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农户女雯风而动

第57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第3页)

 李荣哪里会把他所说的这些放在心上,只见他满脸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蔡施的话:“哼,别跟本王在这里哭穷诉苦!本王的封地一年到头又何尝都是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呢?可是每年的朝贡,本王哪一次有过短缺?”

 随着李荣这番毫不留情面的话语一出,原本欢快愉悦的气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尴尬与沉寂。整个大殿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住了一般,没有一个人敢轻易开口打破这份寂静......

 要知道,在这种宴席之上,向来是不会谈论朝堂政事的。今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众人皆是满心疑惑,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而此时坐在高位上的李胤,脸色也渐渐阴沉了下来。眼看着局面就要失控,就在这时,一直在旁静观其变的河间王李德恰到好处地站了起来。只见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斯斯文文地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实在是辛苦至极。大兄长向来不会说话,还请陛下勿怪罪。如今陛下为戎狄之事烦忧,臣等定然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以保江山之安稳繁荣。”

 李胤却并未因河间王这番话而有所缓和,比起临江王狂悖无礼大肆挥霍,他对河间王广收门客,修建书舍、客馆,名扬大夏朝的作为心里忌惮更深。

 自古以来,身为帝王者大多生性多疑,喜好猜忌他人,而李胤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见李胤嘴角虽然微微上扬,但笑意却并未抵达眼底,他缓缓说道:“还是河间王你,心胸宽广似海,腹中自有沟壑万千。也难怪你的威名能够传播得如此之远,就连吾都有所耳闻!听说你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兴土木,建造起了客馆和书舍,广泛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那些有学识、有见识的贤能之士。如今,你的名声可谓如日中天,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吾这个堂堂大夏朝的天子!听闻世人纷纷称赞临江王乃是当今儒家学说的杰出典范,更是极为罕见的国家藩王之楷模。对于你这样的成就,吾可真是要对你另眼相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河间王听到这番话后,不禁呼吸一滞,因为他瞬间便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深恶意和猜忌之意。尽管此时的他已然喝下了不少酒,但脑子却依旧保持着清醒状态。于是,他赶忙诚惶诚恐地朝着李胤躬身施礼,并战战兢兢地回应道:“陛下实在是太过谬赞了!臣只不过是单纯地喜欢儒学而已,又恰好擅长研读各类典籍着作罢了。所以自然而然地,对于那些同样钟情于典籍学问之人,臣就会格外推崇赞赏一些。臣这点微不足道的小小名气,又如何能够跟陛下您的赫赫声威相媲美呢?”

 李胤对于河间王那番情真意切、诚恳至极的话并未放在心上,丝毫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消除内心深处的疑虑。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嘴角上扬的弧度丝毫不减,缓声道:“河间王实在不必如此谦逊!此次进京不妨就随着胶东王和临江王一同多留些时日。吾在儒学方面尚有诸多疑惑未解之处,正想与河间王深入探讨一番。”

 听到这话,河间王心头猛地一沉,但面上却不敢流露出半分异样,反而愈发恭敬地躬身行礼应道:“多谢陛下隆恩。”

 然而此刻,站在一旁的临江王却是按捺不住了。凭什么要将自己也留下来啊?他的封地上可是有着一大堆事务亟待处理呢,哪有这等闲功夫整日留在盛京盯着李胤,给自己心里添堵呀!于是,临江王向前一步,抱拳施礼道:“陛下,臣实难在此久留啊。封地那边诸事繁杂,着实需要臣回去亲自打理,还望陛下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