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9章 树上开花(第2页)

 “这东西我看了,但是我看不懂。 \" 

 说着说着,便将那份供辞放在红烛上点燃了起来。那官女吃了一惊,正想拦阻,却已经来不及了,惶急道: 

 ”你--! \" 

 “你再不退出,我可要叫人了!”朱由检肃然道。 

 那官女叹了一口气,只好退了出去。 

 这时,信王俯下身来,将地上的纸灰--捡了起来,用一张纸包了起来,揉了揉,再打开来看,见那纸灰已经不成纸形,才嘘了一口气。就在此刻,信王府邸的总管太监徐应元,侍立在门口,恭敬地问: 

 “是殿下唤我吗?\" 

 说着一双眼珠不住地转来转去,朱由检似乎很感动,感叹道: 

 ”徐伴伴,你这等忠心,这等勤快,实在难得。不过,刚才你听错了,大概是风声吧。“ 

 2 

 天启七年八月,皇帝朱由校已日薄西山。 

 魏忠贤、李永贞和王体干眼看皇帝病危,都有点乱了方寸。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才二十三岁的青年皇帝,怎会说走就走?千算万算,只算到让他在病榻上过一生,没料到说倒即倒。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办,夺权的基础还未经营稳固,得继续依靠这个皇帝才行。但是这棵树就要倒了,缠在这棵树上许多藤蔓怎么办? 

 时也?命也?经营了一辈子的”事业“,怎能就此放手?他们想来想去,想起了汉朝的王莽。 

 他当时让孺子婴“移花接木”,冒充是皇帝的后代,去继承皇位。现在他们也想如法炮制,想让魏良卿的儿子冒充为天启帝的后代,去继承皇权。但是这件事,必须得张皇后同意,由她出面安排。让一个皇妃假装怀孕,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魏良卿的婴儿悄悄地抱入官来,然后声称为某皇妃所生,这样便完成了“偷天换日”的把戏。 

 但是,这个主张被张皇后坚决拒绝了。 

 张皇后倒是对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在前几年的时候,有一回朱由校回宫,看她在看书,问是什么书?她便严肃地回答《赵高传》。从那时候起,她就知道朱由校必将咎由自取。所以,她对前来当说客的太监断然说: 

 “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我不从命而死,到了阴司,就可坦然面对列祖列宗了!\" 

 所以,魏忠贤-帮人再也无计可施,他们的阅历和知识水平,注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格局与命运。 

 而朱由校弥留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刚刚竣工的皇极殿屋脊上,飞来一只怪鸟,大如天鹅,形状似枭非枭,竟然发出类似人声的哈哈笑声。官中无论是太监还是宫人,听了无不毛骨悚然。也不知朱由校听见了没有,从此病情愈加沉重。张皇后深恐魏忠贤趁机下毒,每次进药,她必亲自试药,并趁魏忠贤沐浴的时候,小声问朱由校: 

 ”陛下万一不讳,大事如何?\" 

 “定属信王。”朱由校说。 

 “要不要召信王来?”张皇后又进一步问。 

 朱由校点点头,张皇后立即透过亲信传谕,急召信王朱由检入官,朱由校见弟弟来到御榻旁边,便语重心长地说: 

 “将来弟弟你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非常惶恐,立即跪下,说:“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罪该万死!\" 

 ”善视中官,魏忠贤可以信任。“天启帝朱由校又说。”圣意已定,可以宣布中外。“张皇后又不失时机地说。 

 便这样,朱由检继承皇权的名份就定了下来。 

 八月二十二日,天启帝驾崩。 

 二十四日朱由检在”中极殿“即位,受百官朝贺,他就是”崇祯皇帝“了。 

 过后不久,阁党内部--部份人继续上书,要求收捕东林遗孽,崇祯照批不误;但有些人似乎已经嗅到什么异常气息,感到大事不妙,态度开始反转,上书弹劾魏忠贤和他的一伙干儿子,崇祯皇帝则驳斥了他们,还说了魏忠贤的许多好话。 

 也还有一些生员上书,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继续警告他们,但口气比较委婉、缓和。 

 过了几日,崇祯皇帝亲自前往皇嫂张皇后处答谢。喝茶期间,忽见张皇后身后立一青衣官人,他觉得这官人有点眼熟,不禁连看了几眼。 

 ”皇上你认识她吗?“张皇后道。 

 ”你原来真的是宫女!“崇祯点了点头,说。 

 ”她不是宫女,她是冯姑娘。是当年湖广都指挥使司佥事冯应京的女儿。她今日来此,是要再送一张纸条给你的。“张皇后说。 

 崇祯皇帝微笑地伸出手来,冯姑娘呈上了一张小纸条,说: 

 ”请陛下御览之后,依然烧掉。“ 

 崇祯看完,这才发现,虽是白天,张皇后的案上点有一根蜡烛,便随手烧掉了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