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黄佐断臂(第3页)
今日起床后,他虽然有些头昏脑胀,仍亲自主持御前会议,讨论进攻南宋的大计。
诸将相闻岳飞乞假终丧,也都欣喜若狂,无不在御前各抒己见,一致认为当前出兵攻宋是最佳时机。一旦岳飞丧假期满复出,那再出兵南侵就难了。
但也有一位大将军自始至终守口如瓶,一声不响。这位大将军就是左路军元帅李成。
他不吭声,也不是不赞成大家的意见,而是因为自己在襄阳等六郡得而复失之后,曾向刘豫提出灭宋三策,结果策策落空。
特别是第三策,向岳飞施行“美人计”,李成花了刘豫的五千两黄金,收买他的雄州同乡大美人李美娘,通过吴阶如夫人的关节,派往襄阳献给岳飞,希冀岳飞中计收留后,让她在枕边刺杀他。
谁知岳飞不被绝色美女所惑,却把李美娘转送给牛皋。这无意之间,中了岳飞的偷梁换柱之计。
而这位李美娘,当上牛都统制的正室夫人之后,得到丈夫的宠爱,又享有优渥的待遇,为自身前途计,便过河拆桥,完全放弃了刺杀岳飞的念头,使刘豫白白损失了五千两黄金。
前些时,刘豫获悉后,心疼黄金,把出馊主意的李成狠狠地训了一顿。他骂李成是周瑜嫁孙氏--------赔了夫了又折兵,警告李成今后不许自作聪明,胡乱出谋献策。
然而,刘豫却忘记了前天自己是怎么警告李成的。见李成一直不吭声,便问道:
“李元帅,你以为如何呢?&34;
”皇上英明,愿听圣断。“李成心不在焉地拜揖道。”好吧,朕说说吧!“刘豫高声道:”今年初,张浚在长江会聚各宋将,张榜攻击我刘豫之所为,当时我就想进兵征伐。只是碍着岳飞的蛮勇,所以未便贸然出兵。如今天助我刘豫成就大事,岳飞守丧解甲弃兵,正是我刘豫进兵东南的最佳时机。不过,我们既然是大金的藩辅国,还要发挥我们的优势,立即向金朝告急,请大金皇帝出兵援助,以便包打包胜,一举歼灭南宋赵构小王朝。“
”如果大金皇帝不愿出兵助我怎么办?“李成似乎不相信这回金朝会出兵。
”我大齐有三十万精兵,比金、宋两国都多。金出兵也罢,不出兵也罢,在这个大好形势面前,我们这回是非出兵不可的。我大齐的成败兴衰,实际上就在此一举!“刘麟果断地道。
”说得好。“刘豫点头赞成儿子的主张。接着,他下旨道:”刘麟明日就起程到燕京元帅府去!&34;
“儿臣遵旨!”刘麟跪拜。
7
又逢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十八岁的金主熙宗从金都会宁驾幸行都燕京,与金、汉百姓同乐,欢度汉人传统的中秋佳节。
夜晚赏月之后,熙宗在行宫大殿召集各将领开会,商议派兵援齐侵宋事。
熙宗自幼喜读《尚书》、《论语》,尊崇孔子,连服袭也仿照宋帝。此时,他黄袍加身,正端坐在龙椅上,接受众臣山呼万岁。然后,他不紧不慢地道:
“上月底,刘豫就命其子刘麟前来奏请我朝出兵,援助大齐讨伐南宋。说是岳飞乞假奔丧,宋室无强将防御,只要金齐联手,势必马到成功。朕特请诸将商议。望众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9;。“
尚书左丞高庆裔首先出班奏道:
”金齐两国,原是一家。子国有求,父国理当答应。岳飞智勇双绝,委实厉害,我军与之交战,无不败绩。如今他乞假服丧,岳家军群龙无首,正是我大金灭宋的天赐良机。巨以为,我朝应派出十万精兵,同大齐的三十万兵马会师江北,一举消灭杭州的赵构王朝,完成我先帝未竟的一统天下遗愿。我临离开京都时,曾面示太保粘没喝,他也有此意。望圣上明断。“
”不可,不可。先帝之所以册立刘豫,无非是想开辟疆土,保守边境,使我们自己可以安民息兵。现在刘豫进不能攻取,退不能守卫,兵祸连结,愈发没有休止之日。听从他的请求,胜利则刘豫坐享其利,兵败则我们大金承受疲弊。况且前年刘豫出师侵宋,我朝也遣将派兵援助,已遭挫损,曾牺牲五员战将。莫非我们现在还不吸取教训,去满足刘豫的请求么?“说话的是金太师蒲卢虎。
蒲卢虎,大名完颜宗盘,是太宗的长子。太宗临死前,蒲卢虎曾拉拢左监军挞懒和东京留守完颜宗隽谱,活动立他为帝。但权重势大的元帅粘没喝和副元帅讹里朵、副宰相干布,一致请求立太祖之孙完颜宝,所以他败了下来。金熙宗完颜即位,拜他为太师,封宋国三,和太保粘没喝、太傅干布同为三公国相,皆领三省事。
蒲卢虎此番的言论,倒是为金国利益着想。但是,他痛恨反对他为帝的粘没喝及其心腹高庆裔。所以高庆裔一说,他便据理驳斥。
蒲卢虎讲完,把眼睛向坐在一旁的左监军挞懒瞪去,并对他微微点一下头,示意他出班发言。
挞懒自然会意,但他没有马上表态。他曾经得到刘豫的许多好处,立刘豫也是他极力活动粘没喝、高庆裔支持才成功的。此时他本应主张出兵支持刘豫伐宋。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在金廷内部的微妙斗争中,他已经坐上蒲卢虎的船。现在如果支持刘豫,势必得罪自己的小集团头头。所以,他感到左右为难,不好表态,一直低头沉思。
大殿里沉寂许久,年轻的金熙宗有些不耐烦,便对挞懒喊道:&34;左监军,你对刘豫的情况最熟,以你之见呢?&34;
熙宗已经指名要挞懒发言,如果再沉默不语,便有欺君之罪。在焦急之中,他终于下了决心道:
“刘豫有大军三十万,足以打败宋室的二十万兵马,我赞同太师的奏议,我朝不必出兵援齐伐宋。”
熙宗听完点点头。接着,他微笑道:
“现在该请右监军讲话了。”
右监军兀术向来知无不言,言必抢先。对于刘豫请求出兵援齐伐宋事,他早已成竹在胸。因为他曾同他的参谋黄佐商讨过此事。黄佐对他出了一个“隔岸观火”之策,他十分满意。然而他今天却一反常态,迟迟不肯发言。
自从太宗逝世,熙宗即位之后,金朝内部开始发生矛盾、分裂,出现了两个互相排斥的小集团。一个是太保粘没喝、尚书左丞高庆裔、转运使刘思;一个是太师蒲卢虎、左监军挞懒、东京留守完颜宗隽。这两个小集团不但互相攻击,而且都有叛变朝廷的可能。于是,他心中不免产生隐隐的担忧。他深怕自己的发言被他们利用,所以不愿先讲。现在见大家都说了,而旦皇上又点了他的名,这才把想好的计策全盘端了出来
“刘豫原是宋室的叛臣,为人奸诈,心机叵测,我本无好感。最近,受岳飞迫害的断臂黄佐来降,又对我说了许多刘豫的事,这使我意识到刘豫对我金朝是一个可怕的危险人物,迟早会成为祸害。东汉末年,曹操曾说过吕布是一只鹰,饿了便来找你,饱了便扬长而去。吾观刘豫,正是-一个反复无常、轻于去就的吕布式人物。他如今管辖中原陕西--大片土地,手中又有三十万精兵,已是一位兵广粮足的大国之主,一旦他翅膀再硬一些,反戈一击,北伐大金,试问我国怎样制服他?但是,宋室有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大批坚持与我为敌的将相,至今不肯向我议和归顺,我们又打不赢他们,更是我大金的一大祸害,正好借刘豫之三十万大军去征服他们。而刘豫的三十万大军,也要借宋兵去消耗他。于是,我主张我朝出兵,但不是出兵打仗,而是出兵观战。这就是&39;坐山观虎斗&39;,也是&39;隔岸观火“,以坐收渔翁之利。皇上天资聪慧,英明果断,定会做出有利我大金发展的决策。”
熙宗对兀术的陈述十分欣赏,连连点头赞许。但高庆裔不服,又奏道:
“刘豫即大齐皇帝位以来,兢兢业业治理中原,对我朝并无失礼。我们千万别中岳飞的间计,对刘豫横加指责。那位黄佐虽然断了一只臂,但他处处倒霉刘豫,谁能保证他不是岳飞派来的间谍?&34;
”我,我能保证他不是岳飞派来的间谍。我对黄佐的信任,是经过反复调查考核的。几个月来,他对我之所言,无不有利于我大金。如不信,可把他交给尚书左丞审讯。“金兀术理直气壮,为黄佐辩解道。
高庆裔还想说什么,熙宗向他挥挥手,不让他说下去。”刘豫的请求,我朝就不必答应了。朕命右监军兀术带将士三千,进驻黎阳,观望刘豫伐宋形势,即日便行。退朝!&34;
“遵旨。”众大将唱诺而退。
8
这年十月丁酉日午时,汴京城的宣抚门外,北风怒号,大
雨淅沥。
因金朝不派兵支持而激愤的刘豫,一身戎装,率领三十万齐兵,冒着凄风苦雨,浩浩荡荡地向宋地淮西一带进发,大有破釜沉舟,不灭南宋誓不罢休之气势。
这是刘豫登基以来第一次御驾亲征,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他带完颜妃、李成和一班文武官员进驻南京归德府,坐镇指挥。命儿子刘麟率中路军,由寿春进犯庐州;侄儿刘猊率东路士兵,由紫荆出涡口进犯定远;孔彦舟率西路军,由光州进犯六安。已在长江一带视师的宋右相张浚,早从谍报中得知刘豫欲率领三十万齐兵入寇淮西,事先做了备战部署。他令韩世忠移兵扼守淮东,令刘光世坚守庐州,令张俊坚守盱眙,令杨沂中奔濠州,张宗颜赴泗州,待命抵御敌兵。部署停当,他在建康设都督府,坐镇指挥诸路兵马。并且给服丧中的岳飞去信,请他以国事为重,提前销假回襄阳监守。岳飞接书后立即回襄阳就任。
边境上的警报日益紧急,张俊欲弃守盱眙,刘光世想舍弃庐州,两人皆夸大敌兵势力,上报建康都督府和杭州行在。
张浚得悉大怒,立即用书信告诚张、刘二大将,信中责道:“贼人刘豫的士兵,以逆犯顺,如果不予以剿灭根除,何以立国?朝廷养兵,正为今日。只宜进战,不许退后。”
高宗闻警大惊,对左相赵鼎道:
“张俊、刘光世恐怕不足以担负重任,不如命他们退守长江。当令岳飞率岳家军东下,抵制叛贼刘豫。”
赵鼎点头称是,当即代拟诏书,遭使臣星夜送至建康,交给张浚。
张浚接诏后,不禁对参谋吕址慨叹道:
“这样事怎可使得?赵丞相日侍帝侧,难道亦不加谏阻么?&34;
”张丞相有高见,何不上疏一纸,由在下送到杭州去呢?&34;
吕址道。
“好,我这就写。”
张浚遂援笔写道:
“张俊、光世渡江,则无淮南;而淮南之险,与贼共有。淮南之屯,正所以屏蔽大江。若使贼得准南,因粮就运,以为久计,江南岂可保有乎?今正当合兵掩击,可保必胜;若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且岳飞一动,襄、汉有警,何所恃乎?愿朝廷勿专制于中,使诸将有所观望也。”
上疏写好后,即遣参谋吕址驰奏。高宗闻奏,当即手书回答:
“如不是卿的见识高深,虑谋远大,怎能有如此好的主张。今朕一应从卿议决,如各将有不用命,皆听卿就地军法从事。”
张浚接诏大喜,忽得庐州军报,云:
“刘光世已舍弃庐州,撤往长江东岸的采石镇去了。”张浚边读军报边顿足道:
“光世这般畏怯,如何对敌?&34;
于是,张浚命吕址驰往采石截住刘光世。吕址到刘光世马前厉声道:
”诏命已下,如有一人渡江,即斩首示众。“
刘光世闻旨不胜股栗,乃返回庐州死守。
大齐中路军刘麟从淮西架三浮桥,接连渡军,进攻蒙州、寿春交界。张俊出兵抵御,交战三次,不分胜负,相决未下。
刘猊进军淮东,为韩世忠所阻,转趋定远。后从定远趋宣化,欲攻建康。军至越家坊时,忽遇杨沂中带兵二千杀出,锐不可当,杀得刘猊措手不及。
刘猊料不可抵挡,忙魔军退去,改向庐州进发,意欲与刘麟合兵。甫抵藕塘,望见前面有宋军拦住,细看大旗上书写的,乃是一个”杨“字,刘猊大惊道:
”见鬼了。莫非又是那位髯将军么?&34;
杨沂中多须,刘猊因之呼为“髯将军”。
原来杨沂中击退刘猊,料知猊军必趋庐州,遂从间道进军,赶过刘猊前面,立营待着。
当下刘猊据山列阵,命骑士挽弓注射,矢石密如雨下。杨沂中令统制吴锡率强劲士卒五千,先行突入敌阵。虽然前队多数中箭倒下,但吴锡怒马突出,右持刀,左持盾,飞步上前,杀倒贼兵无数。部兵见主将前进,也不管死活,拼命随上,猊部不及拦阻,阵势大乱,连连溃退。
杨沂中指挥大军乘胜追击,而自己率领精骑冲入敌阵,且大声高呼:
“贼兵被击破了。”
刘猊闻声大骇,惊顾左右。部下皆错愕失色,纷纷往后逃窜。
可巧统制张宗颜,亦奉张浚檄文,自泗州来援庐州,正从刘猊背后,乘势夹攻。猊众大败,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刘猊逃奔到李家湾,又遇张俊统兵杀来,吓得魂飞魄散,忙向前夺路逃生。偏张俊不肯放他过去,指挥兵士把他围住。刘猊左冲右突,不能脱身。亏得谋士李愕劝他卸甲丢盔,钻入步兵队里,方得溜出重围走脱。
刘猊原有十万大军,在越家坊、藕塘、李家湾三处连连惨败,被杀死三万,投降五万,逃散二万,几乎全军覆没,使齐军大为夺气。
刘麟刚闻刘猊初败,就惊得退军数十里,不敢和张俊交战,所以张俊得以转攻刘猊。后闻刘猊全军覆没,越觉丧胆,即退兵回去。
大齐西路军孔彦舟闻东路刘猊军尽没,中路刘麟军撤退,也随之解除对六安的包围而去,
金兀术屯兵三千于黎阳,行黄佐“隔岸观火”之策,按兵不动。至齐军败还,便遣使至归德,诘责刘豫,说他无用。刘豫哑口无言,进退两难,自感渐失金人的欢心了。
刘麟年轻气盛。他对金朝不派兵援齐侵宋,已经不满;又见父亲横遭金使谴责辱骂,更是一肚子怒气,便当着完颜妃的面对父亲刘豫道:
“父亲,大丈夫在世,岂能受这窝囊气?倒不如摆脱金朝,自己干算了。”
刘豫虽对金朝也有气,但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便劝道:“小不忍而失大谋,此话千万别对外人说。万一传到兀术大将军耳中,还不人头落地?&34;
完颜妃听后微笑不语,似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