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血脉记忆
黎明前的河岸弥漫着潮湿的雾气。边烬背靠着一棵老柳树,手中的黑石不再发烫,但那些红色纹路组成的数字清晰可见——42:35:18。他盯着不断跳动的秒数,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在随之流逝。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乌襄发来的短信:「安全。图书馆见。别带尾巴。」
边烬环顾四周,晨雾中的河岸静得出奇,连虫鸣鸟叫都没有。他起身时,柳枝擦过后颈,触感像极了梦中那些冰冷的手指。黑石在掌心微微震动,仿佛在警告什么。
老城图书馆是一栋殖民时期的红砖建筑,正门上方刻着“知识即光明”的拉丁文格言。边烬到达时刚过上午十点,门口已经排起长队——周日来借书的中学生和退休老人。他在人群中寻找乌襄的身影,却没发现那抹熟悉的深蓝色。
“边先生?”一个戴圆框眼镜的馆员靠近,“有位乌女士为您预留了特别阅览室。请跟我来。”
馆员带他穿过普通阅览区,来到一扇标有"古籍修复室"的金属门前。门开后,边烬看到了乌襄——她换了一身灰色运动服,右臂缠着新绷带,脸色比昨天更加苍白。特别阅览室里只有一张长桌,上面摊开几本古旧的大部头书籍和一盏绿色玻璃台灯。
“你没事?”边烬压低声音问。
乌襄的黑眼睛在台灯下显得更加深邃:“暂时。”她指向自己手腕,数字已经变成42:10:05,“时间比预想的流逝更快。'门'在加速苏醒。”
边烬注意到她说话时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嘴角有一丝干涸的黑红色痕迹。桌上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本皮革封面的古籍,书脊上用金粉写着《东亚秘术考·1899》。
“我查到了1944年仪式的完整记录。”乌襄翻开书页,指向一段手写批注,“这是我曾祖父后来补充的。”
边烬凑近看,那些潦草的毛笔字再次在他眼中自动重组为可读的文字:
「门者,阴阳之隙也。上古巫觋以四十四童男女之魂封之,每四十四年需复祭同数之魂,否则门开,生者死,死者生,两界淆乱。今与边君尧、卢氏静共施三才封印术,以吾为守,边君为证,卢氏为祭,暂封其隙。然门已醒,非永久之计也。」
“边尧?”边烬指着那个姓氏,“这是...”
“你的曾祖父。”乌襄从书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照片,“1944年仪式中唯一的幸存者。”
照片上是三个人的合影:年轻的乌明川站在左侧,面容肃穆;右侧是个穿旗袍的年轻女子,表情平静得近乎麻木;中间是个戴圆框眼镜的男子,长相与边烬有七分相似,胸前别着与乌襄相同的倒三角徽章。
“三才封印需要三个角色。”乌襄解释道,“守护者维持封印,见证者记录过程,献祭者提供能量。1944年10月4日,我曾祖父作为守护者,你曾祖父作为见证者,卢静作为献祭者,共同完成了仪式。”
边烬的手指不自觉地触碰照片中边尧的脸:“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是...”
“孤儿?”乌襄轻声接话,“因为'门'会追杀所有参与者的血脉。你曾祖父带着刚出生的你父亲离开城市,隐姓埋名。显然,血脉最终还是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