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2章 空城计

 第2章 空城计 

 蜀军围攻秦川的兵马调出一万防守街亭,攻势明显见弱。郭淮趁机把攻陷的缺口补上鹿寨,残破的城墙垒上石块;又拆民房砖瓦作武器,还把青壮百姓全部赶上城头守城。秦川守势反而加固。 

 魏延、马岱等大将率军日夜攻打,损兵折将,也未能攻破秦川。孔明正无计可施,忽报街亭王平有书到。孔明急看王平来书,又看王平叫人绘制的马谡屯兵地图,立即惊呆,久久不能说话。 

 杨仪、向朗急问何故,孔明掷书在地,仰天闭目喊道: 

 “马谡误我。 &34; 

 杨仪、向朗急拾王平手书和地图细看,原来马谡不听王平之劝,放开大道,把兵屯在山头之上, 

 ”丞相,立刻将马谡革职,由王平为主将,移军山下挡道扎寨!“杨仪果断建议。 

 孔明听了只是摇头,向朗又道: 

 ”速令吴懿、刘琰尽起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之师,增援街亭。“”一切都晚了!此时街亭,恐怕已经落在司马懿手中。“孔明还是摇头叹道。 

 杨仪却不解,司马懿不过二万余人马,而蜀军马谡、王平,还有列柳城的高翔之兵,再加上吴懿、刘琰的三郡之师,总兵力也有三万余。街亭就是失守,还可以从魏军手中夺回来,何以说为时已晚呢? 

 向朗也感意外。司马懿并非不可战胜,丞相为何如此畏惧,不敢调兵复夺街亭。孔明并非不想复夺街亭,但凭马谡、王平、高翔及吴懿、刘琰的兵马,根本不能战胜司马懿。 

 他料街亭若失,马谡的一万五千兵马必定土崩瓦解,渍不成军。而吴懿、刘琰原来带领的蜀军,早已经抽去防守街事,就是马谡二万军中的一万。他们现在所领的兵马,其实就是原来镇守三郡的魏军。到了此时,这些降兵降将根本就靠不住。而且他们还面临凉州、北地两郡魏军的威胁。吴懿、刘琰守三郡,自身都难保,更无余力支持街亭。 

 现在街亭可以作战的兵力,实际上只有王平分兵出去的五千兵马,和高翔在列柳城的五千守军。以一万对二万余,而且现在敌我双方的阵势已经逆转过来。司马懿之军有山势之利,以逸待劳。而王平、高翔之师兵少无援,收复街亭根本无望。 

 更令他担心的是,秦川久攻不克,渭南之战僵持,蜀军被牵制在各个战场上。街亭一失,汉中援兵粮草都出不来,不但收复长安成了泡影,而且几万蜀军将有被困死关中的危险。 

 现在他所担忧的还不是街亭能否收复,而是八万蜀军能否安全撤回汉中。 

 但是这撤军也不能白撒,形成无谓的出局;撒,要有积极作为,要在颓势中寻找活路,创造优势。 

 当即他就下令,快把大将魏延请来,另有调遣。 

 中军帐外,攻城的呐喊声似乎听不见了,不时有受伤的兵将在帐前抬过。关兴、张苞一直担任护卫丞相的使命,看到攻城屡屡失利,二人的心比丞相还急,恨不得能亲去攻城。杨仪、向朗等帐下众军吏,见丞相不思如何收复街亭,反把攻城的大将魏延叫下来,知有大的变动却都不敢多问,他们相信丞相自有破敌之计,解脱眼前的困境。 

 “丞相,叫我来干啥呢?攻城正在紧要关头!”魏延一边叫嚷,一边走进帅帐。 

 孔明还未开口,杨仪就喝道: 

 “魏延,中军重地,不许高声嚷叫!&34;&34;什么时候了,还讲究什么规矩?“魏延根本不把杨仪放在眼里,只对孔明问道:”不知丞相有何调道?&34; 

 孔明急忙离座,执魏延手,低声道: 

 “街亭危急,派你带兵前去援救!&34; 

 ”这。“魏延听了,觉得奇怪。他是前部先锋,理应当先破敌,丞相为何把他调回去增援街亭呢?他只在秦川攻城,还不知眼前蜀军的不利形势。便又问道:”发生了什么 

 孔明不便细说情由,就话中有话对他道: 

 “此乃大任,非将军不可!能占街亭则占街亭,不能占街亭则退兵坚守阳平关。但保街亭畅行无阻,孔明代六军将士,谢将军回天之力!&34; 

 魏延见丞相语重心长,如此慎重委以重任,更知此行干系重大,也不推辞,即刻领命率军而去。 

 杨仪见魏延又带去了一万攻城的兵马,这才惊问: 

 ”丞相,莫非要退兵?&34; 

 孔明不答,只叫杨仪命令马岱加强攻势,千万不能让郭淮看出攻城蜀军又少了一万。 

 又遣向朗速往渭南,命令赵云、邓芝退守箕谷,以防曹真进兵汉中。刘巴、吴班逆渭水而上,退守秦州,以防司马懿南逃。 

 杨仪、向朗二人去后,孔明又令关兴、张苞传令,今夜三军拔营,向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靠拢。马岱撒下攻城之军断后,不让郭淮趁机尾追而来,破坏他的退兵计划。 

 帐下众人听丞相如此调遣,都知丞相退兵,还要趁机收拾司马懿这老贼。 

 王平给丞相送去书信和马谡屯兵之图后,就闻魏兵到。王平自知兵少,不能主动出击,就坚守山寨,击鼓告知随后而来的列柳城守将高翔。但见街亭危急,准备随时派兵援救。 

 二日过后,未见魏兵攻占山头。王平正在纳闷,忽见四山火起,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王平知有变,急率兵出营,击鼓而进。 

 此时各处山头火光冲天,蜀兵乱不成军,四处逃散。王平见状,知不可救,急忙收兵,向列柳城靠拢。 

 才到半路,就遇高翔引兵到,二人合兵一处,复向街亭杀去。司马懿得了街亭,就知蜀军必来抢夺,早在五路总口设下埋伏,等候蜀军来战。 

 果然,王平、高翔合兵复来。司马懿先令弓箭手一阵乱箭射去,再令大军四面齐下,把王平、高翔团团困在谷中。 

 蜀军损失大半,王平、高翔相议,魏军势大,力所不敌,只有暂退列柳城,等侯丞相派援兵来救,才能收复街亭。 

 二人议定,回马杀出一条血路,从原路直奔列柳城。 

 未到王平立栅之处,忽然一声炮响,一彪人马拦在前面,为首的是魏军大将张合。只听他说: 

 “吾早已袭了列柳城,汝等已经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赶紧下马投降吧!&34; 

 王平、高翔哪里肯降,率军回头复向五路总口杀去。他们试图夺路从五条小山沟,逃往天水。 

 王平、高翔左冲右突,魏兵围得铁桶一般,根本无望突出重围!正绝望之际,忽然五条小山沟之内,杀出五队蜀军,为首的正是大将魏延。只见他跃马挥刀,勇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杀向核心,救出王平、高翔。 

 这个枣红脸的猛将,魏军中许多人都认识。他的威名早为天下所知,不知有多少大将被他砍于马下。他手中的那把大砍刀,真是人见人畏,避之恐迟。 

 魏延救了王平、高翔,合兵一处,军威大振。立即复夺五路总口,把魏兵迫到各处山头之上。王平向魏延献策道: 

 ”当初马谡屯兵山上,司马懿断了各处汲水之道。后来又用火攻,杀得马谡溃不成军,四处逃散。现在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34; 

 高翔被张合袭了列柳城,又被困在五路总口,军马损失大半。正想复夺街亭,立功赎罪,因此十分赞同王平的主张。他也坚请魏延发令,分兵围山,日夜攻打,把司马懿消灭在街亭。魏延本是蜀军第一大将,此时便是理所当然的三军统帅。丞相把他派往街亭,他就知此行不同寻常,随后丞相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军事行动。 

 现在他独当一面,成败干系非轻,绝不能成了马谡第二,死搬硬套他人兵法,复夺不成,反被魏军所败,误了丞相重托。就对王平、高翔道: 

 “此一时,彼一时,司马懿用过的法度,咱们未必就可以重复。你们先派百骑探进街亭山谷,看看魏军有何行动再说。” 

 王平、高翔听了也觉有理,欣然遵令。二人各率五十骑,冲出五路总口,进入街亭山谷。 

 果然正如魏延所料,情形已经发生变化。各处水源都被汲干,而且扔进了成堆的尸体魏兵在各处山头,立栅扎营,作长久防守之态。见他们百骑出现,只用乱箭射杀,人马并不下山迎敌。山上山下的枯草枯枝,也已经被烧过一遍,黑茫茫一片灰,再用火攻也烧不出火来。 

 魏延听了二人的票报,自知司马懿不是马谡,欲取街亭不易。他在山上已经作了长期防守的准备,凭着山险之利,以逸待劳,正巴不得蜀军拼命攻山呢! 

 丞相行前交代,能夺街亭则夺街亭,不能夺街亭可以越过街亭,退守阳平关。丞相说这话,可能当初他就预见眼前会出现的阵势。丞相允许退守阳平关,一定也有他的战略意图,绝非无奈之举。 

 魏延虽然对丞相虑多决少,颇有异议,但对丞相的战略布置,一向十分佩服。丞相之算,每每得逞,很少落空。 

 眼下他也知北伐大势发生了变化,蜀军进退维谷。在这紧要关头,身为大将,丞相的指示,切不可随意违背。主意拿定,他便对王平、高翔道: 

 “依丞相令,现在三军必须退守阳平关。你二人率本部人马佯攻,掩护大队人马越过山谷,随后也随大队人马撒向阳平关。” 

 王平、高翔听是丞相之令,不敢多问,只是唯命是遵。当即又率本部人马复入山谷,各向两面山头佯攻。将士们经过二日二夜激战,未得片刻休整,早已疲惫不堪。山谷里到处都是发奥的死尸,又找不到水,更是又饥又渴。 

 攻山时他们也只能虚张声势,光动嘴呐喊,不动身子。一个个伏地向上爬行,半天进不了几尺。 

 魏军先是严阵以待,万箭齐发,兵马并不下山。后见蜀军进攻如此无力,连放箭也都松懈下来。 

 魏延见状,立令大队人马飞速越过山谷。高翔见大军已过,怕被魏军缠住不得脱身,急令众军随后而退。 

 王平却不紧张,他见蜀军全部过后,才令击鼓,缓缓而退。还一边收容马谡败逃在沿途的散兵。本来他只有五千人马,退到阳平关,竟猛增至万余。还一路收集不少被遗弃的兵器粮草,更是如虎添翼。 

 2 

 魏军见蜀兵攻山不果,被迫退守阳平关。各处山头守将,都到大营报捷。司马懿听了面无喜色,急忙又令打开陇西方域图细看。 

 只见他越看面色越沉,眉头越拧越紧。司马师不解地问:“父亲,当时魏延大军到,势不可挡,杀得我军乱了阵脚,各部被迫上山屯守。众军惊慌不已,深怕街亭失守,父亲面有喜色。如今魏延退守阳平关,街亭固若金汤,父亲为何反而忧心忡忡呢?&34; 

 ”是呀,当初千里奔袭,就是为了夺取街亭。现在街亭得手,正是大功告成,何惧之有呢?司马昭也感奇怪。 

 “敌我形势在变,我军怎可以不变应万变呢?”司马懿喝住二个儿子的问话,深怕打乱了自己的思考。 

 是的,当初他--见魏延率军增援街亭,就是一阵惊喜。魏延是蜀军第一大将,他不在秦川前线攻城夺地,直取长安,而是出现在街亭后方,这说明他这一招已经奏效。 

 孔明前军受阻,退路被断,大感危机,准备撤军了!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第二天他就接到探马来报,孔明撒出围攻秦川之兵,向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靠扰。在渭南与曹真决战的蜀军也分二路退兵。赵云、邓芝退守箕谷,刘巴、吴班逆清水而上,退守秦州。 

 现在他的二万大军,只要坚守街亭,咬住魏延之师。秦川的郭淮和渭南的曹真就会反扑过来,形成合围陇西之势。这样不但关中大片失地可以收复,而且诸葛亮的几万大军,可能就会陷入重围,全军覆灭。 

 形势真是变得比预料的还要可喜。 

 然而魏延忽然越过街亭,退守阳平关,这决不是争夺街亭,没有效果,无奈撒军,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作战方略。 

 试想,魏延的几万大军守在阳平关,孔明在天水、南安、安定和秦州的几路大军,形成半月形包围圈,同时扑了过来,他就没救了。 

 司马师、司马昭听了父亲的分析,这才吓得面如土色。张合也感到情势严重,诸葛亮这一招,实难招架。几万蜀军从各个战场集结在一起,集中兵力对付他们的二万余人马,正如泰山压顶,他们再有山险之利也难固守,况且街亭也不是久守之地。现在只有寻找蜀军的空隙,突出包围圈,向郭淮或是曹真的大军靠找了。 

 这话十分正确,可是从哪儿突围呢?他们几颗脑袋又都伸向陇西方域图。 

 五条小路的出口是天水,天水郡领七县。上邽、冀城、始昌、新令、魏立、成纪和西城七座县城如扇面一般横立街亭前面。地形平坦,四通八达,无阻无险。 

 其中上邽、冀城和始昌在渭水之西,靠近蜀境,此路不通。西城又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总路口,定有重兵把守。新令、魏立两县靠秦州,蜀将刘巴、吴班刚从渭南仓忙撒到秦州防守,料是最薄弱之处。 

 张合、司马师、司马昭都主张从新令、魏立之间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刘巴、吴班之军,与曹真的大军会合。司马懿听了却道:&34;这不是逃跑吗?我们走了,诸葛亮没了后顾之忧,又无大军相迫,岂肯退出关中?&34; 

 “难道父亲想建奇功?”司马师、司马昭听了这话,齐声惊叫。张合见司马懿不肯接受他们的突围方案,赶紧又劝:“从秦州突围,虽然前功尽弃,但是如今自身难保,也是无可奈何。只有和曹真、郭准会合之后,才有力量驱敌出境。” 

 司马懿不听,也不说话。 

 “父亲,不能再等了,若是蜀军堵了五条山沟的出口,二万兵马一个也出不去了!”司马师急道。 

 “父亲,建功立业,来日方长呀!”司马昭更是坐立不安。司马懿还是不动声色,只是亮着眼睛扫视脚下空荡荡的山谷,和远处隐隐约约的五条小山沟。 

 他一生有过无数次的选择,眼下又是一次重大的选择,选择的好,不但不会前功尽弃,而且可以再建奇功,更得明帝倚重。 

 山谷中直至五路总口,东歪西倒躺着许多尸体,这都是三四天来,争夺街亭,阵亡的双方将士。由于天气炎热,又来不及掩埋,尸体开始腐烂,尸臭味、血腥味满山弥漫,奥气冲天。山上存水不多,山下水源堆满尸体,人马都不能饮用。从新平带来的粮草也消耗将尽,街亭已不能久留! 

 远处的五条小山沟现在还是一片沉静,但是蜀军正在集结,等他们布好了包围圈,堵住了五个出口,二万魏军就厄运临头了,要走也得赶紧走! 

 但是向秦州突围,就是投奔曹真。一到那里,自己就是败军之将,就得听令于曹真。一切行动由曹真调遣,二万兵马自然也就是人家的人,从此再无机会有所建树,也一样是完了。 

 无论如何不能向曹真靠拢,应该从天水、南安、安定这个方向,向郭淮靠拢。郭淮还只是雍州太守,必须听令于他这个雍凉都督,只有到那边,他才有主动权。 

 选定了突围方向,他又在天水郡境内寻找突破口。西城县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总路口,也是蜀军西退汉中的必经之路,诸葛亮必定亲率中军驻守在此。但是最中心的地方,往往就是防守最松懈的地方。 

 假如他的二万兵马,能够突然抢占西城,就和秦川的郭淮形成了反包围之势,不能全歼蜀军,至少可以收复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能把诸葛亮赶出关中,其功也就不小了。 

 司马懿拿定主意,却不说出来,只问众人道: 

 “你们说,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现在共有多少蜀军?&34; 

 司马师是军中司马,专司敌情变化,蜀军的动向和人数他最清楚。张合和司马昭就都望着司马师,由他回答。 

 司马师却傻了眼,说不出准确的数字,他并不是不专心,而是让孔明弄糊涂了。 

 蜀军总数八万,二万在箕谷,六万出祁山。后来破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得补充,在关中的总数,该有七万余。 

 然而马谡带去二万守街亭,高翔又从渭南领去了五千,后来魏延又带走了一万,再除去刘巴、吴班增援渭南的二万,孔明自率大军主力只有二万多人。 

 这么算连司马师自己都不相信,二万余兵马算什么主力,还要破秦川、取长安,这不是笑话吗?如果只是二万,恐怕早在秦川城下就被郭淮消灭了。孔明现在到底有多少人马到了三郡,他实在算不清楚,只好对大家说: 

 ”孔明神机莫测,调动频繁,现在三郡到底有多少兵马,实在说不明白!&34; 

 司马懿听了并不生气,只是眉头锁得更紧。张合估算可能有三万余人,司马昭却以为有五万以上。他认为孔明的兵除了秦川之军是主力外,其它都是偏师,号称带去几万,其实都是虚数。 

 这确实是一个很难估算出来的数字。诸葛亮一向谨慎,从不冒险,他既然定下了不寻常的方略,身边一定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街亭的二万魏军。 

 司马懿料定三郡的兵力不会少,但他必须从那里突破。 

 为了万无一失,他连修二封军书,一封呈曹真,一封送郭淮。为防书信落在蜀军手中,他也不说自己有什么用兵计划,只是请他们二路大军快速向秦州和三郡迫近。 

 一切安排停当,已是夜半三更,他也不说往什么方向突围,只令三军拔营。 

 四月下旬,下弦月十分明亮,照得街亭明如白昼,魏军趁着月色,拆了营盘,分五路出山。 

 有月光照路,崎岖不平的山沟,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将士们都知街亭不是久留之地,飞速前进,天未亮就走出山沟,在五道沟外集结。 

 司马懿忽然立马军前,双眼放亮,大声命令: 

 “进军西城,绝处求生,再建奇功!&34; 

 司马师,司马昭大出意外,正要拍马上前问个究竟。张合却拦道: 

 ”都督此举,恐有妙着!&34; 

 二万兵马立刻折头向东,朝西城县扑去。 

 3 

 秦川城外,忽然烟消云散,一片寂静,空留下许多失落的箭矢、折断的云梯、翻倒的车轮,以及无计其数的死尸和斑斑血渍。 

 蜀军真的撒兵了?魏将郭淮不敢相信,他以为这是孔明用计,诱他出城。 

 他未敢轻动,仍然坚守不出,更不敢率兵出城追杀,只命军民趁此空隙,赶紧修补残破的城墙,重布鹿寨,加深壕沟,以固城防;只派少数军民出城,收拾蜀军遗弃的弓箭、刀枪等武器补充自己,以待蜀军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