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第2页)

后来采颉瞧见南瑾眼圈红了,忙问:“这是怎么了?”

南瑾摇摇头,牵起采颉的手说:“上京一切都好,你们的事业、人脉都在那里。真的没必要为了陪我牺牲这许多......”

“哪儿就是为了陪你了?”采颉嗔怪地看她一眼,语气轻快,

“我们可是真真儿想换个活法!如今平安在宫里当差,我们俩十天半月也难见上一面。等念儿再大些,正是需要父亲陪伴教导的时候,他总在宫里也不方便。银子嘛,赚多少才算够?一家人能守在一起,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强。”

说着与许平安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又故作神秘地凑近南瑾,压低声音道:

“再说了,去了苏州,你还怕没人陪着你?”

这话融入了船舱外的风浪声中,南瑾未曾听清,“什么?”

采颉与许平安相视一笑,却默契地没有再说下去。

原本计划一月的行程,因着大伙儿结伴同行,到了各地都是新鲜。这般走走停停的,便晚了十来日才抵达苏州。

入城这一日,恰是这一年的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月圆夜,人间团圆热闹时。

马车穿过里城门,眼前的景象顿时鲜活热闹起来。

大小酒楼茶社鳞次栉比,伙计在门前乐呵吆喝着,穿着鲜艳绸裙的妇人在街边叫卖新采的秋菊,满城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起的各式灯笼,多缀着细细的珠帘流苏,在秋日明媚的日光下折射出晶莹碎光,更添节日气氛。

江南的生活压力远不如上京那般迫人,本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百姓依山傍水,自给自足,便也少了许多为几两碎银压得喘不过气的焦灼。

压力小了,人们也更专注于经营自家的小日子,邻里街坊相处起来,也显得更为融洽闲适。

南瑾一路所见,哪怕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这样的佳节里碰面,也会友好地互相拱手一揖,道一声中秋喜乐。