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城上双眼珠(第3页)
躲在一旁的齐军副元帅宗楼,老羞成怒,一箭向夫差射来,夫差眼尖,头一偏躲过,箭被身后的南林女接住。西施拉弓向宗楼射去,毕竟力气不够,只射中他的左腿。宗楼带箭往后逃遁,夫差搭上一支描金画龙的长箭,奋臂拉弦,弓开满月,只听到“飕”的一声,那支箭不偏不倚,正中宗楼的后脑袋,立即翻落马下毙命。齐将高元平、陈逆二人,弃马而逃,不知去向。
此时齐军已无将帅指挥,成为一群无头的鸟,乱作一团,有的被杀,有的逃窜,有的跪地投降。战场上齐军革车八百乘,粮草无数,皆为吴军所获。
这场吴、齐两军决战,就以齐国十万大军被吴军彻底歼灭而拉下了帷幕。
齐王简公大惊,遭使到吴王大本营,向夫差进贡大量金币、珠宝及十名山东美女,叩首谢罪讲和。
夫差允其所请,责成齐国和鲁国重修兄弟之好,互不侵犯。两国都表示愿听命于吴国。
夫差当日就退还十名山东美女,其它财物照收不误。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夫差志满意得地向越将诸稽郢说:“你看吴兵强勇,与越兵相比如何?&34;
”吴王之英明,吴兵之强勇,天下无敌,盖世无双,何论弱小之越国?“诸稽郢顿首道。
然而,西施的心情并不轻松。虽然为越国免遭一险而稍安,但看到艾陵尸体遍野,人哭鬼号的凄惨情景,又感到对齐国父老百姓有愧。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无辜的平民百姓,何时才能避免互相残杀之灾呢?
回到勾曲”梧宫“,又住三天。头天夜里,西施问夫差:”那十名山东美女,大王为何退还不受?&34;
“寡人有了爱妃,天下美女在我眼中都成了丑八怪了,受之何用?“夫差笑笑道。
5
这回吴王夫差亲率的十万大军,彻底打败了同样十万兵力的强齐,其指挥之正确,战果之辉煌,战期之迅速,以及对列国之震慑,都是春秋列国战争史上所罕见的。它显示了吴国之强,甲于天下。夫差预计战期至少半年,但只三个月便凯旋而归。
于是,周敬王三十六年十月初十,一场规模盛大、喜气洋洋的庆功祝捷宴会,便在长乐官文台上隆重举行。文武百官和参战有功人员,皆携带夫人宝眷出席。
越王勾践夫妇率范蠡和回越报捷的诸稽郢将军,随带大量金帛贺礼,赶来参加祝贺。
虞丝王后重病卧床,不能出席,夫差拉西施坐在上首主桌上,紧靠在他的身旁,接受群臣的祝酒庆贺。
庆功宴会由伯嚭太宰主持。他一身亮丽朝服,那胖乎乎的圆脸上堆满了笑容。他大谈破齐之战的种种惊险场面,大颂吴王的指挥英明。他特别强调道:
”大王英雄盖世,一箭射死齐国副元帅宗楼。这是列国君王中,没有一个可以相比的。当今列国霸主,代周行事,非大王莫属。“
群臣个个喜形于色,山呼万岁。伯太宰接着道:”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施贵妃娘娘这回亲驾随征,智勇双全,一箭射中了齐国副帅的大腿,还为大王献了一条&39;反鸣金为进攻号&39;的妙计,给齐军以错觉,扭转了战局。吴王有此大智大勇的美丽贵妃,洪福齐天;吴国有此大贤大德的第二国母,万民幸甚!&34;
会场上又一片欢欣雀跃,海啸千岁西施娘娘娘,盈盈入耳。夫差紧拥着西施,站起来大笑着向众人致意。范蠡频频向西施投来那一双深邃的目光,但西施已经读不懂那目光里所表示的意义。勾践那鸟喙般的双唇,微微翕动着,送来一个让西施不自在的眼神。越后抬脸朝西施绽开一个灿烂的笑靥,让她感动许久。
夫差神采奕奕,满脸红光,在一片“大王万岁、娘娘千岁”的欢呼声中,终于开启金口,道:
“这回伐齐,大胜而归,震慑列国,感动天地,皆众卿不畏矢石,英勇善战的功劳,寡人闻,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没有力之子&39;。今天庆功宴会,寡人宣布,凡参战人员一律晋俸禄二级。胥门巢、王子姑曹、展如三大将军,不避矢石,英勇善战,皆晋俸禄三级。伯太宰治兵有方,计高战勇,所向无敌,立下伐齐头功,特奖赏为&39;上卿”。施贵妃娘娘智勇双全,贤德无量,立了大功,寡人赐其尚方七星宝剑一把。越国勾践,孝事寡人,派精兵冲敌阵,运军粮于千里,立了助伐之大功,寡人再封地两百里给越国,以表奖赏之意。“
众大臣一片欢呼:
”大王赏功酬劳,乃霸王之风也!&34;
受奖的大臣无不伏地称谢。却见勾践离座伏地,诚惶诚恐地道:
“孝事大王,助吴伐齐,贱臣勾践义不容辞。但增封土地,勾践万万不敢接受,望大王收回成命。”
又是一阵欢声笑语的骚动。
突然,一直闷坐不言的伍子胥站起来,厉声喝问:
“夫差,你忘了越王杀父之仇吗?&34;
那声音仿佛一颗积蓄了十年能量的闷雷顿时炸响,震得大殿微微摇晃;震得群臣目瞪口呆;震得勾践大惊失色。连那吴王夫差都被震懵了,竟挺身肃立,喃喃念道:
”唯,不敢。 &34;
然而,他毕竟是至高无上的大王,很快就由震惊变为愤怒,愤怒得一拍餐桌,厉声怒吼道:&34;伍员,先王之仇,早在十年前就已如愿以酬。如今,勾践洗心革面,臣服不二,为吴国立了大功,众卿无不赞扬。唯你独唱反调,旧事重提。你谏寡人不当伐齐,今得胜而回,独你无功,还不自羞,竟敢在这里胡闹煞风景,还不赶快给我退下!&34;
人们看到伍子胥颤巍巍地步上殿首,解下朝冕、佩剑,放在宴席中心的几案上。急转身,一甩飘飘白发,道:
“夫差,天要亡人之国,必给他以小喜,再授之以大忧。伐齐之胜,只不过是一个蝇头小喜。而你却不知轻重,沾沾自喜,赏上卿予佞臣,封疆土予敌国,殊不知大祸将至,吴国将灭。眼看先王艰辛开创的江山,老臣死命拼杀的寸土,将毁在你这个败家子手里,老臣怎能不冒死力谏?&34;
夫差早就听不下教训了,哪能再承受得了”败家子“这种斥责,他的容忍已到了临界点,他决定摊牌决裂了:
”老贼危言耸听,恶语吓人。曾记否?三个月前,你说伐齐未必胜,越祸已至矣。可如今如何呢?寡人国富民强,兵众将勇,雄霸四方,何祸之有?若说有祸,那就是你这个老贼,自仗先王老臣,对吴国有功,倚老卖老,屡屡蔑视寡人,败我名声,乱我法度,阻我命令,寡人已经一忍再忍,岂能再容你如此在朝猖狂?看在先王份上,寡人不杀你。但相国之职,必须革除。从此之后,你已不是吴国之臣了。何去何从由你自处。今后不准再见寡人。来人呀,将老贼赶出去!&34;
“慢!”伍子胥洪雷一般的声音,吓得应声前来的两武士欲拉又止。
“夫差,没有伍子胥,哪有你今天?想当年,你哥哥太子波逝世,先王本不立你为太子,说你”勇而不仁,不能奉吴之统&39;。今天看来,真是知子莫若父了。可是我当时却为你力争,说你 &39;信以爱仁,敦以礼义&39;,可继王位,所以先王才立你为太子。之后,我又为你破楚败越,因此你才有今天之霸。而你却过河拆桥,竟要罢我之相,赶我出官。告诉你,我伍员生为吴国臣,死为吴国鬼,哪儿也不去。谁敢赶我走?谁?&34;他的洪雷一般巨声,吓得全殿鸦雀无声。
伯嚭走向夫差身边,向夫差耳边悄悄讲了一阵,不知讲些什么。但从夫差脸上看,可是火上泼油,夫差厉声喝问:
“伍员,你将儿子伍封托付给齐臣鲍氏,改称为王孙封,与鲍息称兄道弟,可有此事?&34;
”有。“伍子胥坦然道:”那是因为我不忍儿子在越国灭吴时被杀害。“
”老贼,你曾两次派人到越国谋杀西施、郑旦;曾一次持尚方宝剑,妄图刺杀施贵妃娘娘,可有此事?“夫差又喝问。
”有,都有。“伍子胥仰天大笑道:”那是为了避免你中了勾践的&39;美人计&39;,毁了吴国江山社稷!&34;
夫差转向西施,无限疼惜地说:
“爱妃,你受这么大的委屈,为何不报?&34;
”大王,臣妾之所以含屈无语,一是见老太师之欲杀西施,其意乃是为了吴国江山社稷。二是念老太师乃两朝忠臣,功大如山,怕向大王禀报了,引起大王对老太师的恼怒,伤了你们君臣之间的和气。于是,臣妾情愿个人受些委屈,望大王赐臣妾知情不报之罪。“西施跪伏于地。
”爱妃,请起。“夫差拉她起来,道:”你才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何罪之有?&34;
此时,夫差对伍子胥的愤怒,再也不能够克制了。他拔出了佩带的“属镂”之剑,掷在伍子胥面前,大叫道:
“老贼,你外通敌国,内害官妃,不忠不义,死有余辜。但寡人念你是先王老臣,曾对吴国有功,不忍命武士杀了你。今赐你”属镂&39;之剑,你自己决定吧!&34;
伍子胥捧起地上的“属镂”之剑,仰天大喊道:
“先王,先王,臣伍员不才,没有完成你的善辅夫差之重
托!&34;
”别喊了,先王听不见。等你走了之后,在地下有话慢慢对先王谈吧!“夫差冷冷道。&34;夫差,你也不用冷笑。我的死意早决。伍员今天之死,并不足惜。我足惜的是,我死了之后,吴国将灭,你也将亡。“伍子胥哀叹道:”不过老臣临死之前,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将我的双眼挖出来,悬挂在东南城门之上,让我观看来日越兵怎样打入吴国都城!&34;
伍子胥说罢,举起“属镂”之剑一横,鲜血顿时染红了朝袍衣领,随即倒地而绝。
夫差指着伍子胥的尸体,骂道:
“你临死还要诅咒我,真是死不悔改!如今你人已死了,还能知道什么,还能看到什么?&34;
他说完,挥剑一砍,斩断了伍子胥的头,随即命人将伍子胥的头悬挂于盘门城楼之上,又命人将其尸体装入皮革囊内,扔到浪涛滚滚的钱塘江。
一代忠魂就这样含怨地飘然而去了。
对于伍子胥的死,西施心中的悲痛远远多于高兴。想起他说的,他和她并无私怨,仅仅各为其主,便成仇敌。他那刚直不阿、一心为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西施。在他倒地气绝那一刻,西施流下了伤痛的眼泪,在场的许多人也都暗暗落泪。
然而,为了越国,他必须死;让他死,正是她执行”美人计“的重要一环。从这一点,她又有完成任务的欣慰。至于伍子胥嘱托的关照妻子和女儿一事,西施早命南林女抢先一步秘密地办了。也许,此时他的妻女已经到了安全的地点。他的妻子、女儿是无辜的,不该因他而遭杀害。
庆功宴会,仍在继续进行。尽管伯太宰谈笑风生地到各桌敬酒,但大殿里的欢乐气氛,已经被伍子胥之死破坏了。大家想笑,但笑不起来。即使笑,也笑得很不自在。
不料,一场更大的悲哀接钟而来。
太子友连哭带爬地奔进来,跪伏在夫差面前,泣不成声。大家原本以为,这位老太师的得意门生,是为他所崇敬的太师之死而来吊丧。看太子友悲痛欲绝的样子,许多人不禁为他捏一把冷汗,深怕他得罪了正在气头上的夫差。及至他说声:“父王,母后薨了。”全场人无不大惊失色。先是夫差,紧接着是西施,然后是大臣们,一起齐声痛哭。痛哭吴国走了一位美丽端庄、贤慧仁德的国母娘娘。
此时,一场喜气洋洋的庆功宴会,终于被哭声凄凄的哀悼会彻底代替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吴国上下几乎都忘记了伐齐胜利的欢乐。街谈巷议的话题,是十月初十这一天,吴国死了两
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一个是太师相国伍子胥;一个是虞丝王后娘娘。这两个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位仅次于吴国大王的了不起大人物。
在办完国母娘娘丧事之后的第一个早朝,夫差同时下达了两道重要的御旨,一是提升伯嚭为相国,一是册封西施为王后娘娘。
伯嚭当然喜不自禁,凭他的善言巧辩,终于铲除了他的政敌伍子胥,取而代之,坐上了文武百官中的第一把金交椅,统摄全国朝政之大权,满足了他的爵位、权势、勋名、富贵之欲望。只是,在伯嚭十分亢奋之余,他心里的某个角落,却不时地发出声声的悲叹--没有伍子胥当年的极力推荐,楚国亡臣的他,哪里能够在吴国当官?像伍子胥这样一个有恩于他的人,却被他逼上了绝路,伯嚭更加相信自己的信念:在权力中是不讲情义的啊!
西施册封为吴国王后,似乎并不怎么高兴。有虞丝王后的日子,比自己当王后的日子,好过得多了。当了王后,妃嫔官女和后官诸事,都要自己一人亲自掌管。这累一点,倒没什么,但难免考虑不周,处理不当,招来种种怨恨。有了怨恨,谤亦随之而起,不但不能相安无事,却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杀身之祸。因此,西施竟有点胆怯起来了。
范蠡见伍子胥身亡,虞丝王后病卒,西施也随之册封为位高权重,人人拥戴的吴官王后,已无不安全因素,便编造了一个借口,把神剑手南林女从西施身边调回越国去,悄悄帮助范蠡对越军进行卓越的剑术训练,并通过南林女,聘请到神弩手陈音,向越兵传授神奇的连弩法,藉以提高越国将士的作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