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2章 董卓抓权(第2页)

 “那青年人,浓眉大眼,白脸丹唇,恍若书生,颇为可爱,我也曾注目良久。我又无得罪他,为何怕他?” 

 “主公有所不知。那青年人正是天下闻名的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是执金吾、武猛都尉丁原府上的主簿,又是丁原的义子。如果主公和丁原冲突起来,那吕布岂不站出来帮他义父一臂之力?我怕主公有失,才劝你别出手惹祸。” 

 董卓闻说,大惊道: 

 “想不到丁原手下有如此非常之人。此番放丁原走了,他一定不肯服我。他现在手下有十万精兵,又有吕布这一天下无敌猛将,一旦反了,别说我们行废立握皇权的大计受阻,连立足京城都不安稳。这却如何是好” 

 “主公所虑极是。”李儒沉思片刻道“不过,我倒有一计,可解主公之忧。” 

 “计将安出?”董卓急问道。 

 “丁原所恃的乃吕布一人也。主公可派一能言之士,到吕布那里去,晓以利弊,送其厚礼,许其高官,诱惑他杀死丁原,带兵投主公。”李儒悄声道。 

 “此计大妙。吾若得吕布,何虑天下哉!但不知何人愿去?”董卓大喜道: 

 董卓话音刚落,李肃就抢先站起来道:“吾愿去招降。” 

 “你有把握吗”董卓抬眼问。 

 “有三分把握。”李肃分析道:“我和吕布同乡,老熟人,易促膝交谈,这是一;我知吕布勇而无谋,城府浅,易动摇,这是二;我还听说他近来对自己的官爵有怨言,易笼络,这是三。但是他少年时好侠义行善,爱打抱不平,不知他现在会否见利忘义,愿意刺杀其义父丁原?\\\" 

 “李肃熟知吕布,由他去招降,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主公要许愿他出将封侯,还要舍得把最心爱的东西送给他。”李儒提醒道。 

 “你是说我那头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么”董卓问道。 

 “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往后主公官居极品,位比皇上,出入车舆,前呼后应,也无需骑那匹调皮的高头大马了。”李儒道。董卓沉呤良久,果断道: 

 “好吧!送吕布赤兔马一匹、黄金千两、白银三千、珠宝五盒,命他为骑都尉、中郎将,加封都亭侯。只要吕布拉过来,我不怕那小儿、妇人不下诏。” 

 第二天,李肃便带了礼物,骑上赤兔马,悄悄来到吕布营中。 

 老朋友久别重逢,自然十分亲热。落坐、喝茶,一阵寒喧之后,李肃问道: 

 “弟和布兄少得相见,不知布兄现居何职”吕布脸红了,低声道:“执金吾门下主簿。” 

 “为弟不才,也官拜中郎将。兄有盖世之勇,将帅之才,怎么只当一个小小的执金吾主簿,莫非布兄骗小弟不成?”李肃大笑道。 

 “我骗你干什么?只因庙矮菩萨小,在执金吾门庭之内,也只能如此而已。”吕布无奈地说。 

 “这门庭也好比小儿的衣服,小孩子长大了,原来旧衣服就不能穿的,必须弃之。布兄为何不改换门庭,以求取功名富贵,出人头地?\\\" 

 “丁将军对我十分器重,待遇极优,又有父子之义,一时不忍弃他而去。” 

 “布兄差矣。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异姓父子,并无血亲,有何不可分道扬镳” 

 “再说,眼下也无门路。”吕布嚅嚅道。 

 李肃一听,觉得火候已到,便取出一大堆黄金、白银、珠宝,放在桌上。 

 “贤弟为何如此”吕布大惊道。 

 “不成敬意,望兄笑纳。还有天下宝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赠送布兄一助虎威。”李肃诚挚地说,他说完,便带吕布到门口大树下观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一丈长,八尺高,有腾空过海之势,吕布越看越喜欢,问道: 

 “此马何来” 

 “这是董公自己的坐骑,珠宝金银也是他所赠。只因他久慕布兄大名,十分疼爱,特命我赠送给布兄。董卓为人豪爽干脆,礼贤下土,赏罚分明,讲到做到,绝不含糊,将来终成大业。如果布兄有意拜他门下,小弟保你出将封侯!” 

 “吕布对董公既无分寸之功,也无进见之礼,受之厚赠,已感有愧,岂敢仰攀高门” 

 “功易如吹灰,礼在翻手间,就看布兄自己肯不肯了。”“请弟指明方向。”吕布问道。 

 “你也知道,丁、董两公意见不合。所以董公想借布兄之刀割下丁原之头—”李肃低声道。 

 吕布听到这里,突然变色大怒,掀翻几案,那金银珠宝叮叮啷啷散落满地。他愤然叱道: 

 “李肃小子,你欺人太甚,竟敢叫我弑杀义父。吕布不才,颇知礼义,岂能做出这伤天害理之事?你赶快收起礼物,给我出去。否则,我将一剑劈下你的狗头。” 

 李肃对吕布的发怒,似乎早有所料,所以他并不惊讶,更不慌张,反而放声大笑不止。倒是吕布被李肃的笑声所困惑,反而诧异起来。 

 李肃抬手擦一下笑出来的几滴泪花,道: 

 “我笑布兄虽具英雄之躯,却无英雄之胆。你也不看看,当今天下谁能主宰朝廷?董公手中兵众将勇,如今位列三公,将来还要主秉朝政,他为人又敢做敢为。他要除去一个丁原简直易如反掌。丁原老树一倒,布兄将依附谁我是为兄前途着想,才劝说董公留给布兄 

 一个立功的机会,好封侯出将,荣宗耀祖。常言道,‘舍不得儿子,就逮不到狼。你既然不图荣华富贵,舍不得杀死丁原,也就算了,何必对小弟发那么大的火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然,主意你自己拿,我不为难你。我该走了。也许我们后会有期。” 

 李肃说完,便径自走出了门。“你等等!”吕布突然喊他。“怎么?你想好了?”“不,这礼物你带走!” 

 “这一点点金银珠宝算什么就算我小弟自己送你。董公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赏!你到了董公门下,要什么有什么,那才算不栏为人一世呢。” 

 李肃边走边说。走到了赤兔马旁边,他回头对站在门口面如死灰的吕布,笑笑说: 

 “这匹赤兔马,很有灵性,会认人。只肯给董公门下的爱将骑。否则,就乱踢乱跳,怎么也驯不服。布兄,这何去何从你要好好想一想呀!” 

 李肃走了很久之后,他的这句临别“赠言”,仿佛警钟长鸣,还 

 一直在吕布的耳际萦绕着,回响着,激荡着。 

 “是的,我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吕布对自己说。 

 4 

 面对是为“利”,还是为“义”的痛苦抉择,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步,吕布自己怎能不好好地想一想呢? 

 吕布想着想着,便把自己的如麻思绪飘落到四年前去……那是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五月二十日。 

 傍晚时分,一个身高九尺的青年乞丐,手执木棍,肩挂要饭背囊,一瘸一拐地走在河内郡的街头巷尾上。他向几家讨了些残肴面饭,囫囵吞了一个饱,便走进郊外的一个破庙,寻了一个干净处,探身睡下,不一会便鼾然如雷地睡着了。 

 忽然一阵鼓角呐喊的声音,将他从酣梦中惊醒。他霍地一跃而起,揉揉睡眼一望,一弯下弦月初初升起,星光惨淡。心想“二十弹弹,月上半盲”,正是子夜时分。耳听那喊声越来越近,他趁着如水的月色,寻声跑去。瞥见火光烛天之中,无数的黄巾军和朝廷官兵,正在那里你死我活地恶战。见官兵渐渐不支,各自溃逃,他只说一声“真无用”,便空着双手向黄巾军阵中冲去。几个黄巾军连忙挥起兵刃,将他团团围住。他却分毫不怯,觑准那个使刀的,飞起一脚,将之打倒。顺手夺过刀,见人就砍,仿佛割稻子,很快就被他砍倒一大片。 

 这时有位黄巾上将,手持方天画戟,跃马前来同他对阵。刀戟相击,人马争奔,只三合回,他便将那位黄巾上将打下马来。他夺了那副特制的方天画戟,飞上奔跑的战马,越发如虎添翼,东冲西突,如入无人之境,不一会便把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跑。那指挥官兵打仗的将领,是朝廷何进大将军派来镇守河内的武猛都尉丁原将军。丁原和黄巾军鏖战多时,已经精疲力尽,正欲撤退,忽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大汉,跃马持戟在黄巾队伍中横冲直撞,东杀西刺,把本已获胜的黄巾军打得肉血横飞,肢骸乱舞,躲避不及,溃败而去。丁原不禁暗暗纳罕,心中好不喜欢。 

 等到黄巾军全部败退之后,丁原拍马向前,问那青年乞丐道:“敢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仙乡何处?望乞示知,下官好按功上奏朝廷,邀功赏赐!” 

 “小的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只是有段隐情,此地耳目众多,不便相告。望另找地方报告详情。”那乞丐拱拱手道。 

 “好,请跟我来!”丁原忙将马头一带,用手朝那乞丐一招,便向斜剌里奔去。 

 来到一个无人之处,丁原兜住马头,对青年乞丐道:“壮士有何隐情清讲!” 

 青年乞丐翻身下马,扑倒虎躯便拜。丁原赶紧滚鞍下马,双手将他扶起,道: 

 “壮士破贼有功,有话就讲,何必如此?” 

 “小的姓吕名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氏。今年二十有二。只因犯了死罪,才隐姓埋名。也常思立功,以赎前罪,只是未得其便。今天一见明公,料非平常之辈,所以倾肝吐胆,直言上告了。” 

 丁原心中一震,问道:“你究竟犯何大罪?” 

 “小的生性喜欢侠义行善,打抱不平。三年前一日,见九原县令之大公子,以势欺人,在青天白日之下,竟然临街强行奸淫民女。小的路见不平,愤怒难耐,便向他挥去一拳。不料用力太猛,却将那小子打死了。” 

 “原来如此。”丁原笑道:“打得好,打得好。你年轻气盛,侠义衷肠,为民除害,偶尔失手,情有可原。如今宦官弄权,政治腐败,群贼 

 四起,民不聊生,正是用人之时。你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何不发挥所长,从军参事,上报朝廷,下救黎民呢” 

 “小的也有此意,只是无进身之路。明公如不嫌弃,小的愿意拜在门下当差,尽些犬马之劳。”吕布哀求道。 

 “很好,很好!”丁原满口答应。“谢明公栽培。”吕布顿首道。“你府上还有何人”丁原问道。 

 “小的闯下大祸,家父家母得知心惊胆破。县令抓不到我,便对他们鞭打威胁。他们又气又怕,不到一个月便双双悬梁自尽了。小的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只好背乡离井,逃往许县高头村,蛰居在后山土地庙,行乞为生,一住就是三年多过去了。” 

 “可怜,可怜!”丁原和着融融月色,细看吕布的英俊脸庞,沉思良久,道:“老夫见你英气勃勃,又是孤身只影,顿生爱怜之情,心中便有一个想法,不知你可赞成否” 

 “小的落魄潦倒,有幸得遇明公,犹如盲人重见天日。明公对我有知遇之恩,小的正想图报。所以,明公尽管吩咐,只要用得着小的,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吕布说得很激动,句句都是此时的心里话。 

 丁原捋着胡子笑道: 

 “老夫年过五十,膝下无子。今天得晤壮士,不禁感触。只是老夫为官半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并无私财积蓄。要是你不嫌弃敝府寒微……” 

 丁原尚未讲完,吕布心中就已明白,忙道: 

 “小的寄托明公荫下,已是万幸。倘若得收螟蛉,更是喜出望外。” 

 “那就委屈你了。”丁原大笑道。“义父在上,受孩儿一拜!”吕布翻身便拜。丁原哈哈大笑,伸手将吕布扶起,说道:“好好好,孩儿请起,老夫唐突了。” 

 “父亲,这哪里话来,孩儿得托在父亲膝下,洪福不浅,此生必有出头日子。”吕布含泪道。 

 “我们且回城去再说。”丁原道。 

 回到河内城中的武猛都尉大本营,天已破晓。丁原关照吕布沐浴更衣,稍事休息。上午申牌时分,丁原在宽敞的大帐摆下庆功酒宴,对部曲论功行赏。 

 席间,丁原把义子吕布介绍给诸将领相见,宣布吕布为都尉府主簿。主簿典领文书,参与机要,总理府事,为主帅手下的最重要僚属。丁都尉帅兵十万,一夜之间,吕布便从乞丐摇身一变而为一人之下十万人之上的官将。 

 吕布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色盔甲,头束巾帻,显得英姿飒爽,容光焕发,俨然换了一个人。诸将领在战场上亲睹吕布在战阵中取敌头颅犹如探囊取物,勇猛无比,已经十分佩服;现知他又是丁都尉的主簿和义子,倍加敬重,都争先恐后向他敬酒祝贺。大厅里欢声笑语 

 一片,酒桌上山珍海味满席。那一声声溢美之辞,那一杯杯流香之醪,把吕布灌得醉乎乎,飘飘然,他觉得自己在一夜之间从地狱升到天堂…… 

 四年来,吕布与黄巾军频频开战,自然百战百胜。在一片赞扬声中,他慢慢骄傲起来。他觉得凭自己的武艺,只捞个都尉门下的主簿官街,实在太委屈了。丁原治军极严,家规更是一丝不苟,吕布除了每月自己俸秩六百石和义父补贴三百石之外,并无额外收入。如今他家中已有妻子严氏、三岁的女儿蓓蕾和奴婢、家丁十余人,总觉得经济不很宽裕,更不用说有余钱到烟花楼潇洒走一回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里有利自己,便往那里走,这是人的常情。所以,吕布认为:换个门庭,投靠董卓,升官发财,荣宗耀祖,是必要的。但是,叫他亲手杀死有恩于自己的义父丁原,又觉得未免太残忍了。 

 然而,他又转念,如不杀死丁原,他怎肯让自己改换门庭?不改换门庭,自己又怎能升官发财呢?再说,丁原反对董卓,迟早要死在大权在握的董卓手里。自己死跟丁原,也难免要受株连。与其让丁原被董卓凌迟处死,到不如由他悄悄割下丁原的头,向董卓邀功,让义父丁原再次帮义子一回,有何不可? 

 吕布想到这里,何去何从已经有了主意! 

 此时,屋外“赤兔马”一阵鸣叫,似乎呼唤着他。他身不由己地走到马前,伸手抚摸那火炭般的鬃毛。那赤兔马见到吕布,宛若看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乖巧地向他点点头。吕布一跃而上,解开缰绳,只轻“嘟”一声,赤兔马便像一阵旋风,载他飞奔而去,吕布坐在马上,恍如腾云驾雾,飘然入仙。 

 “吕布、赤兔本是天然一体,谁说吕布不是董卓爱将?”吕布在马上隐隐听到自己的心声。 

 也是丁原该死。坐在飞跑的赤兔马上的吕布,见前方有个黑点,慢慢扩大。吕布看得真切,正是他的义父丁原。走火入魔的他不及细想,顿即解开佩刀,斜扔出去,歪打正着,那“黑点”应声倒下,立时气绝,成了一抹惊天动地的千古冤魂。连续二月不雨的老天,为他下了一阵滂沱大雨,以示哀悼丁原的忠魂。连老天也没想到,这场大雨却帮了丁原的政故董卓的忙,正是他当上司空之后的第一场喜雨。 

 一不做,二不休,吕布奔驰前去,割下了丁原的头颅,骑着兔马飞奔而去。 

 董卓早得信息,带李儒、李肃和四校尉到大门口迎候。见吕布下马,董卓首先裣衽下拜道: 

 “将军弃暗投明,天下有幸,连苍天都感动得下了一场喜雨。吾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吕布赶忙俯伏于地,叩首道:“如蒙不弃,吕布愿拜明公为义父。”董卓亲扶吕布起来,大笑道:“孩儿请起,一切如你所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