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5章 大谋于心(第2页)

 “窃以为,字以"神"为精魂,只有"思"与 

 "神"会,同乎自然,才能求得化境。”\"精辟,精辟。“ 

 ”再则,字乃案上之书,世为心中之字,写字经世,其道一也。“ 

 ”尔等讨论书法,唐俭喝酒去也。“唐俭又笑道。说着,却在书案前坐了下来,随手拿起《庄子》:”公子又读《庄子》,又读《论语》,出世乎,入世哉?\" 

 “入即出,出即入,圣人之道,以出为入,以人为出。心系天下,则出入自然。”李世民说。 

 “妙,妙极了!”刘文静击掌而赞。 

 “坐而论道容易,真做起来就难了。”李世民转而黯然道。 

 “公子有何难处?”唐俭、刘文静吃惊道。 

 “难就难在不好说。有些事。 \" 

 ”公子难道还信不过我等二人,有何难处,直说无妨,文静得效力之处,当尽力而为。“刘文静说。 

 ”公子但说不妨,刘大人乃铮直之士,不说,反倒显得见外了。“唐俭也说。 

 两个人都真诚地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说: 

 ”不是信不过二位大人,只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 

 方。“ 

 ”那就到难老泉去,边喝边谈,如何?“唐俭说。”如此甚好。“ 

 说着,三人从李世民的书房走出来,不料在回廊上碰到李渊与刘世龙从外面走来,李渊看到唐俭刘文静,兴致勃勃地说: 

 “二位大人来得正好,我那新进的三勒浆,正愁着没人喝哩!\" 

 三个人只好又跟着李渊走了进来。 

 李渊命在花厅摆好酒席,除了三勒浆,还有玉露团,乳酿鱼,红罗丁等,全是胡风胡味的,唐俭大叫其绝,说: 

 ”这乳酿鱼是用羊奶烧的,味道极美。红罗丁乃牛羊奶脂加鸡血丁制成,这盘色泽鲜艳,有一个好名字,叫"逡巡酱",系鱼片与羊肉片拌酱猛火快炒而成。 \" 

 “今天有了唐俭,吃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李渊笑道,说着便叫沓玉拿出箜篌,来几曲胡歌,给大家助兴。 

 李世民正想起身告退,却被坐在一边的刘世龙按住。 

 “我也来唱一段胡曲,为诸位助兴。”酒过三巡,唐俭来了兴致,他拿过沓玉的箜篌,居然能弹能唱。唐俭唱的其实也非真正的胡歌,只是用胡调来唱民歌而已。然而却唱得很有胡腔胡韵: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援郎臂,蹀座郎膝边。 

 这是一首情歌。征人临行之际与妻子相为赠答。这本来是大家都熟悉的民歌,被他用胡调一唱,倒勾起了许多无端的离情别绪。众人高声叫好。 

 开皇年间,突厥与中原友善,唐俭常常出游塞外,结交了不少胡人朋友,也学了不少胡语胡歌。当然,他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他将担任大唐的使者,出使突厥,完成一件重大的使命。他做事情只是随着自己的兴致,就像现在,想唱歌就唱歌,也不计较身份地位。 

 “快快给唐大人斟酒,连斟三杯。”李渊对沓玉说。 

 “我也来一曲。”刘文静说,他接过唐俭手中的箜篌,居然也能唱出一曲胡歌,而且有别于唐俭,少一点羊奶味,多一些文人腔。只听他唱道: 

 高高山头树,风吹落叶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刘文静的歌,如风入峡谷,悲凉苍劲。众人又是一片叫好。沓玉不待吩咐,便给他斟了三杯酒。刘文静喝罢,感叹地说: 

 “战乱不止,民众之大苦矣。综观历史,胡汉和战相间,然以我之见,胡汉融合,势在必然。始毕南侵实为不明智之举,也是皇上年年征战的结果。突厥,小人也,处之以利,始毕未必不能为我所用。”\"今日只饮酒作乐,不谈政事。“李渊说。”扫兴扫兴,罚酒三杯!“唐俭接着说。 

 沓玉便又给刘文静连倒了三杯酒,刘文静也不推辞,仰起脖子,咕噜咕噜,三杯酒便进了肚子。 

 沓玉脸带微笑,一边给大家斟酒,一边在心里咕噜着:这些人全是老爷的心腹,没有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这么想着,脑子里便闪过高君雅那带着几分挑逗的目光。这人倒是可以利用。可是怎么和他联络上呢?人家可是副留守大人。或许可以叫胡标与他的下人联络上,再通过他的下人与高大人联络。可是胡标愿意吗?这个冤家,心比天高,却胆小如鼠。 

 沓玉一分神,便把酒倒到刘文静的衣服上,刘文静敏捷地抓住她的手,迅速挪开。沓玉回过神来,嫣然一笑,转过身子,一是想掩盖自己的失误,二是想挡住李渊的视线。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出李渊的眼睛,他心中掠过一阵不快,也不知道对刘文静还是对沓玉。但他没有让这种一掠而过的不快表现出来。 

 刘世龙在一边给李世民劝酒,李世民只好跟着喝闷酒,他的心情越喝越坏。 

 不久,就喝掉了三坛三勒浆。 

 大家正喝得高兴,李渊却突然叹气起来。 

 ”唐公想起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刘世龙说。 

 ”晋阳一役,甄贼降者数千人,遣之不散。留,则又怕引起物议,非但劳而无功,且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李渊说。 

 ”当今乱世,兵乃平安之本。万万不可遣散。“刘文静说。 

 ”那就移交地方,由刘大人统领如何?\" 

 “此事不妥,事无先例。” 

 “如之奈何?”李渊又叹了一口气。 

 “我倒有一个主意!”刘世龙说:“这些人都放到城外,我找个地方把他们安置起来,请二少爷到那里,不出几个月就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一支军队。所需经费由我来支付。 \" 

 刘世龙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站起来说: 

 ”世民正无事可做,愿去试试。“ 

 ”这个主意好。“唐俭叫道。 

 李渊仍犹豫不决,说: 

 ”万一好事者张扬出去,岂不有私自储军之嫌?\"“这个好办,”刘文静说:“就说是晋阳乡长募兵自卫,当今乱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看来,也只好如此了。”李渊又转过头来对李世民说:“此事事关身家性命,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有丝毫泄露。” 

 说完便又叹了一口气,那意思是,时事艰难,要保住身家性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正说着,报有人来访,李渊一看,是长孙顺德。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的族叔,祖上当过前朝的泰州刺史,父亲是本朝开府,他本人也是右勋卫,听说躲避辽东之役,朝廷下诏缉捕,不知何时跑到太原来了。 

 “你不为皇上效力,跑到这里来做什么?”李渊说。 

 “来讨口饭吃。”长孙顺德说。 

 “来得正好,与我到乡下为伴。”李世民说。长孙顺德不知底里,李世民简单把事情说了。众人都说,这是个好主意,那里正缺人手。 

 李渊看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晋阳并非净土,看来长孙大人不可久留,也不可在外露面了。”刘文静说。 

 “凡事小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李渊忧心忡忡地说。 

 这时,沓玉已经给长孙顺德摆上了一副酒具,她在给他斟酒时,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要记住点什么。吃过晚饭,李渊在花厅里与沓玉下棋。近日来,他喜欢与沓玉下棋,他觉得她的棋艺大有长进,以前,总认为她的棋艺只配和智云下。这些日子,沓玉似乎在各方面都有所长进,字也写得越来越像他了。只是她喜欢悔棋,要是别人,他是绝不允许的,她就不一样了,就是一盘棋悔十次,他也让着。有时高兴起来,甚至由着她提子儿,撒娇地说:“这里不行,老爷得换个地方着。”他就换个地方,反正赢她只是时间问题。看她撒娇有时比下棋本身更有趣。 

 与沓玉下棋,既轻松又愉快,这对于李渊,是一种真正的休息。 

 从花园深处,飘过一阵阵似有似无的长笛声,吹的是东晋名曲《梅花三弄》,这是李渊的主意。每次下棋,他都令乐工在花园深处,或吹笛,或弹琴,以音乐助兴。有时是伯牙的《高山流水》,有时是阮籍的《酒狂》,但更多的却是桓伊的《梅花三弄》。这桓伊不但是个音乐家,还是谢安手下的一名骁将,在淝水之役立过赫赫战功。 

 这时,武士走了进来。 

 和许多李府的常客一样,他进来是不用通报的。只是到了花厅门前,才听得丫鬟说了声,“武老爷来了。”武士说了声“唐公好雅兴啊!”便站在一边看棋。 

 武士看了一会儿,便忍不住笑出了声,李渊和沓玉都抬起头来。 

 “武老爷是笑沓玉的棋艺太差了。”沓玉说。“岂敢岂敢,沓玉姑娘的棋艺,最差也在我之上。”武士说:“我笑的是你们手上的子儿。” 

 李渊和沓玉看了看手中的棋子,并没有什么值得笑的地方。 

 “棋局十九道三百六十一路,仍象天之数;棋有黑白,乃阴阳之分。男女对奕,乃阴阳之合。唐公以阳刚之巨手而执白子,沓玉以阴柔之纤指而捏黑子,以阳阳对阴阴,刚刚对柔柔,故可笑尔。”武士说。 

 “依武大人之见,我们得换子儿。”沓玉说着,便把自己装黑子的孟递了过来,同时拿过李渊的孟。她从孟中夹起一个白子,“叭”地一声扣在棋眼上,说: 

 “这一盘老爷输了。” 

 沓玉说着,便看着老爷笑。 

 “你看看,被你一搅,阴阳颠倒也。”李渊笑着对武士说。 

 武士也笑了。大家正笑着,便听得门口的丫头说:“裴老爷来了。” 

 裴寂说了声“武兄也在”,便把手中的东西放到案上。裴寂很少空着手来,他总是要带点什么礼物,他的礼物不管轻重,都能讨李渊的喜欢。 

 他也不说是什么东西,只对杳玉说: 

 “请沓玉姑娘把灯吹灭,然后找人再加八盏灯。灯不可一盏一盏来,要八盏一起来。” 

 在沓玉把灯吹灭之后,裴寂把他带来的东西挂在屏风上,然后用身子挡住大家的视线。李渊和武士站在窗前捋胡子,等着看裴寂的把戏。 

 等沓玉带着八个人提灯进来时,裴寂身子一闪,所有人都“啊”地一声,不由自主地向后躲去,他们都看到一匹骏马从裴寂身后向他们飞奔而来。 

 李渊一定神,却原来是一幅奔马图。 

 “好画,好画!”李渊说:“这是何人所作?\"”以唐公的博学,应该知道是何人所作。“裴寂说。 

 李渊捋着胡子,沉吟片刻,说: 

 ”这莫非是杨子华的奔马?\" 

 裴寂点了点头。 

 大家走近一看,果然是杨子华的印章。 

 北齐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杨子华,是个着名的画家。听说,他常常把画的马挂在墙上,夜里左右邻居都可以听到马的鸣叫和马蹄声,好像是马出来寻找水草。天下号为“画圣”。后来杨子华被齐世祖召入宫中,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看来,裴寂这画一定是从晋阳宫的宫库偷出来的。 

 李渊伸手轻轻地抚摸着画面,仿佛在抚摸着一匹真正的骏马。他爱马,裴寂正是投其所好。 

 “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唐公所喜爱的。”裴寂走到案边说。 

 “这一次可要熄灯?”沓玉说。 

 “不用不用。”裴寂说着,便掀开盒子,再解开黄色的绸子。众人一看,是一副玉棋器,盘是玉的,孟是玉的,子则是用白黑两种宝石琢成的,个个闪着莹光。 

 李渊抓一把孟中的棋子,然后把手指一松,那棋子落在孟内,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十分悦耳。他又夹起一个棋子扣在棋盘上,又是“当”地一声,仿佛扣响了一根琴弦。 

 这时,从花园的深处,又传来了一阵似有似无的长笛声。 

 “来,你我杀个通宵如何?”李渊对裴寂说。于是,沓玉收了旧棋具,换上新棋具。李渊与裴寂纹枰对坐,沓玉和武士也围着棋盘坐了下来。 

 李渊与裴寂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叮叮当当,一时间,满屋都是悦耳的音乐声。 

 “唐公可知这棋具是从何而来?”裴寂边下边说。李渊正要着子,手在空中停住了。 

 “这是东晋司徒谢安的宝棋。” 

 李渊很有兴趣地扣下手中的棋子。又是“叮”的一声。这么说,这副棋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魂的场面! 

 谢安不但是一个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围棋高手,他的棋友都是当时的名流,如书法家王羲之、中郎官王坦之、名僧支遁、画家顾恺之。谢安为人沉着稳重,深藏不露,临危不惧,以静制动。这些都是李渊十分欣赏的品格。 

 淝水之战,谢安“指授将帅,各当其位。”第二天,谢安的侄儿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军队赴淮淝,去抵挡苻坚的百万大军,而他却在家里与客人下棋。不久,有人从前线送来战报,谢安看了战报,什么也没说,还是下他的棋。客人却显得很不安,因为这一战关系到东晋王朝的生死存亡。客人问:“前方战况如何?”谢安说:“小儿辈大破贼人。”神色举止,不异于常。 

 李渊想,我要做比谢安更大的事业,而且我要比他更沉稳。 

 武士伸了伸腰,走到窗前。 

 他抬头看天,他对夜空有特殊的感情,分布在夜空中的星星,对他来说,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智能泉源。 

 他突然又走回来看了一会儿棋局。他在棋桌与窗口之间走了几个来回。他发现,棋局上棋子的分散与天上的星星有某种对应。他认真地看了看正在聚精会神下棋的李渊,武士心里暗暗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