,他大力推动垦荒,组织百姓开辟了大量农田,又投入人力物力修建水利设施,本想着能让大宁百姓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在春耕时收获希望,没想到旱灾还是突如其来。他明白,这是对他治理大宁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在朝廷审视下必须妥善解决的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情况多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解决。你先去统计受灾情况,我来想想如何调配物资,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同时,立刻起草奏章,向朝廷如实禀报旱灾情况和我们初步的应对计划,请求朝廷指示。与赵知府商议,整合地方与王府资源,共同救灾。”朱权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同时也有着对朝廷的敬畏。
周怀瑾领命而去,朱权在庭院中来回踱步,脑海中迅速思索着应对旱灾的办法。他想到了之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或许可以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缓解部分农田的旱情。于是,他立刻召集水利方面的官员和工匠,详细询问各个水库、灌溉渠道的蓄水和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