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7章 西施效应(第3页)

 西施触景生情,便对夫差请求说: 

 “大王,过了年,你放臣妾回苎萝村一个月,看看我那可怜的阿妈,好不好呀?&34; 

 ”不行,不行。寡人怎么能够离得开你。“夫差绝不同意。”大王如果离不开臣妾,就陪臣妾一道回去吧!&34; 

 “这更不成。”夫差摇摇头。 

 “怎么不成?难道当了大王,就不要见丈母娘了?”西施故意逗他。 

 “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讲好要做一对平民百姓那样的思爱夫妻吗?只是寡人一动身,便兴师动众,地动山摇,恐怕你那东、西两个兰萝村,都住不下我的随从大臣和武士。”夫差真诚道。 

 当然,西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讲讲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已。见夫差认了真,她也不再说什么。船驶到太湖口,看千里太湖,帆影点点,鸥鸟阵阵,一派渔猎繁忙景象。夫差本想在此垂钓,但见风浪太大,怕西施身体吃不消,便返航归来。 

 船靠进山麓小码头时,忽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年人,一手镇拄着长拐杖,一手端着破钵头,踉踉跄跄地从丛林中走到码头上,刚好挡住了上岸之路。看样子,显然是一个乞丐。 

 两个武士跑到乞丐面前,喝道: 

 “大王在此,赶快让路!&34; 

 ”我正是找大王行乞,让什么路!“那乞丐根本不理。”大胆狂徒,竟敢拦路,拉去斩了!“夫差厉声喝道。两武士猛扑过去,一人一边欲拖他向后走。但他却像石柱一般,屹立着,怎么也拉不动。 

 两个武士急了,挥剑就劈,却被他的拐杖轻轻一举,将剑打落地上,两武士人随剑飞扑倒地上。 

 夫差一惊,拔出御用金剑,一个跃步,从船上跳到码头,大喝一声,直劈乞丐。 

 乞丐把头一偏,躲过金剑,拐杖一挥,却变成了一把长戟,刺向夫差。夫差用金剑架过,闪在一边,两武士捡起地上的剑,爬起来再取乞丐。那乞丐左击右刺,竟把两个武士双双刺倒。 

 夫差见两武士奄奄一息,大惊失色,赶忙往小船方向跑。那乞丐竟一个翻身,跃向夫差前面,挡住了退路。两人在石阶上你刺我劈,似乎不分胜负。你来我往之间,夫差一个失手,金剑竟被打落水中。 

 西施一急,便脱去外衣,跃进水中,捞起小金剑,交给南林女。她上船后,见乞丐的长戟正向夫差胸膛刺去,忍不住大喊一声,闭上眼睛。但在她张开眼睛之时,却见到乞丐的一只手臂齐肩断落,长戟也随之掉落地下。那断了一只臂的乞丐,居然拾起那截血淋淋的臂膀,向丛林飞逃而去。 

 夫差也不追赶,俯身捡起地上那把带血的御用金剑,凝视良久,道:&34;怪哉,怪哉。“ 

 西施和南林女都已下了船,跑上码头。西施奔向夫差,关切地问: 

 ”大王,你没事吧?&34; 

 “没事。”夫差惊诧地看着西施:“爱妃,刚才掷金剑救寡人的是你?&34; 

 ”不,是南林姐。“西施如实说。 

 ”南林女,你身怀绝技?“夫差一脸狐疑。 

 ”大王见笑了。“南林女顿首道:”奴婢从小砍柴,颇有点臂力,那有什么绝技?&34; 

 “没有绝技,怎么这一剑会劈得这样准?”夫差仍不相信。“这是大王的金剑有眼,所向无敌。”南林女道。 

 “南林女,寡人要好好感谢你!”夫差道。 

 “大王,你要感谢就感谢贵妃娘娘,是她跳入水中,捡起这把金剑。”南林女道。 

 “你们两个都是寡人的救命恩人,今后我要加倍善待你们。”夫差转向西施道:“哎哟,你全身都湿了,我们赶快回去吧!&34; 

 此时,见山上的武士像蚂蚁似的涌下山来。为首骑马的将军,竟是银发白须的太师伍子胥。他下马跪拜道: 

 ”大王,臣来迟了,让大王受惊了,臣该死!&34; 

 “太师免礼。”夫差道:“刺客是谁?怎么事先不知道?&34;”臣早晨刚接到报告,说有个乞丐形迹可疑,立即派万名武士搜巡。没想到竟混到灵岩山来。现刺客已从丛林中抓到。臣带他回府中审讯,便知其来历。“伍子胥道:”大王,现在天气寒冷,灵岩山不宜再住,望大王早日回长乐宫主政。“ 

 ”寡人知道了,即日便回。“夫差道。 

 回到馆娃官,夫差挽着西施,直入进她的卧房,伯太宰尾随而至,顿首道: 

 ”大王,越国范大夫求见。“ 

 ”他来做什么?“夫差道:”寡人和贵妃都很累,要休息一会儿。你去陪范蠡坐坐,带他看看馆娃官景色。有话今晚再谈。“ 

 ”臣遵命。“伯嚭出去了。 

 西施听说她日夜偷偷思念的心上人范蠡突然来到,惊喜的泪水忍不住如泉涌出。此时的她,是多么想早些见到范蠡,一吐十六个月来的痛苦思念啊!然而,她已是一位吴国的贵妃娘娘,此身已属于另一一个同样真心爱她的男人,怎能对范蠡想见就见呢? 

 刚才,夫差和刺客你死我活的搏斗,她是多么担心夫差死于刺客之手啊! 

 想想内心深处,有理智的成分。范蠡曾交代,要”兴越灭吴“,夫差不能早死。如果夫差死了,让智勇双全的太子友在伍太师扶佐下继位为王,那越国就顷刻绝灭,复仇雪耻更没有希望了。只有夫差这棵大树在,越国百姓才好乘凉,越国宗庙才得以保全,吴国江山才会像一丘沙山那样慢慢地风刮沙失,夷为平地。 

 但更多的是感情因素。这位称霸列国的英俊君王,虽然骄奢淫逸,杀人如麻,但躺在西施怀里,却温顺得像一只可爱的小绵羊,有说不尽的温柔爱意,有道不清的雄性风味。 

 人心是肉做的,女人最易动感情。身为一个女人,当她被夫差万般疼爱的时候,很难不做出相应的情感回报,特别是一个离乡背井的寂寞女人,又怎能不渴望一个男人的身心慰藉?郑旦的醋意正由此而发,西施何尝能够超脱到不想占有这位多情的当今英雄?这就使她面临着”背叛祖国,还是背叛爱情“的痛苦抉择。 

 如今,西施已不是纯情的山村浣纱女了。范蠡的深情,夫差的厚爱,在她心中成了半斤对八两的一双苦瓜,已经很难分得清谁轻谁重了。 

 想想范蠡,一介楚国文韬武略的书生,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为了报答越王的知遇之恩,试试自己的聪明才智,竟策画了一个”美人计“,连自己唯一的心爱女人,都赔进去,让倾心相爱的两个人都做出如此痛苦的牺牲。这一切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他有否想到忠于他的心上人,在被另一个男人疼爱的特殊环境下,怎能保得住一颗纯粹的心,更不用说洁净的身子了。其实,天下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傻的人。 

 范蠡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越国的大事有求于吴王?还是因为难忍别情而专程来看她,同她一起酬还一年多的 

 相思债?可是夫差和她寸步不离,特别是近四个月来,形成了一种没有她在身边就睡不着的的怪习惯。夫差怎能允许西施和范蠡单独相见,重圆温馨的旧梦呢? 

 这咫尺天涯,更增添了她的相思之苦。 

 6 

 晚饭后,在伯嚭太宰的一再奏请下,夫差和西施终于在馆娃阁的大殿里接见范蠡。 

 西施头戴珠冠,身着霞袍,以秀丽端庄的上国贵妃娘娘仪态,出现在范蠡的眼前。不知他此时看到她这样打扮,该有何感想?是否还是当年那明媚天真、令他沉醉的浣纱姑娘? 

 伯嚭、王孙雄早已在大殿里,陪同范蠡恭候。不料在夫差和西施刚刚坐下朱漆龙椅之际,伍子胥相国和王孙骆大夫却从大门外急匆匆进来。这使西施和夫差对范鑫轻松的便殿接见,成为一场严肃的大臣晚朝。 

 伍子胥抢先跪奏道: 

 “大王,刺客已经招供了。” 

 “啊?”不知刺客之事的伯和王孙雄都微微一怔。 

 “他怎么招供,请讲!”夫差道。 

 “这刺客一口咬定是越国勾践派来刺杀大王的!”伍子胥 

 道。 

 “啊?”夫差和在场的人都惊叫起来。 

 西施眼睛瞪着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的范蠡,也惊得捏了一把汗。 

 没想到一向眼睛盯住越国的伍太师,又接着说:&34;但是,臣不相信。“”为什么?“夫差问。 

 ”因为,勾践尽管矢志要报三年囚居石室之仇,但他阴险奸诈,又有心机莫测的范蠡和富有奇谋的文种相辅佐,不可能用这种笨拙的手段。于是,臣采取迁回的审讯之术,终于使刺客招了真供,乃是楚国昭王派他来刺杀大王的,以报先王破楚之恨。“ 

 ”大王,臣以为太师讲话有些不妥。既然查明刺客不是勾践派来的,可见越国臣服不二,又何必拖泥带水,把无辜的越国君臣骂了一通。“伯嚭出班奏道。 

 ”是呀,此事和勾践无关,就不必说他们了。“夫差道。”大王,老臣之所以要查明真相,是想让我们头脑清醒,说明所谓“臣服不二&39;的邻国,都是靠不住的。”伍子胥语重心长地道。 

 夫差听了,正思索着,又听到太宰伯嚭奏道: 

 “大王,越国大夫范蠡有事禀奏。” 

 “范蠡,你这次来做什么,有事请讲。”夫差道。 

 范蠡黑发束顶,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腰系一条绣着蛇形的花纹宽带,不卑不亢地步向前来,跪伏叩首道: 

 “东海贱臣勾践命小臣范蠡,前来叩见大王,恭祝大王福体康泰,万岁,万万岁!&34; 

 ”免了。“夫差挥挥手。 

 ”小臣范蠡叩见施贵妃娘娘,祝娘娘玉体康安,万事如意。“ 

 ”范大夫免礼。“西施欠欠身。见他又黑又瘦的脸,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流出来。 

 ”大王,越国地势低洼,东海台风险恶,历来水旱不调。今岁特大洪灾,田园全部淹没,五谷颗粒不收。方圆八百里越国全面陷入饥荒。许多地方易子而食,惨不忍睹。愿从大王乞借太仓之谷万石,以救目前饥馁之急,明年谷熟,当即加利奉还“范蠡连连叩首。 

 原来范蠡是为借粮而来。西施听到故乡易子而食,不禁心痛难忍。她见夫差脸上没有笑容,似在沉思。 

 伍子胥首先反对,奏道: 

 “大王,不可,不可。今日之形势,不是吴国灭了越国,就是越国灭了吴国。据臣所知,越国今年洪灾,并非颗粒无收。如今他们来借粮,决不是他们真的饥荒,而是文种的破吴七术之一,欲空我吴国之粮仓。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怎能用粮食去资助敌国呢?以臣之见,借之不加亲,不借不成仇。大王不如辞之。” 

 夫差听后微微点头,但并未做声。 

 伯嚭奏道: 

 “大王,如今越国臣服吴国,越国的百姓,也是大王的百姓。今年越国闹洪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越国百姓正处于饥饿的煎熬之中。大王施仁义道德于天下,对自己属国的百姓怎能见死不救?以臣之见,还是借给越国万石谷,责其明年加利偿还。这样既有利于吴国,又有德于越国,何乐而不为?&34; 

 范蠡见夫差在伯太宰讲了之后,仍然沉思不语,便把目光扫向了西施。 

 西施从他那无助的目光中看出他的哀求,哀求她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然而,这位对勾践忠肝义胆的楚国书生,竟忘记了自己对她关于”不预朝政“的交代。在此场合,她怎能替越国讲话?但父母之国的大事,她又怎能不帮。可是怎么帮呢?颇费思量。 

 又听王孙骆奏道: 

 ”大王,粮食是国家根本。没有粮食怎能南征北战?越国虽已臣服,现为下国,但上国下国毕竟是两个国家。如果现在借出万石之谷,万一明年越国无力偿还,吴国也遇不测风云,那可怎么办?依臣之见,不借为好,请大王三思而行。“ 

 夫差反复思量之后,终于开口了: 

 ”越王臣服于吴,越民之饥,即吴民之饥。吾何爱积谷,不以救之?只是连年南征北战,太仓储积消耗甚大,这万石借粮颇感为难。这可真是大国有大国之难处呀!&34;听了夫差的语意,西施大惊失色,眼前一黑,往后倒去。南林女眼尖手快,已扶着西施下殿。西施隐隐听到夫差的声音: 

 “贵妃娘娘今天和寡人一道同刺客生死搏斗,身体不适,需要休息。众大夫退殿吧!&34; 

 南林女刚扶西施躺在床上,夫差就急匆匆跑进来。他边跑边问: 

 ”爱妃,你怎么样?&34; 

 西施闭上眼睛,低声道: 

 “臣妾心痛难忍!&34; 

 夫差伸手摸摸西施的额头,惊叫道: 

 ”哎哟,头这么冰,南林女,你赶快去叫御医!&34; 

 “我不要御医!”西施推开他的手道。 

 “南林女,上次娘娘生病是你医好的。你赶快为娘娘医一医吧!医好了,寡人再赏你黄金十镒。”夫差道。 

 “大王,娘娘上回是头痛,这回是心痛。奴婢只会医头,不会医心。现在有一位会医百病的郎中,就住在这客楼,大王何不请他来为娘娘治病?&34; 

 ”谁?“夫差问。 

 ”就是六年前为娘娘治病的范大夫呀。“南林女道。”对呀,我怎么会没想到?南林女,你赶快去请!“夫差拍拍 

 头。 

 听说夫差命南林女去叫范蠡来为她治病,她心中又像打碎了五味瓶,那种酸甜苦辣辛的滋味一起涌上喉口,酸楚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夫差轻轻地为她抚摸心口,温柔地哄她道: 

 ”爱妃,不哭,忍一忍,范大夫就要来了。“ 

 范蠡在伯嚭、南林女陪同下来了。 

 他向夫差和西施礼貌地叩头后,便向西施投来那双令少女阿光销魂的深邃目光。她从他的目光中,读出了他的欣喜、赞赏、祈求和克制,她报以怨恨、痛苦、思念和忍耐的一瞥。当然,这种电光石火般的目光碰撞,只在不易被人觉察的一瞬之间,他便弓身床头,叫她伸出手肘,让他慢慢把脉,并叫她吐出舌头让他看看舌苔,还探手轻压她的额头。她那十六个月思念之苦,近五百天克制之痛的泪水,在此气味可闻、身手可触之际,竟像开了闸的湖水,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拾。 

 夫差见西施突然放声大哭,以为她痛得厉害,焦急地问范 

 “范大夫,娘娘什么病?不要紧吗?&34; 

 ”大王,小臣观贵妃娘娘之病,乃是&39;急火攻心,气塞心痛“之症。医书云,痛由火起,火由事出。要治好娘娘之病,需找出起火事由,解开了娘娘烦恼之事,就灭了攻心之火。火灭气顺,气顺心安,娘娘之痛也就好了。不知娘娘遇到何等难事,造成急火攻心?”范蠡一副神医的模样。 

 “爱妃,你有什么难事,快讲吧,寡人帮你排忧解难。”夫差关爱地说。 

 西施不哭了,她理一理思绪,哽咽着道: 

 “大王,臣妾一个山村浣纱女子,承蒙大王和王后娘娘错爱,封为贵妃,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然而生我养我的父母之乡,却遭受特大洪灾,颗粒无收,全越饥荒。如今,借粮无门,叫天不应,喊地不灵,只好眼睁睁地饿死山野。西施得宠大王,贤震越国,德闻天下,却不能救父老乡亲于倒悬,这叫西施有何颜面活在人间?恳请大王成全臣妾拳赤子之心,款款孝女之情,从现在起不进饮食,陪父母乡亲同饥共饿,以求超度天国。大王待臣妾一片真情,感天动地,只好待来生再报了。” 

 “原来爱妃的心病还是越国借粮之事。这有什么大难?你为什么不在殿上说?&34; 

 ”大王,臣妾严守妇道,既要做越国的孝女,还要做吴三的贤妻,怎好当着大臣之面预问朝政呢?“西施为难地说。 

 ”你不是就坐在我身边吗?怎么也不懂得在这里捏一下?&34;夫差捏捏自己的腰际道:“你这一捏,我当时就点头了,也免得弄出这场病了。” 

 “大王,你现在点头也不迟呀!”伯嚭道。 

 “伯大夫,明天你下山,传我的旨意,开太仓,借给越国万石粮。”夫差道。 

 “臣遵旨。”伯嚭叩首道。 

 “谢大王。”范蠡跪伏在地,叩头道。 

 “范大夫,寡人看在施贵妃娘娘面上,逆群臣之议,贷谷救越。明年越国若是丰收,必须加利偿还,不得失信。”夫差坚定地说。 

 范蠡再拜道: 

 “大王哀怜越国百姓,借粮拯救饥馁,这大恩大德永世都报不完。明年丰收,一定加利偿还。如有失信,天地不容。” 

 夫差见西施从床上爬起来,道: 

 “爱妃,你病好了吗?&34; 

 西施对夫差报以感激的一笑,道: 

 ”臣妾气已顺,火已灭,一块心病全好了。谢大王给臣妾面子。“ 

 ”臣代越国父母乡亲,叩谢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对越国,恩重南林山,情深芒江水,千秋万代,永记不忘。“范蠡跪伏道。 

 西施连忙扶起范蠡,泪光莹莹地道: 

 ”范大夫快快请起。西施身在吴国,情系故乡,没日不忘父母和乡亲,没日不忘那砍薪避雨的南林山洞,和浣纱冲凉的苎萝江水,盼望有朝一日回乡省亲,重温少女之梦。希望故乡人不要忘了身在吴国的游子西施。“ 

 范蠡深情地看西施一眼,领首道: 

 ”贵妃娘娘对故土乡亲和故土山水的深情蜜意,小臣完全明白。娘娘之托,小臣铭记在心,定会--转告不误。请娘娘放心,保重。臣告退了。“ 

 西施点点头,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注视着范蠡快步而去的背影。直至看不见了,她的视线依然僵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