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2章 苏秦奔齐(第2页)

 谁知刚进关门,就听到一阵轰响,大门被关上了。楚不王心疑, 问秦使为何这么快就闭了关门。秦使说时逢战乱,不得不这样,这是 秦国的法令。 

 秦使命驭手加快车速,约莫走了二里路程,望见秦王侍卫,排 列在公馆前面。奏使吩咐停车,馆中走出一人来迎接。楚怀王向他 看去,觉得那人虽然身穿锦衣,腰缠玉带,举止却不像秦王,心中犹 豫,不肯下车。那人躬身说道: 

 “大王不要疑惑,我实非秦王,乃是他的弟弟泾阳君是也。请大 王到馆中,自有话说。” 

 楚怀王到了馆中,泾阳君与他相见,正欲坐下,只听得外面一 

 片喊声大起,数不清的秦兵,团团围住公馆。楚怀王怒问: 

 “寡人前来与秦王会面,为何用兵将公馆围住” 

 “阁下勿惊。寡君身有小恙,请大王屈驾咸阳,与王兄一会。这 些兵卒,只是来侍卫护送的,望勿推辞。”泾阳君安慰道。说完,给左 右使了个眼色,侍卫们会意,都一拥而上,硬把楚怀王架上高车。伴 驾的大夫景尚乘乱躲在墙角,等怀王被押走后悄悄地溜出武关,逃 回楚国。 

 楚怀王被送到咸阳,秦昭襄王大集群臣及各国使者于章台之 上,南面而坐,命怀王北面谒见,如臣下一般。怀王大怒,高声问道: 

 “寡人信姻亲之好,单身赴会。今你假称有疾,诱骗寡人来到成阳,又不以礼相待,这是何意” 

 “前蒙阁下许我黔中之地,却没有兑现。今日使阁下受了委屈, 只是想请实现前约。如阁下遵守承诺,晚上即送你回楚国。”秦昭襄 王说。 

 “贵国即使想要得地,也应当好好商量,何必用这般诡计”楚 怀王责问道。 

 “不这样,阁下怎会答应”秦昭襄王反问。 

 “我愿割黔中之地,请与你盟暂,然后派遣—将军随我到楚国 

 受地如何”楚怀王语气软了下来。 

 “盟誓不可相信。必须先派人回楚,将地界交割分明,方才送你 回国。”秦昭裹王强硬地说。 

 秦国群臣,都上前劝说楚怀王答应割地。 

 “你诱骗我到此,又强迫我割地,我即便死了,也不受你的威 胁!”怀王怒道。 

 楚怀王以死明志,秦昭裹王毫无办法,只好将他留置在咸阳 

 城。 

 夜晚,楚怀王孤零零地住在一间简陋室里,望着窗外如钩的 月亮,想起屈原挡马苦谏的情景,不禁后悔莫及。他遥对南天,大呼 三声“三闾大夫”,那叫声凄厉惨切,苍凉哀怨,守卒们听了,都为之 感到伤心落泪。 

 楚怀王被囚的消息,由景尚带回楚国后,朝野无不为之震惊。 令尹昭鱼忧心如焚,顿足道: 

 “大王在秦不得还,太子又在齐国当人质,要是齐与秦合谋,楚 国必亡无疑。” 

 群臣听了,惊慌失措,有的竟忍不住哭出声来。 

 景尚见时机已到,就提议立公子兰为君。贵妃郑袖大夫上官 等人立即附和,他们认为,只有赶快立了新君,才能让秦王知难而 退。 

 可是昭鱼持反对意见,他大声质问: 

 “太子之位早定,岂可随便废长立幼如果改立子兰,他日大王归国,如何向他解释又将太子置于何地” 

 昭鱼的几句话,直问得上官、景尚等人为之语塞,尴尬异常。 

 屈原站在昭鱼一边,建议派员前往齐国迎回太子,将太子立 

 为新君,秦王的要挟不攻自破。 

 双方争论了半天,支持昭鱼观点的逐渐多了起来,大家商定, 屈原留在国内主持日常政务,昭鱼与将军淖齿,带着执事、车辇,前 

 往齐国迎接太子…… 

 毕成一口气说完了楚人迎太子的曲折过程,苏秦听罢连声赞 

 叹: 

 “毕先生能把天下情势调查、了解得如此详细,真不愧是个有 心之人啊。” 

 “这都是张仪先生教给我的。”毕成自豪地说:“他常教导我们 说:古之善驭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势,揣测诸侯之动向。了解当今 天下哪些国家强大,哪些国家弱小。观察诸侯之间的亲疏关系,哪个 可以利用,哪个不可以利用。掌握民心的向背和变化情况,哪个地区 老百姓安居乐业,哪个地区权贵们摇摇欲坠。凡此种种,都要调查、 了解、分析,并牢记在心,供紧急时使用。早在去冬今春,在下就刻意 通过剧辛、乐毅等人,侧面了解秦楚之间的一些磨擦,想在急难之 时,拿出来供大人参考。” 

 “不只是参考,而是太有用处了。”苏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 

 以断言,齐王正为此事大伤脑筋。我这就去朝堂,帮大王排忧解难。” 

 苏秦正要动身,内侍匆匆前来传旨,要苏秦即刻就去齐宫,说 

 大王有要事与先生相商。 

 3 

 镂刻着山川鸟兽的香炉中,散发出淡淡的青烟,缭绕在巨大 的屏风之前。屏风的下面,坐着齐滑王田地,他一手靠在黑漆几案 上, 一手翻着孟尝君送来的竹简。两个美妙少女,立在榻的两边,举 

 着芭蕉扇子轻轻地擦着。 

 齐滑王觉得烦闷燥热,方才孟尝君的谏言,又一次搅乱了他 的心。他本想利用“楚人来迎太子”之机,与楚国做一份交易,将楚之 下东国(淮河以北地区)并入齐国版图。谁知相国孟尝君硬是不同 意,说这个办法不可取。万一楚国不肯割地,另立新国王,齐国不过 扣留一个光杆人质,还要背上乘人之危、不仁不义之恶名。 

 齐滑王为“恶名”二字所困扰,心想放弃这个机会,送楚太子回 国,又觉得机不可失,因而命人传唤苏秦,想听听这个高人有何高 

 见。 

 苏秦早就打算利用这件事离间齐楚关系,同时除掉孟尝君田 文,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他劝滑王勿为“恶名”担忧。这是楚国自投 罗网,并非大王有意要敲人竹杠,楚国如若另立新王,大王可顺势对 其新王说,给我下东国之地,我替你杀掉太子半横。不然的话,我将 纠集秦、韩、魏和齐四国,再次伐楚,共立太子。那个新王听了一定害 

 怕,非把东国之地奉献于大王面前不可。 

 “先生之言固然有理。然楚人适逢国丧,在这种情形之下扣留 

 人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哈哈哈哈,这是楚人故意造出的假象。”苏秦笑道:“楚人怕大 王留住人质,来之前就商议好了,语说怀王已死,好让大王放人。其 实,怀王是被秦昭襄王骗入武关,至今还软禁在咸阳城内呢。” 

 齐滑王不禁”哦”了一声,脸上绽出惊疑之色。 

 “鄙人有门客毕成,早已将此事查得一清二楚,大王尽可放心 好了。” 

 “楚人真的敢欺骗寡人,寡人自然会毫不客气地留住太子,以 换取下东国。”齐王不解地说:“可是,孟尝君田文竭力阻挠,将如句 是好” 

 “大王知道孟尝君为何站在楚人一边吗”苏秦反问一句。 

 齐滑王被问傻了,沉默以对。 

 “孟尝君曾经得过楚人的好处。”苏秦故意将传言渲染一番, 说:“去年秋天,孟尝君田文游说楚王,楚王答应参加合纵抗秦。为了 感谦田文,楚王就送了一张价值连城的象牙之床。” 

 “有这等之事”齐王登时睁大眼睛问。 

 “大王如若不信,还有田文的门人公孙戌为证。楚献象牙宝床, 是他亲手接受并运回齐国的。” 

 “难怪他要为楚人谋利益。”齐王听到这么具体的指证,不禁起 

 疑,便问道:“依先生之见,此事该如何办好” 

 “臣听说,谋泄者事无成,计不决者名不就。”苏秦故作忧心忡 忡地说:“今大王扣留楚太子,是为了换下东国之地。如果不趁早得 到淮河以北的土地,那么楚国就可能变卦。到那时,大王可就真的抱 

 着无用的人质,而背不义之名于天下了。” 

 “好。”齐王终于下了决心:“此事就交先生办理,田文如再干扰, 寡人立即撤了他的相国之职。” 

 苏奏领了口旨,登上一辆华丽的高车,向稷下急驰而去。 

 稷下一座豪宅里,住着楚太子半横。这个可怜的人质,听说父 亲病故,在悲伤之中生出一份惊喜,他可以回国继承王位了,这是二 三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啊。 

 说实在的,他对父亲半槐没有好感,甚至还有点儿怨恨。他怨 父亲疑心重,耳根软,十几年前那场伐秦之败,父亲就是听信谗言, 差一点降旨废了他的太子。他恨父亲将他当做筹码一样送来送去, 得罪秦国了,就将他送往秦国为质;轻慢齐国了,又把他转送齐国。 二三十年来就这样在秦、齐之间轮流当人质,他恨不得马上就结束 

 这种寄人篱下的人质生涯。 

 现在父亲死了,他终于熬到头了。因此,在悲伤之余,又暗自庆 

 幸一番。 

 可是昨天传来消息,说齐王不让他回国。听到消息那一刻,直 如五雷轰顶。他在心中叫道,为何不放我回去,为何还要继续在齐国 受罪他反复问着、叫着,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他犹如困兽一样,在室 内不停地踱来踱去。 

 正在绝望之时,门官来报,说鬼谷仙师的弟子苏秦求见。他吓 了一跳,不知来者何事,便举步出门,行过大礼,将苏秦接进内室。 

 宾主坐定,半横尚未开口请教,苏秦就开门见山地说: 

 “齐国大臣们都想立殿下为楚王,奈何齐王不肯,想要换取下 东国,方肯放殿下回国。如果殿下不赶快答应,延误了时机,楚国国 内就有可能拥立子兰为王。到那时,殿下就后悔莫及了。 ” 

 原来这样!半横找到答案了。现在是关键时刻,若不赶快决定, 王位就会被子兰夺去。因此,他不加思索,就一口答应将下东国割给 

 齐国。 

 苏秦立即拿出备好的协约,要半横签字画押。 

 没想到对方来真的。半横心里暗暗嘀咕:签了字,画了押,下东 国就是齐国的了。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他一时又犹豫了,真不甘心一 次就给齐国五百里土地。他想了想,说能否容他与令尹商量一下再 签字画押 

 见半横犹豫不决,苏秦觉得正中下怀。他真正的目的是要离 间齐楚关系,让这位未来的楚王永远优恨齐王。因此,他同意半横的 请求,让他先去会见令尹昭鱼。 

 半横找到令尹住的使馆,还没说完来意,楚国的猛将淖齿就 叫了起来: 

 “这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与当年齐国攻破燕国一样行径,殿 下切不可答应。” 

 “若不答应,本宫如何返回郢都”半横心急如焚地问。他现在 最担心的,就是不能让异母弟子兰抢先当上新王。如果这样,他的未 来一切都完了。 

 “末将现在就去找齐王理论,他若不答应放殿下回国,末将就 将这把利剑横在他的脖子上,看他还敢不敢乱敲诈勒索!”淖齿说 

 完,拔腿就走。 

 “淖将军不可鲁莽。”昭鱼拦住淖齿,耐心劝道:“在人屋檐下,不 得不低头。老夫以为,不如签字画押为好。” 

 “若是签了字据,就要割地,这实际上等于出卖楚国利益呀,令 

 尹大人。” 

 “不,老臣认为可以采取缓兵之计。”昭鱼凑过头去,向半横悄 

 声地说:“等殿下回到郢都当上国王之后,可派上柱国子良去献地。 

 接着派遣淖齿将军驻守东地,再派景尚大夫入秦求效。等到齐国兴 兵进攻东地时,秦已发兵救援。齐见东地又有守军,只好收兵回国, 什么也得不到,还要消耗许多财力军力。” 

 “这个缓兵之计甚好。”半横叫道。立即回返宅邸,在割地协约 

 书上签了字,然后交给苏秦。 

 苏秦直奔齐宫,将协约书献给齐王, 

 齐滑王大喜,赞扬了苏秦几句,人也飘飘然起来。他手里捧的 不是一份协约书,而是淮河以北五百里土地。他欣喜若狂,当即降 旨,送楚太子半横回国“奔丧”。 

 孟尝君知道后,急忙赶到宫中,劝齐王三思,否则会恶化齐楚 两国关系。齐王不听,亮出那份协约书,说: 

 “寡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五百里下东国,你居相位多年,未 

 见土地增一块,国力添一分,还敢来此饶舌” 

 孟尝君悻悻然退出齐宫,心里却对苏秦深以为忧。 

 半横回到郢都,才知父王未死,只是被扣留在咸阳,也就顺水 推舟,在众臣拥戴之下,匆忙择日登基即位,是为楚顷襄王。 

 拥立新王之后,令尹昭鱼即以年事已高,不能胜任为由提出 辞职。楚顷襄王挽留一番,就准了昭鱼之请。降了一道旨意,任命同 父异母弟子兰为令尹,以安抚继母、王大后郑袖之心。 

 楚顷裹王发出第二道旨意,就是派景尚前往秦国,告诉秦昭 裹王说,靠社稷神灵之佑,楚国已有了新王。楚怀王被迫承诺的一切 条件, 一概无效。 

 秦昭裹王听傻了眼,愣了半天作不了声。他知道,他手中的三 牌,随着楚国新王的确立,已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物。他于羞怒之下, 乃使白起为大将蒙骛为副将,领兵十万攻楚。楚王新立,国内积弱, 

 无力抵抗,眼睁睁地看着郢都西北十五城被秦人夺走。 

 楚顷襄王发出的第三道旨意,则是宣布由他签署的协约作 废,并派淖齿将军率领十万大军驻守下东国。齐王闻报大发雷建,立 遗触子为将,领兵十万攻楚。淖齿虽有准备,但经不住蜂拥而来的齐 兵的攻击,几番激烈的争夺,还是被齐军夺走了二百里土地。 

 登基以后,楚顷襄王连发三道圣旨,居然没有一道涉及拯救 怀王的内容,这使三闾大夫屈原感到愤愤不平。他直言不讳地劝谏 楚顷襄王,不要忘了父王还在秦国受苦受难。他希望新王能以忠孝 仁义为本,选将练兵打进武关,将父王救回来。 

 楚顷襄王对屈原的说教很不耐烦。要是真的把父王效回来, 

 他将怎么办难道还要回去当太子,到秦齐两国去当人质那种苦 日子受够了,他既然登上了王位,就不能再去过太子的生活了。于 是,他委婉地对屈原说: 

 “朕也是时刻都在思念着父王啊,特别是在晚上,听到孤雁在 空中叫唤,朕就想起父王还在咸阳受罪,不禁感到阵阵心酸,恨不得 生出翅膀飞到咸阳,将父王救回来。可是,秦国太强大了,楚国不是 他的对手啊。救父王得慢慢来,只要我们把国内的事办好了,国家强 大了,就一定能将父王接回楚国。” 

 屈原为顷襄王的真诚倾诉而感动,扑通一声跪到地上,他再 三叩头,并祈求神灵能保佑怀王平安归来。, 

 囚在咸阳的楚怀王,听说儿子半横接位称王,不禁悲喜交集, 爱恨攻心。他肯定儿子能随机应变,于危困之中毅然即位,绝了秦王 占城夺地的欲念。但他同时又怨恨半横不孝,都当上新王了,也不派 人来救他回去。 

 过了一年多,楚怀王仍不得自由,不过看守他的人,慢慢地松 懈了许多。楚吓王想,既然儿子不来救他,他就自己逃走。他改换衣 裳,溜出咸阳城,想向东返回楚国。可是秦王发兵追赶,他不敢向东, 转而向北,想从小路逃往赵国。 

 谁知即位不久的赵惠王赵何,非常害怕得罪秦国,见楚怀王 逃来,婉言谢绝,闭门不纳。楚怀王没法,向南逃往大梁。半途之中, 

 即被秦兵追上,带回咸阳严加监禁。怀王悔恨不已,呕血斗余,发病 不久死于咸阳。秦王只好备棺收殓,送其灵柩回国。 

 郢都北郊,秋风瑟瑟。披麻戴孝的楚人,举着白幡,汇成白茫茫 一片,簇拥着一部黑漆巨棹(秦人崇尚黑色,故将灵柩漆成黑炭一 般),缓缓地驶入龙门…… 

 三闾大夫屈原痛心怀王客死他乡,觉得全被子兰、景尚所害。 而今日二人,照样重用。君臣只知贪图苟安,绝无打算报复秦国。因 此屡次进谏,劝顷襄王亲近贤士,疏远小人,选将练兵,雪耻报仇。子 兰得知了他的用意,教唆景尚向顷襄王进言说,屈原自以为与楚王 同姓,却不得重用,心怀怨恨,而且向人说大王忘却秦仇是为不孝, 子兰等不主张伐秦为不忠。 

 楚顷襄王早对屈原当年使他“为质于齐以求结盟”耿耿于怀, 觉得这次差一点回不到楚国即位,都是屈原有意安排。屈原还再三 劝阻父王前往秦国议和,如果当时真的被劝住了,那么他今日怎能 登上王位如果迎回父王,那么他的王位就要让出,自己要等到何年 

 何月方可继位嗣统 

 因此,在子兰、景尚的怂恿下,他下旨放逐屈原于“江南之野”, 

 即沅湘流域、洞庭一带,永不得回郢复见。 

 屈原头发披散,满面污垢,容颜枯槁,在江畔哼哼唧唧,形如夜 

 游。 一日中午,他怀抱石头,沉于汨罗江中…… 

 4 

 巍峨高大的章华宫里,响起了悠扬的乐声,那乐声传到宫外, 在重重迭迭的楼宇间缭绕回荡。 

 宫前的石阶上,站满了持戈执戟的护卫兵卒,个个身材魁梧, 如同铜浇铁铸一般冷峻威严。 

 殿内正殿上,身披玄色袍服的齐潜王,坐在屏风下的凉榻上, 

 一边听着音乐, 一边用手打着节拍。 

 大臣们分列两侧。左侧坐着丞相孟尝君、王亲贵族田甲、大司 马触子、中大夫公玉丹;右侧坐着上大夫韩珉、齐王心腹夷维,和客 卿苏秦等人。 

 众臣背后为左右房,房内各立着一副巨大的木架,架上悬着 三十六颗(片)大小不一的编钟(编磬),男女乐工手执乐棰,正有节 奏地击着钟、磬。正殿前的空地上,跪着六个竽手正在起劲地吹奏着。竽管发 

 出的乐声,和着钟、磬的声响,使那音乐显得格外壮丽、辉煌。 

 六个竽手吹奏完便退下,候在两厢的竽手立即走出六个,来 到空地上跪着继续吹奏。 

 他们吹奏的乐曲不尽相同,但却是纯正的齐风齐颂。 

 “哈哈哈哈。”齐滑王见苏秦如痴如醉的样子,禁不住笑出声 来:“苏先生,你觉得寡人这班竽手吹奏得如何” 

 “好,好。”苏秦从陶醉中醒来, 一迭连声地赞叹:“气势宏伟,有 大国风范。如果能让所有的竽手一起吹奏,加上钟、磬的配合,臣想 这音乐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哈哈哈哈,苏先生竟与先王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是这样,臣就有僭越之罪了。”苏秦诚惶诚恐地说。 

 “先生何罪之有”齐滑王今天心情极好,因而话也显得特别 多:“临淄人都喜欢吹竽鼓瑟,听竽赏乐的也不少,先王就是其中一 个。不过,先王听竿不爱听独奏,每回都要三百个乐师一同吹奏,他 听起来才过瘾。 

 “如此一来,就有一些不会吹竿的,也混迹其中,其中一个叫南 郭的,尤为典型。每回参加演奏,他双手捧着竽,腮帮一鼓一瘪的装 模作样,吹得起劲。其实他根本吹不出声来。当时朕在先王身边坐 着,看得非常清楚,他这个冒充的乐师,同其它乐师一样,领取着很 高的俸禄,竟然混了好几年。 

 “先王去世后,朕继承了王位。朕也爱听吹竿,想起竟有冒充吹 竽的,便打算改变以往的做法:命三百个乐师一个一个单独吹奏。这 个旨令一发下去,那几个冒充乐师的,都吓破了胆,尤其是南郭先 

 生,匆匆扔下他的竽,连铺盖箱箧都不带,就连夜逃走了。 ” 

 “哈哈哈哈… … ” 

 众臣听罢,无不捧腹大笑。 

 “这就叫滥竽充数!”孟尝君盯住苏秦,弦外有音地说:“任何撒 谎欺骗的人,都逃不过大王的眼睛。” 

 苏秦内心一震,以为孟尝君看透了他的伪装,便急忙收起尴尬之色,换上轻松自然的笑容:“大王好眼力,选择的乐师,果然个个 

 都是高手。” 

 齐潜王没有看出苏秦脸上瞬间的变化,仍然兴致勃勃地说: 

 “不是吹嘘,要说寡人的眼力,在猎场上更是百步穿杨,百发百 

 中。” 

 “希望他日能去猎场大开眼界,臣将感到不胜荣幸。”苏秦恨不 得赶快结束君臣之间的对话,故急转话锋,将齐滑王的兴趣引到打 猎上头去。 

 “好,后天即是黄道吉日,苏先生到时就随寡人上西山猎场一 

 游。”齐滑王一言为定,确定了打猎的日期。 

 孟尝君想扭转话头,继续穷追猛打苏秦。这时,内侍匆匆进来 

 禀报说,燕国特使求见大王。 

 话音刚落,殿内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君臣们都想,自齐国攻破 燕国以来,两国关系势同水火,已多年没有互派特使了,今日突然前 来,究竟为了何事 

 苏秦也暗暗吃惊,想起昨晚的遭遇,心猛地一缩,浑身上下起 了一层鸡皮疙瘩。 

 昨夜亥初,他从齐王宠臣夷维家回来。高车快到府邸前,突然 “嗖”地一声,飞来一支鸣镝不偏不倚正好钉在华盖柱上。苏秦吓了 一跳,拔下箭头一看,上面系着绢条。解下展开,借着淡淡月光,可见 上面写着两行字: 

 离 燕八月,不见作为。 

 昭王嘱托,勿忘国耻。 

 苏秦倒抽一口冷气,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他想起燕昭王临别 时的嘱托,与自己“信如尾生”的承诺。昭王见他去了八九个月,竟然 未给燕国谋到半点好处,便派武士飞箭传书。昭王不管入齐反间要 经历多少凶险,也不管还有多少障碍需要清除,只想快一点讨回那 失去的十城,尽快让齐军撤离南疆一线。他现在不能不顺应昭王这 个要求,调整既定的布局,以滋润昭王那焦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