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筑基战役(4)(第3页)
两人都有几分军事才能,都对安民军的行进速度感到脊背发凉,均在第一时间想到赶紧逃出包围圈。
杨秀清组织了一场会议,几乎所有太平军高层都不同意撤离天京。想起天京的老弱妇孺,杨秀清知道,就算都同意了,现在也已经没有撤离的时间了。
而向荣是直接命令清军,于29日开始准备撤离。但想起江宁城的地理位置,向荣的心情更加沉重几分。
现在江南大营能撤往的地方,只有沿江向西南了。其他几个方向,要么是安民军的地盘,要么是太平军的地盘。
现在江宁也丢了,就算向西南撤退,还是会面临江宁城的威胁。
但不撤离,留在原地就是等死,撤了,指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清军的效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等各部做好撤离准备时,时间已来到了第二天中午。
清军刚出大营不久,便撞上了安民军的前锋。
自向荣下达撤退命令时,胡应泽在当天夜里,就知道了清军的撤退时间和撤退路线。
有心算无心,清军在丢下200多具尸体后,被赶回到营地之中。这还是安民军没有追击的情况下,不然,清军早已溃散了。
当向荣听到消息后,颓然坐在了椅子上,两眼无神地看着前方。良久后,说道:“吾命休矣,江南大营将不复存在了。”
说罢,他抽出佩剑搭在脖子上。左右将官和亲兵,顿时被吓了一跳,纷纷出言阻止。
向荣看了一圈那些熟悉的面孔,说道:“你等不必劝我,此乃天意,是我辜负了圣恩。待我死后,你等可大开营门,向安民军投降。”
“没必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安民军是不杀俘虏的。”
说罢,随着他手臂移动,一道鲜血喷洒而出。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大声泣道。
胡应泽看着面前的清军使者,冷笑道:“向荣倒是一个汉字,但也只是满清合格的走狗,堂堂汉人,效忠满清,呵呵,愚忠!”
那使者听后,面色恼怒地瞪向胡应泽。
胡应泽满不在乎地说道:“投降不投降,都是俘虏,只是分死的和活的而已。不想死人的话,投降倒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清军使者听了后,面露颓然之色,缓缓地下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