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镜廊没有倒影(第2页)
张显付完油钱,逃也似的回到车上。他锁好所有车门,不断扫视四周。加油站明亮的灯光突然变得不可靠,每个阴影里都可能藏着东西。
二十分钟后,边雁的红色suv驶入加油站。张显从没见过如此令人安心的景象。他跳下车,几乎要拥抱这个扎着马尾、穿着皮衣的高挑女子。
“老天,你真是一团糟。”边雁皱眉打量他,“上车说。”
张显简要讲述了昨晚的经历,省略了最恐怖的部分——他不想被当成疯子。但边雁太了解他了,从他抽搐的眼角和颤抖的手指看出了端倪。
“所以那个詹台槐...”边雁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他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你去那种地方?”
“我不知道,”张显揉着太阳穴,“但我要找到他。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边雁的公寓是市中心一栋老楼的小单元。张显一进门就瘫在沙发上,疲惫如潮水般涌来。边雁给他倒了杯威士忌:“喝了它,然后睡一觉。明天我们再想办法联系那个詹台槐。”
张显点点头,酒精灼烧着他的喉咙,但温暖了他的内脏。他闭上眼睛,立刻坠入梦乡。
梦里,他站在444号殡仪馆的告别厅里。三十七具尸体整齐排列,每具都面带微笑,眼睛是两个血窟窿。霍九锡站在讲台上,手持一把银光闪闪的手术刀。
“特别的眼睛...”他轻声说,刀尖指向古昙,“能看见死亡的眼睛...”
张显想跑,但霍明漪从背后抱住了他。她腐烂的手指抚过他的眼皮:“给我...把你的眼睛给我...”
张显惊叫着醒来,发现自己在边雁的客房里,浑身被冷汗浸透。窗外已是黄昏,他睡了整整一天。客厅里传来谈话声,张显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
“…不能让他知道。”是边雁的声音。
“他已经知道得太多了。”另一个男声回答,张显花了一秒才认出那是詹台槐,“仪式已经开始,霍明漪选中了他。你知道被选中意味着什么。”
张显的血液凝固了。边雁认识詹台槐?他们是一伙的?
“但他是我朋友,”边雁的声音带着挣扎,“我不能就这样把他交给...交给那种东西。”
“你祖父的笔记上说得很清楚,”詹台槐冷冷地说,“'特别的眼睛'是完成仪式的关键。霍九锡找了八十年,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你以为这是巧合吗?”
张显后退几步,心脏狂跳。他必须离开这里。转身时,他的脚踢到了门框,发出轻微的声响。客厅里的谈话立刻停止。
“张显?”边雁喊道,“你醒了吗?”
张显屏住呼吸,慢慢挪向窗户。客房的窗户通向消防梯,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张显一个箭步冲到窗前,推开窗框。就在他一条腿跨出窗外时,门开了。詹台槐站在门口,他比张显记忆中高瘦许多,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不自然的灰蓝色。
“张显先生,”詹台槐微笑,那笑容让古昙想起霍九锡,“我们正谈到你。”
张显翻出窗户,跌跌撞撞地爬下消防梯。身后传来边雁的喊声和急促的脚步声。他落地后头也不回地冲向街道,融入下班高峰的人流中。
夜幕降临,张显躲在一家24小时网吧的角落里。他用公共电脑搜索“霍九锡”和“444号殡仪馆”,找到的只有几条都市传说和一篇1990年代的小报文章,内容与他在殡仪馆看到的剪报大同小异。
但当他搜索“詹台槐”时,一条2013年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本地历史学者发现民国时期医学实验记录》。配图中,詹台槐手持一本皮面笔记本站在某博物馆前——正是张显在殡仪馆地下室看到的那本。
新闻中提到,詹台槐自称是民国医师霍九锡的远亲,致力于研究霍九锡在“人体潜能开发”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文章最后引用了詹台槐的话:“霍医师的研究被严重误解,他实际上是在寻找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
张显关闭网页,额头抵在冰冷的桌面上。詹台槐是霍九锡的后人,而边雁...边雁显然知道些什么。他被设计了,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陷阱。
网吧的玻璃门映出他的倒影,张显惊恐地发现,倒影中的自己没有眨眼——即使他已经眨了好几次。倒影缓缓咧开嘴,露出一个不属于张显的笑容。
“找到你了...”倒影用霍明漪的声音说。
张显抓起背包冲出网吧。夜空中没有月亮,街道上的灯光似乎比平时暗淡许多。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发现自己站在一座桥上。桥下是漆黑的河水,流动的声音像是无数人在低语。
口袋里有什么东西在发烫。张显掏出来,是那台老式相机的胶卷盒。他明明记得自己没带它出来。胶卷盒在他掌心震动,然后自动弹开,露出一张折叠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