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空城计(第2页)
部将万政进言道:
“蜀军退去,定是司马都督在蜀军背后用兵,有了效果。此时何不尽起秦川之兵,随后追杀,趁势夺回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不世之功!&34;郭淮听了也跃跃欲试,部将方礼却道:
“秦川被困月余,二万兵马损伤过半,而且消息断绝,只知朝廷派司马懿率军平西,却不知他有何作为。秦川之军已疲惫不堪,如果轻出,中了诸葛亮之计,后果不堪设想。”
郭淮听了,也觉有理,按兵不动。
又是过了二日,忽报司马都督军书到。郭淮看书,原来是司马懿命令他尽倾秦川之兵,向三郡进迫,追击西退蜀军。
郭淮原属雍凉都督夏侯统辖,现在夏侯驸马兵败,雍凉易帅,他自然就得听令于司马懿了。
然而,蜀军为何而退,都督大军现在什么地方,令他进兵三郡,有什么战略目的,书上只字未提。
下书军使是一个五十上下的人,又是一身蜀军打扮。老弱瘦小,却精明干练。下了军书,又拿出司马懿的手令,原来都督委他监军之职,督促郭淮马上出兵。
郭淮唯唯,不置可否,只用眼睛望着他的部将万政、方礼。方礼是个精细之人,他怀疑这是蜀军假扮。孔明硬攻奏川不下,佯作退兵,又假司马懿之令,想迫他们出城,调虎离山,伺机破城。
“司马都督现在什么地方?”方礼疑问。
下书军使回答,他行前都督还在街亭,现在大概正在向三郡进兵的途中。
方礼又问:司马都督有无想过,如果秦川之兵倾城而出,中了诸葛亮诱兵之计,秦川失守,郭太守如何担当得起?
下书军使又说,行前都督交代,蜀军在秦川久攻不下,在渭南打成僵局,锐气已丧。又加街亭失守,后路将断,这才仓惶退兵,已成败军之势。清各路兵马,大胆追杀,不可犹豫,丧失良机。
万政听军使这样说,只恐方礼多疑,误了时机。就对郭淮道:“近来蜀军攻势一日不如一日,终于撤军西去,足以说明司马都督所言极是。孔明要退兵了,咱们赶紧追杀,可获大胜。”
郭淮本是雍凉大将,足智多谋,身经百战,而且很少打败仗。但对天下闻名的诸葛亮,他不敢大意,不得不多想想,多看看。没有十分把握,他绝不肯轻易出兵。
又是过了一日,曹真军使到原来曹真也接到了司马懿的军书,请他北上秦州,合围诸葛亮。
曹真看书,先是大怒,他们当初虽然都是托孤大臣,但是现在曹真是大将军,司马懿不过是镇守一方的都督,应该由他节制才是,司马懿不向秦州靠拢,听他调遣,反而下书调他北上,这不是尊卑倒置了吗?
但他气是气,却看出司马懿比举不同凡响,可能会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创造奇迹,全歼蜀军,建立大功。从国事考虑,他决定不去计较这点名誉得失,应约挥师北上,共图大举。
兵发秦州,曹真忽想郭淮原是夏侯属下,他会不会借口拒绝司马懿的命令,而使司马懿的计划出现漏洞呢?就以大将军的身份,下书郭淮,命令他听从司马懿的调遣,立即出兵。
郭淮看了曹真下的军书,不敢迟疑,点齐人马,命令万政、方礼为前部,自率中军。秦川除老弱伤残不能动的以外,全城兵马悉数出动。
秦川距天水郡治最近,郭淮令万政、方礼向天水靠拢。不知他是被孔明打怕了,或是怕孤军深入反被蜀军吃了。他不敢北上,把兵马开向南安、安定郡。没有按照司马懿的意图,对蜀军形成半月形包围图,而是引兵缓缓西进,因为他心中有数,天水有司马懿的兵马接应,秦州还有曹真的大军作后盾。一旦遭到诸葛亮伏击,进可与天水的司马懿会合,南逃可以借秦州的曹真为援,秦川兵马可保万无一失。
关中一春干旱,夏来还是无雨,且又战火四起,干戈不息,百姓纷纷逃亡。真是赤地千里,荒无人烟。郭淮骑在马上,望着一马平川的关中大地,心情特别沉重。
他不是可怜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是可怜他自己在这片土地上,付出半生的辛劳,至今难有成就。想当年,他从高祖曹操征汉中,多有进言,每被采纳,之后留在夏侯渊帐下,就已经是职重三军的司马了。
夏侯渊丧军失地,被黄忠所斩,军马大乱。还是他收集散卒,推举荡寇将军张合为军主,这才安定军心。随后又护张合、杨秋二将讨贼,镇定关中,以拒西蜀。
此后张合、杨秋等都已是赫赫有名的大将了,而他还只是领雍州刺史的虚街,在人家帐下受人驱遣。五年之后,获实授雍州太守,此时他已是四十上下的人了。
此次扼守秦川,独当一面,死守孤城三十余日,其功已经不小。现在他既受司马懿调遣,又受曹真节制,千万不能被人家当做他们手中建功立业的工具。一定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自掌手中之兵,见易而取,知难而退,周旋于两位主帅之间,避免与强敌交战。保存实力,出其不意,再建奇功。
兵马行至天水境内,前军来报,司马懿二万精兵直奔西城方向,命令郭淮引兵向北,齐头并进。
郭淮知道西城县乃是三郡的总路口,诸葛亮的中军帐也一定设在那里,两军相遇,必有一场恶战。
司马懿令他引军向北,是想让他打头阵,把蜀军引出西城,让秦川之军去和蜀军打一场消耗战,好让他自己趁虚而入,占领西城。
这真是岂有此理,把他看傻了!
此时曹真的大军还在几百里外,与蜀将刘巴、吴班争夺秦州。郭淮暗想,自己不过一万人马,向北与蜀军交战,必定凶多吉少。但是都督之令也不能违抗。便令前军扎营,一面驰书向曹真求援,一面派探马向北探听蜀军虚实。行行停停,似是等候曹真的大军到,又似是向司马懿靠拢,就是不肯引兵向北前进一步。
4
孔明的中军帐就在西城县内。大军乍退,他片刻也不敢安歇。每到一个地方,就叫打开方域地图,伏在上面仔细研究地形,思谋退兵之策。
连日劳顿,他已经疲惫不堪。然而兴师动众,无功而返的懊恼,和能否安全撒出关中的忧虑交缠在一起,更使他心烦意乱,片刻不得安宁。
他早知道,进军难,退兵更难。
当初派出大将魏延援救街亭,并且交代魏延进退之策。他就料到司马懿在街亭,一定不敢久留。但是此人也是不好牵的驴,兵马撒出街亭之后,司马懿是投秦州向曹真靠拢,还是向秦川找郭淮会合?这却难以预料。
现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虽然还在蜀军手中,但是兵力只有二万余,而且分散在陇西几百里方圆之内,备多力分,也不能久留。
他早已下令退守秦州的刘巴、吴班二位大将,务必死守秦州,挡住曹真,掩护三郡之军撤退。又令吴懿、刘琰二将尽迁南安、安定二郡军民官吏和粮草马匹,尽快向天水集结,以便统统搬往汉中。
人口、粮草、马匹,对他来说,比占城夺地更为重要。三国鼎立,连年征战,蜀中不但地小物匮,人口也逐年减少。北伐虽然失利,但能迁三郡人口、粮草、马匹入汉中,也算是小有所得,不枉此行劳师动众。
对付司马懿的二万魏军,孔明也作了围歼的布置。不论司马懿往哪个方向逃窜,都将落入蜀军的重围之中。
他估算魏军从街亭撤到天水,最少得二天时间,此时他的大军已经在天水郡完成集结,正好可以在大军撤回汉中之前,顺便把这二万魏军一口吞了。
但他又担忧,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守军,本是归降的魏军将士,现在蜀军向汉中退兵,大势于蜀不利,会不会发生什么事变?而且尽迁三郡人口,百姓会不会安土重迁,或是以死相拒,或是四处逃散呢?
为防万一,他又命令向天水集结的马岱、廖化、马忠、张疑、袁 各部,绕道南安、安定,帮助吴懿、刘琰搬运粮草,迁徒人口,保证他们安全撤出二郡,
诸事安排才定,时已三更,夏夜凉风一吹,孔明只觉眼前金花直冒。一阵倦意袭来,头一歪,竟靠在案头睡着了。
手上的烛台却还紧紧握着,盏上滚烫的烛油流到手背,竟也毫无知觉。他已经二天二夜未睡。除了布置撤军,对付司马懿的二万敌军之外,军中大小事情,还得--过问,此时他已是极度疲劳。
杨仪、向朗守在一旁,见烛油滴到丞相的手臂,赶紧扶正烛台,让他松手;又取来一个靠枕,把他的身子放顺,想让他在案前安歇片刻。
不料这一动,便把孔明惊醒,他赶紧收起双腿、坐直身子问道:“秦州那边,刘将军和吴将军有什么消息?&34;
杨仪、向朗望着丞相熬得发红的眼睛,心里真是又怜又痛。仅几天功夫,丞相就苍老了许多,只见他眼眶深陷,脸色憔悴,发鬓紊乱,双鬓竟添了斑白。
杨仪知道,丞相担忧,秦州失守曹真和司马懿会合,断了蜀军回归之路。便赶紧回答,秦州那边,刘、吴二将遵丞相严令,死守不动,使曹真北上受阻,寸步难行。他请丞相放心,安心歇息片刻。
孔明并不放心,又问向朗道:
”司马懿现在什么地方?&34;
向朗是专门负责监视司马懿二万魏军行踪的行参军。他已经派出十几路探马,分散在天水郡各个路口,密切注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天黑之前,有探马报告,司马懿连夜拔营出了街亭,分五路出山集结。但他是向秦州而去,还是朝天水而来,还不得而知。派去再探的人,还没回来禀报。
孔明听司马懿撤出街亭,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当初他令魏延退守阳平关,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在司马懿果然逃得快。
他又伏案,把眼睛盯向魏军出山之后集结的地点。此地离秦州二百余里,距天水郡百余里,来西城还不到百里。但秦州是蜀军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他料司马懿会选择往秦州方向突围。这样,才可以和曹真前后夹击,攻占秦州,回头再图天水的蜀军。
而西城是蜀军的中军所在地,司马懿绝不会自投罗网,往蜀军兵力最强的方向逃窜。应派人马前往天水西路埋伏,作为疑兵,断司马懿逃向秦州之路,把他迫回天水郡,以期围歼。
“现在西城中军帐下,还有多少人马?”孔明忽然问道。
“中军帐下只有关兴、张苞的五千护卫军了!”杨仪应声回答。孔明眉头一皱,转向行参军向朗问道:
“前往南安、安定的马岱、廖化、马忠、张嶷、袁各部,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西城县?&34;
向朗随时都和蜀军各部保持联系,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急忙回答:
”马岱他们帮助吴懿、刘琰搬运二郡粮草,迁徙二郡百姓,来来去去,行程缓慢。各部人马,大约--天以后,才能到此集结。“
&34;--天以后,太慢了!”孔明听了,不断摇头。忽然又对杨仪道:“你把关兴、张苞叫来!&34;
杨仪不知丞相有何调遣,只是遵命大声传呼二将进帐听令。孔明把二位小将叫到陇西方域图前,手指一点,说道:”我们看,这是秦州,乃是渭水上流的重镇。现在曹真的大军还在日夜攻打,而司马懿的二万兵马也可能往秦州方向突围,如一切果如所料,刘将军、吴将军就会腹背受敌,秦州恐难坚守。秦州若失,曹真、司马懿就会合兵断我退回汉中之路,形势十分严峻。“
关兴、张苞听了似懂非懂,但知丞相对他们可能另有派用,就齐声道:
”但听丞相调遣!&34;
杨仪已经明白,丞相想把西城中军帐下仅有的五千人马调去阻击司马懿,便赶紧提醒道:
“西城中军帐下,除了这五千兵马,就剩下百余位文官椽吏,而马岱他们的大军到来,还得一二天时间呢。”
“丞相,假如司马懿忽然掉头往西城而来,西城就无兵守城了?”向朗也惊叫起来。孔明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道:
“司马懿果真有这胆略,中军可以退出西城,向南安、安定的大军靠拢。”
杨仪、向朗只是觉得不妥,调走了这五千护卫军,承相就成了光杆司令,他们这些文官椽吏就没了安全感,敌军若到,他们只好东手待毙了。
孔明见他二人力劝,只好把关兴留下,命令张苞带去二千五百人马作疑兵。严令张苞见了司马懿,只能虚张声势,不许交战。
张苞依计领兵去后,孔明还是感到心神不宁,总以为他的布置,什么地方还有漏洞。
他又伏案细看地图,秦州的刘巴、吴班二将,有张苞在他背后作疑兵,挡住司马懿,料想还能坚守数日。只待大军在西城集结后,他们便可以一同撤向街亭。这一方面看来,似乎不必忧虑。
司马懿南下,若遇张苞疑兵,必定迟迟疑疑转头向天水,与秦川北上的郭准会合。这样虽然让这老贼溜之大吉,但中军大队人马可以从从容容,由街亭撤出陇西。
进退方略、兵力部署及应急措施都十分严密,无懈可击,看不出有什么漏洞,孔明却还是不能放心。
他叫推车使者罗安进来,他要出去静一静心,再理一下思路。他还是怕连日心烦气燥,难免有失,
中军帐就设在县城的校场上,夏夜星空,凉风徐徐吹来,孔明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下弦月只剩下一钩虚痕,淡淡的亮光下,忽然传来一阵鸡鸣。孔明觉得奇怪,兵荒马舌,这里竟然还有人家养着报晓的公鸡。一天以后,他就要把这里所有的男女老少全部迁往汉中,以后,这里就是一座空城,甚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将也看不到一户人家。他想,这样做是不是掠夺?是不是破坏了这里的安宁,他是不是太残忍了?
然而他必须这样做,否则这次退兵以后,他就无力卷土重来,光复汉室了。三国纷争,最终还是苦了百姓,孔明想到此,不由以手按额,仰天长叹。几阵鸡鸣之后,那钩月痕渐渐黯淡,四周也灰蒙蒙地亮了起
来。孔明知道,天亮以后,将有更多的事情等他处理,他没有空闲在比感时伤怀。
才转车头,就见向朗、杨仪等百余人文官椽吏,迎面朝他仓惶
涌来。
孔明见状,知有大变,急令罗安推车快速迎去。
“丞相,司马懿的二万大军往西城奔来,离这只有三十余里了”相距还有十来步,行参军向朗就迫不及待大声裹告。
”司马懿来了?”孔明大吃一惊,
“丞相,赶紧换马离城,往南安、安定二那靠找”杨仪话刚落音,就有人牵来坐骑,请丞相上马。
仓惶弃城而去,就把西城大量的粮草、马匹,和其它器物,白白送给了魏军。这些军需之物,是置军千辛万苦从各地征凋、搬运来的,是蜀军的命根子。如果落在司马懿手中,那真是雪里送炭,让二万魏军如虎添翼,而蜀军失去补给,又被占去要冲,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孔明不动声色,杨仪、向朗等百余人文官椽吏更是急如火焚,他们齐声催促道:
”丞相,快走呀,否则就来不及了”
“不能走!”孔明忽然厉声喝道
众人听了这话,好似晴天霹雳,都吓得面如土色。他们这些文弱书生,怎能抵御司马懿的二万大军呢?
孔明下车,让罗安扶上坐骑,急往城楼而去。众佐吏见丞相上城,纷纷尾随在后,寸步不敢离开。
孔明在城头沿马道绕城一周,只见西城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出口只有个,是个易守难攻之城。
这地形他早就熟记在心,不过此时看了,心里更加着急。坚守的条件再好,但兵力悬殊,城内二千五百兵马也难敌十倍魏军。如果此城被司马懿占据,蜀军要夺回来就更难了。他又策马来到西门城楼,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人斯叫之声隐约可闻。不用半个时辰,司马懿就要兵临城下了,
杨仪、向朗等百余人文官椽吏,更是惊得魂飞魄散,颤抖着站在一旁,完全没了主意。
就在十万火急之际,孔明忽然喝道:
“大开城门,任何人不许随意走动,不许高声说话,违令者斩!&34;
5
司马懿此时在离西城三十里处,停了下来。他想此时蜀军必定森严壁垒,严阵以待。魏军一到,马上就会有一场恶战。
他怕孤军深入,反被诸葛亮一口吞了,就派次子司马昭领十余骑先去探个虚实。
司马懿派出司马昭之后,最关心的是郭准和曹真的动向。”现在郭淮在什么地方?&34;
“郭将军还在天水郡附近,他们行动十分缓慢,根本就没有和咱们齐头并进!”司马师抱怨道。
“他这是怎么啦?”司马懿听了,眉头一拧,又问:“曹真的大军跟上来没有?&34;
”曹真北上被阻,还在秦州攻城呢。“司马师对这支大军,更是露出毫无希望之色。
司马懿听了,不由一怔,心里暗暗叫苦。
张合此时却不动摇。他认为已经没有退路,只有抢占西城,扼守三郡的总路口,郭淮就会迅速北上。秦州的西蜀守军也会因此动摇,曹真也很快就会跟了上来。
”都督,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此刻,只有强攻硬打,不惜代价抢占西城县,咱们才有立足之地!&34;
司马懿却动摇起来,郭淮显然是看出他的意图,不肯引火烧身,当作一支偏师,为他攻占西城分散蜀军兵力。而是在一旁观望徘徊,等待时机有利了,才肯和蜀军交战。
曹真北上受阻,这恐也是诸葛亮早有防备之故,依靠曹真更是无望。这么一来,他的二万人马,仍然还是网中之鱼,处境并不比在街亭好多少。
正不知是进是退,司马昭率十余骑探马回来了。司马懿急问:“西城有多少蜀军?&34;
”父亲,西城并没有蜀军防守,城门大开,城头也不见一兵一卒!&34;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司马懿以为听错了。
“西城是一座空城!”司马昭又重复一遍。
“你看清楚了吗?”司马懿还是不能相信。
“看清楚了!”司马昭肯定地回答。他率十余骑,先在远处了望,只见城门大开,城头也无人影,连一面旗帜也不见。
他们都觉奇怪,这么重要的地方,蜀军怎么会没有派兵防守呢?
为了验证虚实,他决定亲自去探一探,便化装成过路百姓,走近城门,只见十几个老者,在城下洒扫门道。
他便装作十分惊恐的样子问他们,听说这里要打仗,他是过往的商客,有一大批货物,不知道该不该从这里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