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宁风云:朝议阴影下的抉择(第3页)

 朱权沉思片刻,对脱鲁忽察儿说道:“脱鲁忽察儿首领,大宁与福余卫多年交好,此事本王记下了。只是粮草调配需与幕僚商议,还得等朝廷指示,之后再答复。若能相助,也盼福余卫在大宁有需之时,能伸出援手。”脱鲁忽察儿听了,连忙道谢,表示福余卫定不会忘大宁的恩情。

 朱权送走脱鲁忽察儿后,回到书房。在京城,朱元璋处理完朝政事务,回到寝宫,身体虽有疲惫之色,但精神尚可。他再次思索起藩王之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处理。近日朝堂上对藩王的讨论,不过是他在为朱允炆铺路时的初步试探,还远未到真正决策之时。

 此时,朱权在大宁王府中,继续与顾爻、晏昭等幕僚商议应对之策。“如今京城对藩王议论渐起,福余卫又来求购草料,虽大宁物资暂无紧迫之忧,但未来走向不明,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才最为妥当?”朱权看着众人,神色凝重地问道。

 顾爻神色沉稳:“王爷,福余卫之事,可先缓一缓答复。派人去周边郡县了解行情,与他们协商物资储备。同时告知福余卫,大宁会考虑,但需等朝廷指示,既不得罪他们,也为自己争取周旋时间。”

 晏昭补充道:“王爷,与朝廷沟通至关重要。上一道奏疏,以边境贸易和物资储备为由,隐晦提及福余卫请求,试探朝廷态度,表明忠心。如今朝廷对藩王猜忌多,行事稍有差池,便会授人以柄。”

 朱权脸色凝重,深知大宁危如累卵,每一步决策都关乎生死,必须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