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朱允炆的高见:皇爷爷若是一意孤行,与桀纣何异?(第2页)

 “真怪不得李御史会说某人“朽木不可雕也”。”

 “……”

 蓝玉这会也在看着朱允炆的背影,他满脸的鄙夷与不屑:

 “真是难以置信,这玩意儿居然会是太子殿下的血脉,太子殿下的雄才大略,他愣一点都没继承上。”

 徐辉祖轻轻摇头,亦是难以掩饰眼眸之中的失望之色:

 “扶苏公子虽饮鸩而亡,性怯似苇,然胸藏安邦定国之策;阿斗孺子虽庸碌无为,未谙运筹帷幄之术,终负昭烈帝基业,丢了蜀汉天下,然尚知斤两——身为人主,屈尊呼诸葛武侯为“相父”;武侯既殁,托军权于姜维犹不疑,可允炆殿下,愚胜阿斗而不自知,怯逾扶苏却少其才,其倘得二者三分英睿,李先生何至宁伸脖颈就铡刀,也不肯做他的左膀右臂?!”

 蓝玉深以为然的点头,随后视线来到了李暄的身上,立刻变得炽热了起来,哪怕是看躺在床上任君采撷的美人儿,他也未曾有过这般炽热的目光:

 “话说回来……李先生可真是神了啊!刚刚我都已经考虑起后事来了,哪曾想,事情居然能有这样的转机!李先生真乃神人也啊!这一切,莫非全在先生的算计之中?怪不得先生始终那般泰然自若。”

 徐辉祖闻言,轻轻摇头道:

 “刘基即便再怎么能掐会算,又怎能如此准确的预测今日发生的事情?我以为,陛下刚刚拿出来的锦囊,也与李先生有关。”

 蓝玉疑惑地说:

 “这说不通吧,那锦囊若是出自李先生之手,陛下怎会看不出来呢?”

 徐辉祖猜测道:

 “些许是刘基过世之前,李先生就夜观天象,预测到了会有如今一劫,故而说服了刘基,给陛下送去了那个救命的锦囊。”

 蓝玉闻言,先是觉得特别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却觉得不对劲。

 “刘伯温是洪武八年死的,那时候的李先生貌似才十岁吧?本事哪能这么大?”

 徐辉祖说道:

 “虽说这十分难以置信,但李先生的事情,哪能以常理视之?”

 “额,这也是,毕竟是李先生嘛。”

 蓝玉愣了一下,竟是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而此时。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了。

 更是险些没忍住把朱允炆也拖出去打三十大板的冲动。

 “为何?”

 他问道。

 朱允炆面露些许得意之色,高谈阔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