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宁风云起,削藩议声急(第3页)
朱权满怀感激地看着张氏,说道:“夫人你说得太对了。百姓们现在人心惶惶,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张氏思索了一会儿,说:“咱们在城里举办活动,关注民生,解决粮食、医疗等问题。走访时我发现好多孩子因穷失学,打算开设免费私塾。大宁商业活动不太发达,举办活动的物资尽量从本地和王府里筹措。要是和朝鲜的贸易能顺利开展,说不定能改善大宁民生,筹备时我也会多留意。”
朱权点头表示认可:“夫人所言极是,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了。”
不久之后,朱权收到了朝廷对他奏疏的回复。朝廷在回复里先是肯定了他治理大宁的用心,可紧接着,就对补贴粮种的具体数额、免税三年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特别细致的疑问,还要求他附上每一项开支的明细账目。在监督机制方面,要求明确王府和地方官员的职责划分,精确到每个月的巡查次数和报告格式,整个回复的语气强硬又严谨。朱权一看就明白了,朝廷因为朱元璋病重,对藩王的管控变得更严格了。他立刻把顾爻和晏昭召集过来,商量该怎么回复朝廷。
“王爷,朝廷既然提出了疑问,咱们就得详细地回答。”顾爻认真地说,“补贴粮种数额这一块,咱们把大宁荒地面积、预计开垦户数列出来,精确计算所需粮种,再附上市场粮价,以此来说明补贴的合理性。军事安全方面,着重阐述垦荒政策是怎么充实边境人口、增强防御力量的,强调咱们一直遵循朝廷的军事制度。”
晏昭接着说:“权力制衡这方面,一定要表明王府坚决服从朝廷的统一调配,把监督机制的分工细化。现在陛下病重,朝廷管控这么严格,咱们回复的时候,言辞一定要诚恳,务必打消朝廷的疑虑。地方官员都收到了朝廷的密令,对咱们格外留意,咱们以后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可得万分小心。”
朱权点了点头,坐到桌前开始起草回复奏疏。他写得条理清晰、言辞恳切,还着重表达了对朱允炆的尊崇和拥护。写完之后,又反复琢磨修改,才把奏疏交给来使,让他带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