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李暄:臣愿为明使!(第2页)

 “咱以为咱已经很不要脸了,没想到今天居然能遇见对手。”

 听了李暄的这番话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李暄妇人之仁!

 那可是金山银山啊!

 那可是能让大明比肩甚至超越盛唐的钥匙啊!

 他居然提什么面子。

 只要拳头够大,谁敢说大明的不对?

 不过仔细一想就发现自己浅薄了。

 李暄只是说,出师无名不妥,又没说不出师。

 他为了得到金山银山,只不过是不要脸罢了。

 可李暄,非但要得到金山银山,还要标榜自己的正义之师。

 这才是真正的厚颜无耻啊!

 “那依李卿之见,咱该如何去做,方能出师有名?”接着又转头看其他人:“诸卿又有何高见?不要吝啬言语。”

 话音落下。

 奉天殿中群臣纷纷议论了起来。

 不一会儿便有人站了出来:

 “倭寇恃鲸海之险,屡犯我东南海疆,其罪当诛,天理昭彰!”

 “嗯,有理。”朱元璋扭头问道:“李卿以为如何?”

 “此议欠妥。”李暄轻轻摇头,目光沉静,“倭寇袭扰海疆,固有其事。然若以此为名兴师问罪,彼必托词“此乃海贼所为,非国策所使”,而守护轻描淡写,便可脱身,此非万全之策,恐遗后患。”

 马上又有人站出来:

 “陛下明鉴!昔年胡惟庸案发,锦衣卫查抄其府邸,曾得密信数封!”他声音陡然拔高,字字铿锵,“信中字里行间,赫然可见其与东瀛倭寇暗通款曲!此乃铁证如山,足见倭寇狼子野心,久蓄不臣之志!如此悖逆,天理难容!臣恳请陛下,即刻发天兵,征讨不臣,以彰天威!”

 话说完,朱元璋相当满意。

 这个理由与前者相辅相成,虽不算是天衣无缝,但也能让他们出师有名。

 然而李暄的头又摇了起来:

 “不妥,实际上没有铁证能证明胡惟庸府中查抄出来的密函乃是东瀛倭寇皇族所写,若是依次为由,他们装聋作哑,一问三不可,便可脱罪。”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说,要如何做才好。”朱元璋颇为不满地问。

 奉天殿里头不少官员亦是如此。

 “我陛下,我圣朝与东瀛倭寇,素无深交。欲于过往陈迹之中,寻一兴师之名,诚然难矣,故臣以为,当另辟蹊径!既无问罪之由,那便自造其衅!”言及此,他双手抱拳,深深一躬,语气却透着决绝:“臣请缨为使,亲赴东瀛!必为陛下,罗织其不臣之昭昭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