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1章 谣言逼人(第2页)

 ”孩儿不才,所思去花儿甚远。“ 

 ”但说无妨。“李渊道。 

 ”孩儿由李花之白而触云之白,由云之白而思庄子之言。庄子曰:"云者为雨呼?雨者为云呼?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招日:"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世民侃侃道来,神色飞扬。 

 李渊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他不禁想起世民四岁时,有个自称善于看相的书生对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当书生看到世民时,更是惊讶地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当时,李渊被他说得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过后一想,这种话可不能泄漏出去,派人去追杀,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书生了。后来,也就是依了“济世安民“之意,给他取了这”世民“的名字。看来,二郎果然胸怀大志,必成大器。然而,现在公开作此议论,为时太早,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 

 世民看父亲沉吟不语,便看了一下站在一边的张员。张员受到鼓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 

 ”小的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渊一愣,但他对下人一向慈爱,便笑道: 

 ”饮酒赏花,上下一家,但说无妨。站起来说吧!\" 

 张员站了起来,拍拍裤管上的尘土,说: 

 “小的在街上听说,杨花落,李花开。还听说,桃李子,有天下。 \" 

 ”胡说!“李渊勃然作色道。 

 ”小的不敢胡说。这民谚从南方传来,街头巷尾,酒肆茶楼,议论纷纷,都说当今皇上。 \" 

 “来人,给我拿下!”李渊喝道。并立即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李渊世受皇恩,理当忠心报国,岂敢有丝毫僭越之心!当今圣上,开运河,建东都,北巡突厥,东征高丽,功高天地,岂容胡言乱世!什么杨花李花,分明是这奴才信口雌黄,还借言民谚。万一张扬出去,定会招来灭族之祸。留此奴才何用?给我拿下去砍了!\"张员高呼冤枉,那眼睛死死地看着李世民。事出突然,众幕僚面面相觑。 

 长孙夫人拽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李世民刚要站起来,便被李渊用手挥住。 

 李渊用不容分辩的口气说: 

 “今后,凡胡言乱世者,格杀勿论!\" 

 ”二少爷,救命啊!“被拖到台阶下的张员大声叫道。那凄厉的声音在春风中震荡,惊落了许多桃花和李花。 

 站在万氏身边的沓玉轻轻地叫了一声,瘫倒在桌下。 

 李渊杀了张员,心中终有些不忍,他历来宽厚爱人,对下人也是极仁慈的,但这件事,事关身家性命,他不得不忍痛为之。万氏见他闷闷不乐,说: 

 ”老爷也不必过于自责,下人本不应胡言乱语的。“李渊长叹一声,说: 

 “你有所不知,当今圣上生性多疑,那桃李子之说早已喧腾市巷,传进宫中,圣上对李姓者早有所防。蒲国公李宽之子李密任左亲卫之职,圣上见他额锐角方,目分黑白,说他顾盼非常,即令罢职。好在宇文大人从中周旋,李密速速隐去,才保住一条性命。谁知圣上刚刚逐去李密,复又疑到廊国公李浑身上,可怜李公,一门忠义,却落个密谋造反、杀身夷族的下场。杨李之谶,我不得不防啊!\" 

 ”大人与皇上乃姨表之亲,终不致亲亲相残。“万氏说。 

 李渊沉吟片刻,说道: 

 ”帝王之家无亲戚。“ 

 李渊的话不无道理。他深知,历史上帝王之家,父子兄弟相残的不可胜数,更何况是表兄弟。而他对于他与隋炀帝之间表兄弟的感情,更是平淡如水。他记得他在扶风太守的任上,曾得了四匹骏马,那是纯种的胡马,气宇高昂,日驰千里,他喜欢得不得了。窦夫人对他说,当今皇上最爱良驹,你还是把这些马献上去吧!要不,多事的人传上去说你有好马不献,那就麻烦了。李渊觉得此话有理,却又舍不得。后来,果然有人上奏,说千里马本应为皇家所有,而李渊隐而不献,窃为己有,居心不良。隋炀帝果然生气,给他非常严厉的指责,还差一点罢了他的官。小事尚且猜忌如此,何况大事! 

 “帝王之家无亲戚。”李渊再说一次,这次是对万氏的强调,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老爷说得有理。可是那张员既然杀了,多赏给他家人一些银子也就是了。老爷不必放在心上。”万氏说。 

 “吩咐下去,让管家给张家送去二十两银子。”李渊停片刻,又说:“张员有没有儿子?\" 

 ”听说有个儿子,快二十岁了。“万氏说。 

 ”给他在弘化县衙找个差事做。“ 

 ”让他到府里来。 \" 

 万氏见李渊面色不好,便不敢再说下去,转而向外面唤道: 

 “沓玉!\" 

 沓玉正在院子的石桌上与五少爷智云下棋,听到招呼,掀帘进门,问道: 

 ”老爷、夫人有何吩咐?\" 

 “你去告诉管家,让他送二十两银子到张员家。还有,请他上县衙一趟,就说是老爷吩咐的,让县衙给张员的儿子找个差事。”万氏说。\"是。“ 

 沓玉刚刚转身,小少爷智云却拉住她,不让她走。 

 ”不许她走,“智云说:”棋正下到关键处,再几着,她就走投无路了。“ 

 ”去去回来再下不成么?\" 

 李渊笑着说。他很喜欢这个孩子,聪颖、俊秀,不到十岁,便写得一手好字,且善射,虽不能十步穿杨,却也箭无虚发,将来必能文武双全,不辱李家门风。 

 “不成。她这一走,回来准会赖棋,不说她自己走差了,反会说我偷动了棋子儿!\" 

 ”那就让别人去吧!“李渊哈哈大笑说。 

 万氏见李渊高兴,脸上漾起幸福的红云,她一把将智云搂过来,狠狠地亲了一下。智云乃万氏所生,身为妾,儿子能得到老爷的喜欢,自然是当母亲的荣幸。 

 沓玉和小少爷重新来到棋桌旁,却怎么也无心下棋了。 

 那天舅舅被杀,她一时晕倒在地。醒来时,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说是害怕。说害怕不无道理。李老爷素来宽厚爱人,从不因小过而严责下人。可是这一次实在叫人感到意外。说来奇怪,自从那天之后,李老爷的所有言行,在她看来,都带着血光,带着凶气。所有的微笑和仁慈都显得那么虚伪。二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就能抵一条命吗? 

 昨晚,她做了个梦,梦见血淋淋的舅舅站在她的床头,对她说: 

 “沓玉啊,你一定要为舅舅报仇啊!\" 

 一颗仇恨的种子悄悄地在她心中发芽,但她不动声色。这一点,或许是从李老爷那里学来的吧! 

 ”你输了、你输了!“智云说。 

 ”我输了。小少爷,我们以后再下好吗?\"“不成,心不在焉。再来一局,我要让你输得口服心服!\" 

 李渊终于受不了那个梦的折磨,请来了安乐寺的智满禅师为他解梦。智满是一位戒行高洁的禅师,他细细地听了李渊关于身坠床下、遍身为虫蛆所食的梦之后,把李渊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遍,微闭慧眼,笑而不语。 

 李渊心里发毛,问道: 

 “莫非这是个凶兆?\" 

 禅师微笑地摇首道: 

 ”公摒弃闲人,贫僧当焚香以告。“ 

 李渊依言,摒退下人。 

 满室清幽,暗香袭人。 

 禅师起身,对李渊俯首就拜,李渊大吃一惊,连忙起座道: 

 ”大师请起,折煞下官矣!\" 

 “当拜当拜,大人之梦乃大吉之兆!\" 

 ”大师请坐。“ 

 ”夫床下者,陛下也。满身蛆食者,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尔。“智满禅师说。 

 李渊被说得又喜又惊,虚汗直冒。他突然大喝一声: 

 ”何人在外窥听?\" 

 外面静无声息。李渊仍不放心,亲自开门出去巡看一遍,然后再进屋关门,对智满说: 

 “请大师细细讲来。”智满见他沉着谨慎,知道必成大器,便从容说来: 

 “贫僧颇习易,以卦之象,明夷之兆。按易日,巽在床下,纷若无咎,而早吉晚凶。斯固体大,不可以小。小则败,大则济。可作大事,以济群生。无往不亨,乃必成乎。” 

 “虽蒙善诱,实不敢当。” 

 “天将予之,拒之不祥。当今无道,横征暴敛,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承大厦于欲坠之际,公宜当仁不让。”智满道。 

 李渊沉吟不语,智满禅师深知凡事需随缘就机,不可操之过急,便起身告辞。 

 李渊送出大院,说: 

 “大师所示,渊谨记在心。但事关重大,还望大师慎言,慎之又慎。” 

 “这个自然。请大人放心。” 

 大师说罢,飘然而去。 

 当日,李渊着人给安乐寺送去一万两银子,让智满法师重修寺庙,再塑金身。晚上,李渊回房,万氏看他满脸春风,说:“老爷有何喜事,如此高兴。” 

 “智满大师果然不凡。”“梦有所解?\" 

 李渊点点头。万氏说: 

 ”能否给为妾说说,也让为妾与老爷同喜。“”此仍天机不可泄,但喜则可与你同享。“”老爷如何与妾同享心中之喜?\" 

 时值望日,月圆如盘。李渊说:“你我饮酒赏月如何?\" 

 万氏便叫沓玉吩咐下人,在房中摆好宴席。”来来来,今晚我们夫妻来个一醉方休!“李渊举杯道。 

 沓玉站在一旁,为老爷、夫人斟酒。 

 ”你来唱首胡歌,为老爷助兴。“万氏说。原来,这沓玉生性聪明,她平日在窦夫人、万夫人房里,耳濡目染,居然能初通文字和音律。李府中有不少胡人为奴,平日没事,沓玉便向胡奴学唱胡歌,有一次沓玉正在向李渊的马夫胡标学唱胡歌,被万氏撞见。胡标是胡汉混血儿,母亲原来是长安名妓,周朝大象年间被胡人掳去。胡标从小在阴山下长大,会唱许多胡歌。他喜欢沓玉,常常教她唱歌,还送给她一把箜篌(古弦乐器)。 

 “夫人,”沓玉不好意思地说:“奴婢那是闹着玩的,上不了台面的。” 

 “但唱无妨。”李渊一时高兴,说。 

 “就怕干扰了老爷、夫人的酒兴,听坏了老爷、夫人的耳朵。” 

 “哪来那么多话,快去把箜篌拿来。”万氏说。沓玉走出房门,在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这是一个机会,你可能得到李渊的信任和欢心,这是你走向报仇之路的开始。愿舅舅在天之灵保佑我。 

 沓玉唱的是《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风习习,月光如水。沓玉的歌声悲凉而高亢。这歌声在清凉的春夜显得特别哀怨动人。李渊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李渊是个心胸开阔而又情感丰富的人。平时,他那纤细的情感,被繁杂的事务所淹没;而此时,在这美好的月夜,他丰富的情感,被沓玉的歌声,从心灵深处挑拨出来。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李渊对北方草原的粗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