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科举争议下的文会与变局(第2页)

 朱权则派人邀请了大宁当地几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以及在学业上表现出色的学子代表。这些师长和学子接到邀请后,纷纷表示会准时参加文会。

 文会当天,大宁的师长和学子们早早来到王府。朱权和王妃亲自迎接,与他们一一寒暄。

 众人来到花园中,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石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和茶点。

 朱权率先开口:“诸位,此次邀大家前来,一来是为了让大家在这文雅之境中交流学问,二来也是想借此机会安抚一下大家因科举之事而不安的心。朝廷对此次科举争议极为重视,定会彻查到底,给天下士子一个公正的交代。”

 一位老学究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这科举关乎我等学子的前程,如今出了这等事,实在让人难以安心。北方学子多年苦读,却无缘上榜,实在是不公平。”

 朱权安慰道:“先生放心,朝廷定会公正处置 。”

 接着,学子们纷纷就学业和时事展开讨论。有的学子提出,在如今边境局势复杂的情况下,科举策论应更加注重边疆事务的考察;有的学子则认为,无论科举如何变化,都应坚守对四书五经的深入研读。

 王妃在旁聆听,适时调节气氛,鼓励紧张的学子发言。

 文会进行到一半时,王府护卫匆匆来报:“王爷,朝廷复查科举的结果已经出来,陛下亲自阅卷,录取了61名北方人,称‘北榜’,并且此后科举将实行南北分卷制度,以平衡南北录取名额。”

 周怀瑾接着上前一步,补充汇报了在此次事件中官员的惩处情况:“约20多名涉案官员被处死,包括会试副主考白信蹈、复查官员张信等,主考官刘三吾因年事已高,免死但被发配充军,还有诸多涉案官员受到流放等不同程度的惩处,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因在复核试卷后,开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士子而免罪 。”

 朱权听后,神色凝重,说道:“陛下此举,实是为了平衡南北,稳定朝局。这科举制度的变革,也将对我大明的人才选拔产生深远影响。听闻朝廷初步拟定,南北分卷后,大宁所在的北方地区录取名额将提升至总数的40%左右,这对大宁学子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为顺应这一变革,大宁的书院和私塾也需调整教学方向,除了强化四书五经的教学,还应多引入边疆事务、民生治理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子们的时务眼光。我打算从王府库藏中拨出一部分资金,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但有才华的学子,让他们能够安心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